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90目录: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东方,
品牌:匡亚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89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305018686
·条码:9787305018688
·版次:2002年1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叶适(1150-1223)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是与朱熹(道学代表)、陆九渊(心学代表)“鼎足而三”的思想家。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叶适务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主张改革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积弊,以求裕民强国,实现抗金、恢复故土的深刻思想和宏图大略,以及在危难之际守土抗战的杰出功绩,如实地再现了这位南宋的改革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的形象。本书从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中肯定了叶适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作者简介
张义德,1940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入《光明日报》社工作。历任《光明日报》社学术部《后改理论部》编辑、《哲学》专刊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理论部主任,现任《旅游》版和《文物与考古》版主编。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教授,《中国哲学》编委、《外国哲学》编委,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理事。著作有《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杨慎》、《走出现代迷信》(合作)等,学术论文、评论文章50余篇。
媒体推荐
前言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若干年来学术界争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话题。记得有一年在曲阜开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大会之外开过一个小型座谈会,题目叫“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我曾对召集人建议,题目似应叫做“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意谓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建议是否被接受,我不管。在会上,发言者都是不同程度地肯定传统文化的。但对传统文化本身,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也很自然。记得有一位年轻学者提出一个看法:优秀的东西未曾成为传统,传统的东西未必优秀。我体会他的意思是,这里说的传统,指的是官方所提倡的传统。因为他所举的例子是,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扼杀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照我的理解,文化传统不只是一个。官方提倡的固然是传统;非官方的,学术界自身也有传统。从历史发展来看,总是先有学术界自身发展起来的传统,然后才被官方所承认,成为占
统治地位的传统;而那未詖官方所承认的学术思想,也可成为传统,只是未占统治地位而己。因此,传统并非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如在先秦,儒学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汉以后才
被官方“独尊”,但“独尊”并非独存;儒学以外的学术,有的沉寂下去了,有的还可在民间传播、发展,形成传统。又如在宋理宗之前,程朱道学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理宗尊;崇道学使之成为官学;在此之后,程朱以外的学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得到复归和发展,以成其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分离,在原始社会解体、阶级对立出观和国家产生时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精神生产部门是附属于国家机构之中的,文化活动为国家所垄断,这就是殷周时代的“学在宫府”。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在社会大变动的历史背景下,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进一步发展,一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使精神生产部门逐渐同国家机构相分离,一是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阶层——士(由最低一级的贵族演变为“四民”之首)。在这个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而“学下私人”的过程中,开风气之先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教育家。孔子私人授徒讲学,使文化知识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那以后,我国的学术文化一直是顺着官学和私学两个并行的系统向前发展的。这种状况,到了末代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我们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兼顾宫学和私学两个方面,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哲学领域,我们不但要看到唯心主义的传统,也要看到唯物主义的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疑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我们当然要注意研究它们之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对立和斗争,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同时代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派,有着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面对着共同的社会和思想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不同,也有相同的地方。对于唯心主义传统,我们不应采取简单的方法全盘地否定,但我们更应重视唯物主义传统的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
编辑推荐
叶适(1150-1223)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是与朱熹(道学代表)、陆九渊(心学代表)“鼎足而三”的思想家。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叶适务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主张改革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积弊,以求裕民强国,实现抗金、恢复故土的深刻思想和宏图大略,以及在危难之际守土抗战的杰出功绩,如实地再现了这位南宋的改革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的形象。本书从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中肯定了叶适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叶适生活时代的社会和思想背景
第二章 叶适的生平和著作
第三章 永嘉学派概论
第四章 叶适思想的批判精神
第五章 叶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叶家虽贫穷,仍保持“士人之家”的门风。叶适从小读书求学,先是出于家教。但其父叶光祖毕竟是个“童子师”(相当于现今的小学教师),并非硕学名儒。叶适要在学问上求得进一
步发展,就要就学于名师。幸好当时永嘉地区学问渊博思想深刻的学者,不乏其人。永嘉著名学者薛季宣、郑伯熊、陈傅良等,当时正在永嘉一带讲学,叶适都曾向他们请教。
《宋元学案》定叶适为郑氏门人。但叶适自己说:“某之于公,长幼分殊;登门晚矣,承教则疏。”(《祭郑景望龙图文》,《水心文集》卷二十八)这就是说,叶适虽问学于郑门,但为时很短,受教不多。而他与薛季宣、陈傅良则过从甚密。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叶适到婺州(金华)拜访薛季宣(当时任婺州司理参军),向他求教,从此二人之间书信不断,直至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薛季宣四十而亡。叶适与陈傅良交游更长,“余亦陪公游四十年,教余勤矣。”(《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六)
叶适与陈傅良交游,始于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当年叶适十四岁,寄学于瑞安林元章家,与其子颐叔(正仲)和渊叔(懿仲)同学。“元章能敛喜散,乡党乐附。诸子自刻琢,聘请陈君举为师,一州文士毕至。”(《林正仲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六)
当然,叶适在青少年时代,勤奋好学,为其师者亦不仅限于永嘉学派的学者。凡有学问有德行者,如刘夙、刘朔二兄弟,叶适亦曾师事之。二刘是林光朝的门人。林光朝为程氏三传,
世称艾轩先生。“终宋之世,艾轩之学,别为源流。”(《宋元学案》卷四十七《艾轩学案序录》)二刘公“其学本于师友,成于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二人相继教授温州,“于是邦之士,披山通谷,浚泉源而达之川流,其尚克有闻,二公之力也。”叶适亦“童孺事二公”,而与刘夙子弥正、刘朔子起晦同学为友。(《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六)二刘公的学问和政绩,对年轻的叶适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叶适之师者,还有隐君子永嘉人陈烨。陈烨字民表,生于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愤于“道衰教失”,隐居永嘉郭之西,平生著书甚工却不示人,“不欲以词藻竞于时”;揣摩
世事甚精,对客默而不解,“惟恐以聪察矜于物”;非其耕不食,非其织不衣,非其好不与游而久;无悲愁愠忿生于色,无怨尤非怒加于人。以上为陈隐士所称,“自余幼从君至者,验其所行,无不然者。”(《陈民表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二十五)陈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