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6.3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国学家,
品牌:季羡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23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300061176
·条码:9787300061177
·版次:2004-1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
本书循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
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藉其间。
季羡林先生是当今公认的学术泰斗。
他出身农家,幼时家里没有一本书;叔父决定培养他上学,由此命运有了转折;旧式家庭给了他一个包办婚姻,而在离家求学十一年后,夫妻二人仍相濡以沫;当年他同时考上的清华和北大,为了出国的梦想梦想决意选择了清华;在哥廷根也曾有过一段苦涩的异国之恋;思恋故土,他谢绝剑桥邀请,毅然回国;在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炼狱之后,走出牛棚,他笑容依旧;这就是一代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几个片断。
《留德十年》中,先生用素朴而不乏智慧灵光的语言讲述了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刻苦研究吐火罗文,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级专家。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媒体推荐
书评
先生用朴素而不乏智慧灵光的语言讲述了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刻苦研究吐火罗文,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级专家。
编辑推荐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
本书循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
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藉其间。
季羡林先生是当今公认的学术泰斗。
他出身农家,幼时家里没有一本书;叔父决定培养他上学,由此命运有了转折;旧式家庭给了他一个包办婚姻,而在离家求学十一年后,夫妻二人仍相濡以沫;当年他同时考上的清华和北大,为了出国的梦想梦想决意选择了清华;在哥廷根也曾有过一段苦涩的异国之恋;思恋故土,他谢绝剑桥邀请,毅然回国;在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炼狱之后,走出牛棚,他笑容依旧;这就是一代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几个片断。
《留德十年》中,先生用素朴而不乏智慧灵光的语言讲述了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刻苦研究吐火罗文,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级专家。
目录
留德十年
楔子
一 留学热
二 天赐良机
三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 “满洲”车上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我为什么非要取得一个博士学位不行呢?其中原因有的同一般人一样,有的则可能迥乎不同。中国近代许多大学者,比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郭沫若、鲁迅等等,都没有什么博士头衔,但都会在学术史上有地位的。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可这些人都是不平凡的天才,博士头衔对他们毫无用处。但我们心自问,自己并不是这种人,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抢夺饭碗的搏斗中必然是个失败者。这可以说是动机之一,但是还有之二。我在国内时对某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留学生看不顺眼,窃以为他们也不过在外国炖了几年牛肉,一旦回国,在非留学生面前就摆起谱来了。但自己如果不也是留学生,则一表示不平,就会有人把自己看成一个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狐狸。我为了不当狐狸,必须出国,而且必须取得博士学位。这个动机,说起来十分可笑,然而却是真实的。多少年来,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这使得我时而兴会淋漓,时而又垂头丧气。一个平凡人的心情,就是如此。
现在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我立即又想到自己的国和家。山川信美非吾土,漂泊天涯胡不归。适逢1942年德国政府承认了南京汉奸汪记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公使馆被迫撤离,撤到瑞士去。我经过仔细考虑,决定离开德国,先到瑞士去,从那里再设法回国。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张天麟那时住在柏林,我想去找他,看看有没有办法可想。决心既下,就到我认识的师友家去辞行。大家当然都觉得很可惋惜,我心里也充满了离情别绪。最难过的一关是我的女房东。此时男房东已经故去,儿子结了婚,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里。我是她身边惟一的一个亲人,她是拿我当儿子来看待的。回忆起来她丈夫逝世的那一个深夜,是我跑到大街上去叩门找医生,回家后又伴她守尸的。如今我一旦离开,五间房子里只剩下她孤身一人,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她如何能忍受得了!她一听到我要走的消息,立刻放声痛哭。我一想到相处七年,风雨同舟,一旦诀别,何日再见?也不禁热泪盈眶了。
到了柏林以后,才知道,到瑞士去并不那么容易。即便到了那里,也难以立即回国。看来只能留在德国了。此时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虽然小的轰炸已经有了一些;但真正大规模的猛烈的轰炸,还没有开始。在柏林,除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