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7.0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孙殿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页码:350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535930042
·条码:9787535930040
·版次:2003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佼佼者,创造出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人们在敬佩的同时,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的经历也有浓厚的兴趣。新近出版的《院士成才启示录》将满足人们一“睹”院士成才之路的愿望。
这本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8位院士亲笔所写或者亲自讲述的短文组成的,编辑者匠心独运地把这些文章分成了9个部分,本书则包括理想与立志;做人与做事,打好基础与全面发展;好学与勤奋,意志与毅力。这些精短篇章,尤其是院士们本人写的文章,不仅仅在平实的语句中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和智慧,更在轻松的语调中给我们以优美的文字享受。你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次轻松的文字旅行,我们是在与和蔼可亲的长辈愉悦的交谈。他们丝毫也没有院士大科学家的脾气和威严,他们似乎就是我们的长辈,在我们自己家的书房里在对我们谆谆教诲。为使读者更充分地领略院士们的风采,书中还穿插了210多张珍贵的院士们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此书的序中指出,《院士成才启示录》所展现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成才的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培养、造就知识创新人才将有诸多的启示。
媒体推荐
书评
面向知识经济,培养创新人才——序《院士成才启示录》
人类社会跨人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是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发展方针,也是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争取主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人是知识的能动载体,是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提和关键。21世纪30年代,中国将达到人口高峰,这是压力,也是潜力。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创新人才,将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既是一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是值得全社会深思的大问题。《院士成才启示录》所展现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成才的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培养、造就知识创新人才将
会有诸多的启示:
一、知识创新人才,是德、智、体、美、能全面得到发展。又能充分发挥个性的一代新人。
现代社会,提供给年轻人宽广的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特长的空间,但年轻人需同时紧记要在“全面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长。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体会时,都强调要打好基础,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所长。首先是要学会做人,要有理想和抱负,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热爱祖国、人格高尚、讲诚信、有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第二要学会求知,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要有健康的体魄,因为健康是事业的根本,是多作贡献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增强体质
的同时培养坚强的意志;第四要学会生活,学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培养自立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最后还要学会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判断、策划、组织、研究与发展等多种能力,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造就知识创新人才。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小平同志教育思想中寓意最深刻,内容最丰富的观点,它不仅揭示了教育的发展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指明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事业必须与同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造就足够的知识创新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面向世界,首先要向世界各国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知识,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要培养造就大批不仅能进行国际交往与交流,还能公平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一代新人。
……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佼佼者,创造出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人们在敬佩的同时,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的经历也有浓厚的兴趣。新近出版的《院士成才启示录》将满足人们一“睹”院士成才之路的愿望。
这本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8位院士亲笔所写或者亲自讲述的短文组成的,编辑者匠心独运地把这些文章分成了9个部分,本书则包括理想与立志;做人与做事,打好基础与全面发展;好学与勤奋,意志与毅力。这些精短篇章,尤其是院士们本人写的文章,不仅仅在平实的语句中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和智慧,更在轻松的语调中给我们以优美的文字享受。你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次轻松的文字旅行,我们是在与和蔼可亲的长辈愉悦的交谈。他们丝毫也没有院士大科学家的脾气和威严,他们似乎就是我们的长辈,在我们自己家的书房里在对我们谆谆教诲。为使读者更充分地领略院士们的风采,书中还穿插了210多张珍贵的院士们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此书的序中指出,《院士成才启示录》所展现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成才的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培养、造就知识创新人才将有诸多的启示。
目录
理想与立志
磨难使我走向航空航天的征程
以志为梯,惟勤是岸
理想·勤奋·毅力·方法·机遇
长大要做发明家
对事业的追求是为了对人民的奉献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常听人说幸福童年,然而我的童年却极辛酸:家境贫困,缺衣少食,三岁才能走路,五岁就背井离乡,随母亲漂洋过海到了马来西亚,寻找早年就来这里做苦工的父亲。一家人身居异国,举目无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本是喂猪的香蕉蕊子当饭吃。五六岁我就在作坊里干活。八岁起每天天不亮就得拿只油灯,光着脚,随父亲去割胶。现在想来,也算是我最早期的操刀训练吧。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我是长子,有幸成了全家培养的重点。光华中学离我家很近,华侨办的,校名是孙中山先生所题。我上午采胶,下午就来这里上学。一来是求生的欲望,二来是性格的好强。我读书知道刻苦、用功,考试成绩一直数一数二。初中时,从国内来了一位新校长。此人思想进步,经常给我们讲国内抗日战争形势。当时还有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华侨抗战救国、支援延安抗战活动,这些都成了我最初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毕业后,我毅然放弃了父母为我学做生意或者到英国念书的安排,与六位同学相约回国抗日,报效祖国。也许这正是我人生观的形成,尽管是幼稚的。
我们在侨务委员会的安排下。于1940年1月3日出发,途经新加坡、越南(当时称安南),前往云南。在西贡登岸时,验关的法国殖民主义者要我在入关护照上揿手印,我因见欧美旅客都是签字而过,便质问:“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我会英文,会中文,会写自己的名字!”他吼道:“黄种人签什么字!你们是东亚病夫。”我们真是气极啦,但最终还是屈辱地款了手印,可我的心里却深深埋下了要替民族争气的种子。
祖国,在我的心中是神圣的。来到昆明听说延安去不成。只好就地上学了,我报考了云南大学附中,又报考了同济附中。结果两校都录取了,我选择了同济附中。当时学校虽地处乡下,在破庙里上课,可我仍然把书念得挺好。就在第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我与家中的联系就断了,经济来源没了,于是我不得不靠变卖衣服和找些“家教”、街头卖报、誊抄资料的活,赚点线来维持学业,但怎么苦我也要坚持下去。直到1943年高中毕业,在当时的同班同学、现在的老伴吴佩煜建议下,我们一块考取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9年上海解放时,我正在中美医院实习,目睹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和严明纪律.很为感动。当部队眼医院联系治疗伤员时,我积极报名参加了抢救工作。三天三夜没离开手术室,饿了就在里面吃饭,困了坐在地上打个盹,为解放军服务感到无上光荣。
大学毕业我接到的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