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刘绍铭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江苏教育
·页码:158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34373646
·条码:97875343736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刘绍铭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绍铭的回忆文字、自传文字。作者在《童年杂忆》和《吃马铃薯的日子》这两部分中记述了成长、求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刻骨铭心的艰辛和磨砺。《童年杂忆》写作者童年时的生活——告别父母、离乡背井、寄人篱下、按押度日、失学、当童工……读之令人心酸;《吃马铃薯的日子》叙述了作者求学美国的辛苦经历——凄楚无援、退亦无路、孤苦寂寞……读之令人伤感。全书感情真挚,透露着始终不息的柔韧感。
本书收录了刘绍铭的两篇经典之作。其中《童年杂忆》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说的就是童年心事;《吃马铃薯的日子》一文所记是大学毕业后的岁月痕迹;这两篇文章的文字,血脉相连,现结为一体。
媒体推荐
书评
刘绍铭晚饭前总是先静静消受一杯杜松子配苦艾的马提尼鸡尾酒,浅浅
一呷,造就了学术和艺术的一场厮磨:敷着薄霜的玻璃杯浮起柠檬黄的满月
,荡漾的是英格兰树林的冷香和他笔下索菲亚·罗兰故乡的橄榄梦。那是刘
教授吃过马铃薯的日子之后燃点一炉烟火的境界,跟他的文字一样动人,跟
他的学问一样清幽。
——董桥
目录
童年杂忆
吃马铃薯的日子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这书店的洋务大致分两种:一是处理外埠顾客的邮购信件,二是到银行
去办信用状等事宜。这差事要做得愉快,以香港的英文书院水准言之,得有
高中程度的底子。
天晓得,我到这家乌有书店上班时,正规的英文教育只有初一那年。即
使加上“谈生”式的感激夜读心得,仍无把握应付英文的八股文。但接线生
通宵达旦的生活不能继续了。再说,文书月人二百,虽然以工作时间来说实
在是因加得减,因为旧式生意人经营的店铺抱的都是这种宗旨——薄利多销
,将勤补拙,所以铺面早上9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打烊,一年中除了农历大
年夜至初三那四天可以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是老板的。
我仍是硬着头皮去了。至少做梦的时间可以在晚上。至于能力是否胜任
,决定走着瞧,一切兵来将挡。
这一步走对了。
且说我上班后第一个月,时间全花在查字典上。我买了好些“模范商业
尺牍”之类的八股英文手册,晚上同事鼾声大作时,自己挑灯揣摩。起先看
了,真是心惊肉跳,因为每隔一行,必出现一两个生字。
可是过了两三个月后,我对自己的信心大增。原来天下的八股文都一样
,视之巍巍,就之藐藐,起承转合都有一定的公式。今天香港书信英文用的
是哪一套八股,已无缘得知,但在我当文书的时代,以“亲爱的”落款以后
,动不动就要“抱拳奉告”一番(we beg to inform you that…)。
如果今天我回头再到乌有书店当文书,说不定我受不了八股之余,会做
些出人意表的事。记得当日有一北婆罗洲顾客以英文来信购买小学教科书,
信末附言竟有三个中文字:肉蒲团。原来他要我们趁货运之便,夹带一本天
下奇书给他。
当时我大概是以“小号缺货”作答的。今天如能让时光倒流三十年,复
件大概不会这么“等因奉此”,说不定会加一句:“已向南华寺代查,容后
奉告。”
商业信札和文件中,经常使用的生字实在有限。开始时我每天翻数十遍
字典,以后渐入佳境,举一反三。我学历不足,贸贸然地替人家办起洋务来
,确是滥竽充数。但当时在香港政府搞“华务”的人,其学历虽然合格,其
文字却成为后人笑柄,“行人沿步路过”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就是政府
文员的手笔。 在乌有书店拿了两年薪水,我觉得非常心安理得。
两年的文书工作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求学也要背水一战。如果我因自己
失学而失去信心,做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