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离开科技部后担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科技参赞一职的李武强怎么样了?是否还关心着国产软件的前途命运?</P>
<P>2004年11月17日,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发布一则微软操作系统和办公套件获得2925万元的中标公告,让时任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的李武强拍案而起,以不怕丢“乌纱帽”的姿态第一个站出来“炮轰”北京市采购微软产品的做法。 </P>
<P>此后,迫于压力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官方网站发布更正公告,原定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办公套件正版软件供应商(BKHT2004160-1)分包项目以“采购人要求”为由终于取消。</P>
<P>“柳暗花明”的结局让世人从此记住了李武强。</P>
<P>时间跨入2005年6月21日,李武强回到北京,再一次走入人们的视线。6月22日下午,曾被《IT时代周刊》评为我国IT“2004年十大争议人物”的李武强在科技部的一间会议室里接受了《IT时代周刊》的独家专访。</P>
<P>在将近2个小时的交流中,本刊记者发现李武强并没有随着职位的变迁而放弃对国产软件的关注,他的心里,仍在为国产软件的崛起而努力,而这种对国产软件执着的追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反而变得更强烈。</P>
<P><STRONG>离开科技部并不是因为微软</STRONG></P>
<P>《IT时代周刊》:2004年北京市政府采购微软事件中,您曾明确表示不怕丢“乌纱帽”,真的不怕吗?</P>
<P>李武强:北京市政府的采购意向是全国各地方政府采购的风向标。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此举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必将引发国产软件企业全线崩溃,我们的国家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在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民族软件遭受劫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不怕丢‘乌纱帽’!我不能看着艰难成长到今天的国产软件就这么被推向“死路”!</P>
<P>《IT时代周刊》:当时科技部对于您的行为是什么态度?</P>
<P>李武强:科技部从上到下,在支持和保护国产软件这一点上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发表声明是我自己的个人行为,在那种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徐冠华部长得知我发表声明后,立刻打电话给我,对我的行动表示坚决支持!这让我非常感动。</P>
<P>《IT时代周刊》:发表声明后,是不是您就预见到了北京市政府采购微软软件一事可以翻盘?</P>
<P>李武强:事情发展态势出奇的明朗。很多网站都开设了民意调查的小版块,我每天都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上的民意测试结果。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超过80%的支持率让我非常振奋。</P>
<P>尽管如此,采购能否翻盘仍然是个未知数,那时我已得知将于12月3日被派往驻美大使馆工作。当时的打算是,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就尽量拖延出国的日期,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由科技部牵头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为国产软件争取机会。</P>
<P>《IT时代周刊》:有很多人猜测,您离开科技部与微软事件有一定的关系?</P>
<P>李武强:我国政府每年都会派官员到纽约总领事馆工作,这是工作需要。而且,我不认为微软有这么大的“影响力”。</P>
<P><STRONG>此次回国在于扶持国产软件</STRONG></P>
<P>《IT时代周刊》:离开科技部后,到纽约总领事馆担任科技参赞,主要的工作是什么?</P>
<P>李武强:到纽约总领事馆后,我坚持要负责科技方面的工作。我还是想为国内的IT企业、软件企业做点事。全世界各大媒体都有报道微软在中国碰了“钉子”的事情,很多人也因此知道了我的名字,这对我开展工作帮助很大。他们相信我,很愿意通过我了解中国的IT业,了解中国的软件业。</P>
<P>在纽约的大半年时间里,我积极地与美国当地IT企业沟通,到斯坦福等名校演讲,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增加对中国的IT业和软件业的了解。</P>
<P>《IT时代周刊》:这次,从纽约回到中国,而且时间匆忙,目的是什么?</P>
<P>李武强:这次回国的目的是为邀请科技部门的一些官员和无锡永中科技等国内软件企业参加在纽约召开的“2005中国IT服务峰会”。</P>
<P>《IT时代周刊》:“2005中国IT服务峰会”是谁举办的?</P>
<P>李武强:“2005中国IT服务峰会”是美国国际投资人协会举办的,于8月11~12日在纽约召开。届时将有多名世界知名IT企业、金融界、法律界人士和媒体与会。会议目的是介绍中国在IT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展望中国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让更多的美国朋友全面了解中国IT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巨大的市场机遇,促进对中国的软件外包和投资。</P>
