6月7日,苹果电脑正式宣布将采取逐步过渡策略,在2007年之前将所有Macs电脑从IBM和Freescale半导体公司的PowerPC处理器平台移植到英特尔处理器平台,结束同IBM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这一巨头间的博弈立即在业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那么,在这一颠覆性决策之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长达十年之久的关系陷入僵局,最终导致解体呢?英特尔在此起到怎样的推波助澜作用呢?如此大的变动会给三大巨头乃至业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双方裂缝重重各怀心思
IBM与苹果的合作始于1994年的摩托罗拉68000芯片家族向IBM PowerPC的过渡,至今已走过了十年时光。目前IBM是苹果G5台式机所用芯片PowerPC的主要提供商。
在这十年中,双方的合作一路风风雨雨,磕磕拌拌。早在2002年,IBM发布 Power PC 970 芯片的前几个月就出现了类似的传言。但人们最终还是看到苹果的PowerMac G5和iMac G5 电脑都配置了这款芯片,因此,这些传言就自动消失了。但似乎从那时起,有关苹果弃IBM投英特尔的传闻就没有断过。今日正式宣布,正好应正这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这说明苹果电脑与IBM等芯片公司的合作已经陷入困局,苹果早已萌生另投所爱的去意。
苹果心生去意一定事出有因。各种迹象表明,苹果对IBM芯片产品及未来计划表现出了诸多怀疑和不满,且由来已久。
苹果经常批评IBM芯片的散热性有问题,而IBM也总是出面表示已经解决了争端。一年前,极少在公众场合透露生产细节的苹果公司还首度向公众表达对 IBM公司的不满,因为PowerMac G5电脑的销售量欠佳,截至到去年共售出100万部。甚至,苹果透露曾经计划推出另一款iMac桌面电脑,但由于IBM的芯片始终不能满足苹果的要求,导致发布日期一再推迟。
不仅如此,苹果在笔记本领域也颇显被动。英特尔公司在快速发展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竞争对手惠普、戴尔、Gateway、日本东芝采用英特尔的芯片,运行频率都达到2.8GHz,甚至达到3GHz。可如今苹果公司笔记本电脑产品PowerPC仍然基于老迈的G4芯片,只能运行 1.67GHz,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而G5芯片虽然性能强大,然而因为发热量过高、等问题迟迟不能推出笔记本产品,这也引起了大量用户的不满。
作为合作方,可IBM对为低产量业务改动产品类别不感兴趣,因而迟迟没能研发出合适的芯片给苹果。相反,英特尔芯片的低耗能优势对笔记本电脑生产商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而且它现在正在走芯片集成的道路,年内就会推出双核芯片。此外,苹果很可能也会和其他英特尔客户一样,享受它丰厚的销售回购,这在利润日趋稀薄的PC制造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乔布斯此前也表示,到去年底Mac计算机的主频就可以达到3GHz,但IBM并没有帮助他实现承诺。而英特尔处理器到2006年中期每瓦特功耗产生的性能将达到IBM产品的五倍。
乔布斯说:“我们转向英特尔平台主要是为了继续向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我们不知道如何围绕PowerPC架构打造这些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苹果获得了两个重要软件合作伙伴的支持。看来,只有英特尔才能帮助苹果打造出一个高性能、低功耗的架构,并将Mac计算机的主频提升至3G。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的Mac版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在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PC上运行,而Adobe公司CEO布鲁斯-齐赞(Bruce Chizen)也承诺将为Mac推出全系列的基于英特尔平台的新产品。
苹果见异思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IBM嫌和苹果作生意利润稀薄,于是将芯片重心从苹果产品转向更多视频游戏控制器市场上,从而冷落了苹果。例如有三款IBM的PowerPC芯片将会装备到微软的Xbox 360以及任天堂的Revolution游戏控制器上。还有IBM和索尼、东芝合作研制的Cell处理器也将会运用到索尼的PS3上。而苹果却在苦苦等待一款能够装备高端产品的双核低功耗的PowerPC芯片却迟迟不见出来。
甚至有网友认为,IBM把自己的传统PC业务甩给联想,背后的阴谋是想要利用索尼和东芝联手开发的Cell CPU,配合Linux OS开发一种比Wintel更强的全新个人电脑架构,这种电脑一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苹果。IBM原来想把苹果吃下来自己玩,苹果不卖自己,当然也不会继续跟IBM买CPU,而是迫不及待地投向英特尔的怀抱。
第三,市场调查机构IDC分析家表示,通过64位技术以及支持多线程软件等新技术的扩展,Mac操作系统的移植变得更加容易。
第四、英特尔公司有进一步扩大与苹果公司合作的愿望,而且双方一拍即合,加速了对苹果与IBM关系的瓦解。事实表明,合作给双方都会带来好处。一方面,由于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甚小,苹果向x86架构芯片过渡一方面可以降低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就意味着搭上了英特尔的主流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对手戴尔、惠普和联想。
另一方面,英特尔也可以向微软发出“独立”信号。一直以来,英特尔希望能够研发一种更像样的操作系统,但又担心这样做会激怒微软,给两者的联盟蒙上阴影。也许英特尔正是希望通过对苹果OSX操作系统的支持向微软说明:在未来英特尔不会一直看着微软的脸色过日子。
英特尔的举动同时也是向IBM示威。由于现在Alpha处理器已经过时,现在能和英特尔掰手腕的只剩下了IBM和AMD,而这两家公司在处理器芯片方面显然不如英特尔更有实力。
这样,英特尔的奔腾M系列处理器就成为了苹果公司眼中的热门目标。目前苹果公司领导正在就奔腾M系列芯片的使用问题与英特尔公司进行洽谈。另外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在其他领域也有合作,例如英特尔的网络芯片等,因此除了上述移动奔腾M系列芯片或者XScale芯片以外,两家公司也可能在其他领域展开合作,例如闪存或者无线网络芯片。
对各方的影响如何?
