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4.8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
品牌:吴相湘
基本信息
·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677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9787806650264
·条码:9787806650264
·版次:2001-0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晏阳初先生遵循的古圣铭言。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改造、农村复兴等,晏阳初是倡导较早、工作始终不断、认识最真切、方法最适当的领袖人物。
作者以严谨的治史手笔,直接采用档案文献和口述资料,真实记录了晏阳初先生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简介
吴相湘(1914~)历史学家。原籍湖南常德,后入美国籍。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战史编纂,北平故宫博物馆编纂,兰州大学副教授,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主任,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1959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中华民国人物史”,1975年定居美国伊利诺斯州。著有《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纱逸仙先生传》、《民国百人传》。主编《中国现代史料丛书》、《中国现代史丛刊》、《民国史料丛刊》等。
媒体推荐
前言
近七八十年来,中国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建设、农村复兴、乡村改造的各种呼声和行动,此起彼落,非常热烈。其中倡导较早、工作始终不断(迄今已六十三年)、认识最
真切,并且现在仍继续苦干的,只有晏阳初先生。
晏阳初先生扩大成为一国际性重要工作,倡导平民教育的最高目标,在救国强国。而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八以上,日常生活又是最贫苦的。故救国必先救乡,救乡就必须从乡民的教育着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圣铭言。晏氏在美国求学时目睹美国男女老少身体强壮,都具备基本知识、独立奋斗的精神。个人主义观念虽盛行,对公共事业、国家义务却踊跃争先参加。因此,国家强盛。而中国所以遭受外侮及君主专制与贪官污吏枉法弄权,主要原因实在人民太脆弱愚昧无知。 “本”不强“固”,“邦”国又何得安“宁”强盛。
几千年来,中国极大多数人没有读书机会,这是统治者采用愚民政策所致。少数人也只是为应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而埋首故纸堆中,背诵经文注疏,并不能通经致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正是历代帝王应用“帖经”“八股”以锢蔽读书人思想的自然结果。然而这些醉心功名利禄而自命士大夫的人们,不知尔衣尔食都采自终年辛劳、胼手胝足的农民群众,反而利用高坐黄堂大权在握机会,鱼肉乡氓。
一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十余万华工在法国战场做工。晏阳初和一百余名留学美英法的中国学生应募参加在法境为华工们服务。主要工作是为他们写家信读家书,以慰两地相思苦痛。
但晏阳初氏很快感觉:与其长久只为他们写读家信,华工们始终不能识字,何不鼓励他们工余学习识字写字?因自选编几百个常用普通简单汉字成一识字课本,加以教导,初步试验,不过三月,成效显著。许多华工每日工作十二小时后,不先回队吃晚饭,却赶来上识字课。真是发愤忘食!从此,其他华工队也仿效推行。同样显露这些来自中国农村的劳工原来一字不识,如今对识字读书的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烈、进步迅速。三个月实际上只是九十六小时的识字课程,都学会写家信,并且能阅读晏阳初创办的《华工周报》,眼界、心胸、知识都大开展。
晏阳初因此憬悟:英国人轻侮华工,呼为苦力。华工不论在故乡,尤其在外国,确实痛“苦”;然而他们却具有无限潜“力”!从此,如何解除国内极大多数的农民“苦力”的“苦”,发扬他们潜在的“力”量,就成为晏矢志终生献身、努力寻求的工作目标。
一九二O年,晏阳初回国,得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支持,先后在华中、华北、华东三处人文环境完全不同地方试验推行这种识字的平民教育大运动,全国反应非常热烈。一九二三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故都成立,宣布“除文盲、作新民”宗旨。“总会”中特设立乡村教育部,显示主要工作对象是占全国人口最多的乡村农民。
消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只是平民教育的初步和基础工作,作新民的教育才是平民教育的最高积极目标。所谓“新民”,是中国全体人民新人格的建设。而这“新”是我国民族自身在原有的生命里创造出来新生命的“新”;在进行创造时既不盲从地抄袭外国人的东西,也不固执地保守中国的古董,更绝不假定一个玄想的“新”来作一切工作的死目标。
“新民”一词,原是梁启超最初提出,当时很多人都深受他的影响。但梁氏和这许多人都只提示“做什么”!晏和“平教总会”同仁却认识科学方法,寻求“怎样做”,就不是坐言而是起而行。
……
编辑推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晏阳初先生遵循的古圣铭言。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改造、农村复兴等,晏阳初是倡导较早、工作始终不断、认识最真切、方法最适当的领袖人物。
作者以严谨的治史手笔,直接采用档案文献和口述资料,真实记录了晏阳初先生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不平凡的一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书香世家讲求实学
第一节 蜀学风气注重实用
第二节 慈父启示终生奉行
第三节 中国内地会西学堂
第四节 肄习西学良师教诲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一九二○年秋,晏阳初满怀推行平民教育决心返回祖国。他了解要发动这一大工作,社会人士的自觉是大前提。各地平民学校自愿教师必须认定这是一项光荣的服务,广大的不识字的人更应了解到平民学校识字读书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说这是对整个社会的教育①。但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非常紊乱,南北军阀横行暴敛,人民生活困苦至极,衣食不继,如何谈得到这一犬问题!而北京各大专学校教授因政府无款支拨教育经费,欠薪半年以上,酝酿总辞职。自然更无人顾及这一消除文盲、巩固国基的根本大计②。民间团体数目不多,日常维持已大不易。幸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分布国内各大都市,拥有四万六千名会员。一九二○年所收会费及捐款近五十万银圆,各项社会活动又多受人注意。余日章与青年会中美同仁都欢迎晏阳初参加,利用青年会人力物力基础,推行这项平民运动③。
晏阳初认定“做这事先要调查,先看病症如何然后发药”。因此,他在一九二○年冬至一九二二年春,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游历十九省,调查各省平民教育现状如何,将来希望如何。他访查各地的通俗学校、工读学校和各学校学生自动主办的平民学校⑤;参观学校情形,考察办法,并收集教材教具;同时注意观察各地平民的生活⑥。
晏阳初指陈:假如你将物质扩展置放在人性的发扬之上,你可能将乡村环境改善,但乡农对乡村以外的一切事物的态度和展望都丝毫没有变改。晏并且强调:物质的改善只是一种方法,人的改造才是最高终极目的。乡村固重要,乡民尤其重要。如果乡民不经教育、训练、改造,乡村改造也不会有效并且持久。而国家的改造必然是全体人民改造的结果。
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见第十二章)徽志,也是全世界乡村改造的标示,即“教育、生计、卫生、地方自治”四环相结。就是提示乡村改造工作人员注意这四大教育连环进行、相辅相成的重要。这是“定县实验”的珍贵经验。自然也是中国人对现代世界一大贡献的纪念表象。
晏阳初指陈:乡村改造不要被看作是一孤立单位,应该谨记乡村改造是关系县市改造的;而县市的全部改造是关系一省的;由一省普及其他各省而至全国。由多数开发中国家的改造,组成一世界乡村改造联盟,作人类和平友好的十字军。
晏阳初以为要立志做改造乡村工作的十字军人,必须具备四项条件——晏名之4C,即能力(competence):至少有一专长才能。②创造力(creativity):农民所遭遇的许多问题,欧美亚洲各国课本上都没有论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