<P>《IT时代周刊》:这次峰会对国内的软件企业将有何助益?</P>
<P>李武强:中国软件企业的规模太小,核心技术与资金是软件企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希望国产软件可以借峰会的契机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打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巨头进行正面较量!</P>
<P>有的跨国厂商既做操作系统又做办公应用软件,在技术上占有“先发优势”。对于其他办公软件厂商来说,得到支持应用软件的系统平台信息总是晚一步。在这样不平等的竞争关系中,这样的厂商永远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必须打破他们的垄断局面!</P>
<P><STRONG>Linux将是国产软件翻身的最好武器</STRONG></P>
<P>《IT时代周刊》:很多人认为,将Linux扶植成为微软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可以迫使微软将产品的价格降至合理范围,是这样吗?</P>
<P>李武强:与微软竞争绝对不是简单的价格诉求。中国的软件业还不至于那么可怜,那么卑微!国产软件不仅仅是打破微软垄断的“武器”,我们期待的是国产软件可以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在全球市场上与微软直接抗衡,直至全面取代微软。</P>
<P>《IT时代周刊》:Linux技术与微软Win-dows相比较,有什么特点?</P>
<P>李武强:Linux的特点是源代码公开、免费、高效、安全、稳定,更适合网络环境。与Windows不同,Linux不属于任何个人或公司,它是由全世界的软件高手共同开发、丰富和维护的。</P>
<P>《IT时代周刊》:利用Linux的开放性,对国产软件来说有何益处?</P>
<P>李武强:利用Linux的开放性,可以使国产软件有可能针对Linux 研发自己的CPU。而事实上,即使目前性能还不高的国产CPU,已经可以成功地运行Linux。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单机操作系统已经没有优势,网络操作系统必将大行其道。Linux强大的网络功能是传统操作系统所不能比的。</P>
<P>随着Linux的强劲竞争,基础软件的暴利时代一定会结束,软件服务必将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手段。Linux和开放源代码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软件事业的兴盛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P>
<P>《IT时代周刊》:现在,有人建议中国应该学习美国“全面领先模式”,或是日、韩“整机带动模式”以及印度的“外包服务模式”来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这样可行吗?</P>
<P>李武强:其实,这些模式的形成和各国的国情以及软件发展历史有关。中国应走一条和上述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发展系统软件,建立自主的软件体系等,最终发展成软件大国和强国。</P>
<P>《IT时代周刊》:中国软件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该怎样与国际企业合作?</P>
<P>李武强:加强国际合作,不仅在资金方面使国内企业受益,在技术方面肯定也会得到更多的来自国际上Linux各研发组织的帮助,这对于国内企业解决Linux核心技术障碍是非常关键的。</P>
<P>现在,打破垄断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事,垄断不利于创新,不利于良性竞争,对全世界软件业的发展都形成障碍。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合作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利益,真正做到双赢,这样才会有长远的、持久的发展。</P>
<P>现在,IBM已经和北京市在Linux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合作,SUN、Novell和中软在桌面Linux方面合作。这些合作都进展顺利,有助于促进Linux的完善和广泛应用。</P>
<P>《IT时代周刊》:国内软件企业目前还很弱小,如何能打破微软在全球的“垄断神话”?</P>
<P>李武强:微软的垄断导致树敌众多,很多有实力的跨国企业都看好Linux的发展前景,愿意投资Linux打破微软的垄断局面。没有“后门”、源代码开放、物美价廉、不断完善的Linux,加以雄厚的资金支持冲击美国市场,打败微软绝对不是“神话”。</P>
<P>另外,加强国外企业及相关的研究中心对中国软件发展的了解,不仅在资金方面使国内企业受益,在技术方面肯定也会得到更多的来自国际上Linux各研发组织的帮助,这对于国内企业解决Linux核心技术障碍是非常关键的。</P>
<P>当然,想短时间内打败微软并不现实。我在纽约的任期只有4年,回国后我也该退休了,时间很紧迫。我希望至少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看到挑战微软的战火点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