这次变动无论对苹果、英特尔和IBM还是整个业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苹果来说,虽然苹果可以借此搭上英特尔的主流车,但仍将是一次豪赌,得不偿失。甚至业界有人认为,从目前到2007年,苹果的计算机销售额可能会因此而一泻千里,软件开发商可能将受到致命打击,而成千上万的“苹果迷”也会因此“逃之夭夭”。
一是虽然使用英特尔芯片的做法最终会使得苹果公司Mac操作系统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操作系统,使Mac操作系统将有可能运行在全球范围成千上万台电脑上,进一步扩大Mac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反过来也会带来诸多麻烦,例如盗版软件的大规模泛滥以及黑客的攻击,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克隆” Mac 机。
二是因为一旦苹果决定采用英特尔芯片,对自家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相应改造。英特尔芯片和PowerPC 芯片基于完全不同的架构,使现有的Mac 软件能够运行在采用英特尔芯片的新计算机上要求发布全新的软件,这势必会有不少困难,从而有可能会使苹果失去大量的合作伙伴。
三是除了技术问题外,更困难的问题之一将是使苹果社区能否认可基于英特尔芯片的硬件。多年来,苹果一直在宣扬PowerPC 芯片的性能要远高于英特尔芯片。IBM芯片有大量的追随者。可现在苹果改口说英特尔的好,这难以让对“Intel Inside”反感的苹果迷们接受。
此外,短期内,苹果还得同时维护两套系统,这将增加很大成本,而且,如何平衡两套对苹果来说是个一个挑战。
或许,这只是短期的困难,从长远来说,苹果的利益会好些。
对英特尔来说,英特尔争取到苹果这个合作伙伴,对提升在PC市场影响力帮助不大,因为英特尔早已拿下大多数PC处理器市场,而苹果的全球市占率还不到 3%。最终市场的增长以及与AMD的竞争对英特尔盈利的影响要远远超过苹果电脑。但联手苹果会可以帮助因特尔成为数码娱乐领域内的一个更大的玩家,以反击在娱乐硬件产品中放弃英特尔的微软和索尼。
但是,英特尔必须针对苹果系统开发出一套全新的扩展指令集。然而,这种度身订做系统的待遇似乎有点困难。毕竟英特尔最大的客户伙伴,例如戴尔、惠普,以及其他采用Windows系统的PC公司才是列在英特尔优先名单上。苹果PC在全球市场2%-3%的份额明显处于劣势。而且苹果Mac OS和相关应用软件是以RISC(精简指令集运算)架构开发,与采用英特尔CISC(复杂指令集运算)所开发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不同,因此,若要英特尔CPU使用Mac OS或其他苹果软件,重新撰写成本高,且整体运算性能也将不理想。
对IBM来说,失去苹果这样的大客户必然会给IBM带来一定的影响,毕竟,苹果是IBM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但从长期来看,这对于IBM而言并非一件坏事,因为苹果带来的麻烦要远远多于它的价值。虽有一定的损失,但对IBM的利润不会有太大影响。
事实上,对于IBM而言,拥有苹果这样的用户是弊大于利的。苹果计算机的市场份额仅在2%左右,而IBM从苹果公司所赢得的处理器销售额是少之又少。没有了苹果,IBM相反还可以将处理器业务重心转向其他领域。如游戏市场,为微软、索尼和任天堂提供视频游戏机处理器。同时,IBM当前几款的服务器也在使用power处理器,正好给IBM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对整个业界来说,这场变动将让传统的PC业界和新兴的消费电子业界间的对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