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5.30目录: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西方,
品牌:薇思瓦纳珊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712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108023490
·条码:97871080234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萨义德是一位“谈话”、演讲与辩论高手。其访谈或对话录在生前已出版四部,而本书最为全面,从自1976至2000年间数以百计的访谈与对话中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29篇,是对其学思历程最为深入浅出又平易近人的阐释与呈现。萨义德“现身说法”,为我们逐一细呈了他的文学与文化见解、学术与思想观念,当然还有他的社会关怀、历史意识与政治观点。借助于本书,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也能更贴切地了解他这个人。
萨义德,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东方学》(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家奖)、《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开始》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造诣深厚,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是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萨义德是一位“谈话”、演讲与辩论高手。其访谈或对话录在生前已出版四部,而本书最为全面,从自1976至2000年间数以百计的访谈与对话中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29篇,是对其学思历程最为深入浅出又平易近人的阐释与呈现。
萨义德“现身说法”,为我们逐一细呈了他的文学与文化见解、学术与思想观念,当然还有他的社会关怀、历史意识与政治观点。我们会听到他侃侃而谈欧美学术与知识界的状况、批评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东方学》的成书过程、巴勒斯坦的处境、海湾战争、以色列、奥斯陆和平协议、伊斯兰和检查制度、萨达姆,当然他也会表达对维柯、康拉德、葛兰西、阿多诺、乔姆斯基、古尔德等人的敬仰与热情。借助于本书,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也能更贴切地了解他这个人。
作者简介
薇思瓦纳珊(Gauri Viswanatha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与英语文学教授,跟随萨义德多年,深受影响。印度裔学者,从事后殖民理论研究,著有《征服的面具》、《栏圈之外:改宗、现代性与信仰》等。 单德兴:台湾大学外文系比较文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萨义德研究专家。著译多部,曾译有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
媒体推荐
书评
这些寓意深远的访谈,标示出萨义德作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公共知识
分子的位置。他强调民主与世界主义的人道主义立场……本访谈录扩展了我
们对自己置身的世界的理解。
——埃里克·方纳(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编辑推荐
萨义德是一位“谈话”、演讲与辩论高手。其访谈或对话录在生前已出版四部,而本书最为全面,从自1976至2000年间数以百计的访谈与对话中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29篇,是对其学思历程最为深入浅出又平易近人的阐释与呈现。萨义德“现身说法”,为我们逐一细呈了他的文学与文化见解、学术与思想观念,当然还有他的社会关怀、历史意识与政治观点。借助于本书,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也能更贴切地了解他这个人。
萨义德,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东方学》(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家奖)、《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开始》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造诣深厚,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是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萨义德是一位“谈话”、演讲与辩论高手。其访谈或对话录在生前已出版四部,而本书最为全面,从自1976至2000年间数以百计的访谈与对话中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29篇,是对其学思历程最为深入浅出又平易近人的阐释与呈现。
萨义德“现身说法”,为我们逐一细呈了他的文学与文化见解、学术与思想观念,当然还有他的社会关怀、历史意识与政治观点。我们会听到他侃侃而谈欧美学术与知识界的状况、批评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东方学》的成书过程、巴勒斯坦的处境、海湾战争、以色列、奥斯陆和平协议、伊斯兰和检查制度、萨达姆,当然他也会表达对维柯、康拉德、葛兰西、阿多诺、乔姆斯基、古尔德等人的敬仰与热情。借助于本书,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也能更贴切地了解他这个人。
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导言
对话·交流·反思——萨义德谈论萨义德
前言
绪论
第一部 表演与批评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我发觉布鲁姆对古老的影响那种说法的重新加工既有力又高雅,就像贝
尔格(Alban Berg)的小提琴协奏曲把巴赫的赞美诗重新加工,使它既高雅又
有力到搅扰人的程度。然而,布鲁姆的方式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显示
创作是一种处理过去的形式,可说是以一种原创或开始的方式来重做,由于
我是维柯的忠实信徒,因此在布鲁姆作品里发现像“知道就是创造”(knowi
ng is making)这种主题,以及早期诗人的英雄主义,实在是很特殊的经验
。
然而,我一向都觉得,布鲁姆暗示——并没有真正说出来——创造就是
诗,反之亦然。看不出他对小说或戏剧的兴趣,而这两者都和历史与社会有
着无法撇清的关系。再者,布鲁姆主要感兴趣的是诗人之间的缠斗,而没有
必然显示还有其他的缠斗(比方说,诗人和语言之间的缠斗,这是马拉美[St
ephane Mallarme]的情况)在诗的创作中也扮演了某种角色。但这些反对意
见成为其他人可能针对这个理论的强调面和应用面。我与布鲁姆在理论上的
主要差异是性质上的不同,而我认为这也是你问这个问题的用意。
如果批评布鲁姆忽略了你所谓的散文世界,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至少不
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他并没说他对此不感兴趣,或说其不存在,或任何类
似的话。他只是说——我不是想为他辩护,而只是试图处理理论——他认为
诗人首要关切的是诗,诗是他们身为诗人的元素和生命;此外,他说,创造
是面对强有力的先行者一个主动、充满焦虑而且颇具模式的斗争。为了描述
这个斗争,布鲁姆不只设计出一套复杂而且极富创意的词汇,也设计出一整
个系列的方法论教条。
P14
点此购买报价¥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