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娜.鲍什--为对抗恐惧而舞蹈|报价¥23.60|图书,传记,艺术界,舞蹈家,约亨·施密特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3.60
目录:图书,传记,艺术界,舞蹈家,

品牌:约亨·施密特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65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208073937

·条码:9787208073937

·版次:2007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未加冕的舞蹈女皇的权威传记

林怀民 曹诚渊 林兆华 陈丹青 吴文光 欧建平 联合推荐

珍贵图片,首次在华展现!

在当代国际舞坛上,皮娜·鲍什的作品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她是伟大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以名状,而她对现代舞蹈的贡献有目共睹,永不磨灭。

她是全世界观众翘首以盼的现代舞大师;

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

她是魅力无穷、令人窒息的女神,费里尼和阿莫多瓦也为之倾倒,将她的舞作引入自己的影片。

皮娜·鲍什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为世上无人像她这般写下辉煌的舞蹈史。这位当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学校的神童、以及当今身为乌珀塔尔的芭蕾总监的编舞家,在不到十年之间排除万难,确立了这项舞蹈类型。如今,舞蹈剧场这个名词已和皮娜·鲍什的名字划上等号,无法分舍。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跨越美学的界限与艺术的藩篱,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舞蹈新语言,影响了整个世界。她所带领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以前卫的理念和表现手法,综合舞蹈和戏剧的元素,成为现今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德国重量级舞评家施密特长期观察、采访皮娜·鲍什,细腻描述了皮娜·鲍什的从舞经历,她的个性、感情、生活与作品,反映出皮娜·鲍什的创作哲学及活力来源。本书是认识皮娜·鲍什并感受舞蹈剧场魅力的最佳书籍。

作者简介

作者约亨·施密特(Jochen Schmidt),德国电视二台(ZDF)戏剧频道编导,主管戏剧和舞蹈节目。曾是《法兰克福汇报》知名舞蹈评论家,多年来一直研究、观察皮娜·鲍什的作品。

他不仅是德国舞蹈界的权威舞评家和史学家,而且据说是鲍什唯一信任的舞评家和男人。他长期观察、采访皮娜·鲍什,以感性、细腻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她的个性、生活、情感与作品。

媒体推荐

书评

皮娜·鲍什是现代舞蹈的第一夫人,是全世界舞蹈剧场的领导者。有太多人效仿她,但从来没有人能超越她。

——英国《每日电讯报》

人们对皮娜·鲍什,是爱的爱死,恨的恨死,非常分明。

——曹诚渊

看到皮娜·鲍什的演出后,我就告诉自己这正是我想要的。

——林兆华

在我看来,她是和艺术家博伊斯、电影导演法斯宾德齐名的艺术大师,对亚洲艺术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陈丹青

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连说带唱,色彩艳丽,场面嬉闹,却同时流露孤寂凄清的深沉。德国权威舞评家约亨·施密特细腻描绘了这位当代舞蹈女王的台前与幕后,热爱艺术和关心剧场的朋友不可错过。

——林怀民

序一 吴文光

皮娜·鲍什,以及和我们有关

吴文光

皮娜·鲍什现在应该是67岁了,按中国人的说法是“人老珠黄”的那种,从杂志、画册或网上看到她的照片,依然是德国美女的那种坚硬的美丽,面庞线条如被雕刻刀划过,目光温柔但炯炯,这种相貌大概也一如她的大部分作品中的场景特征:一个美丽少女在一群女孩的簇拥中成为祭品,然后奉献给另一群赤裸强悍的男人(《春之祭》);一个盲女梦游般在堆满桌椅的咖啡馆摸索前行,两个男人在暗处窥视、等待着(《穆勒咖啡屋》);一个全副武装带着滑雪工具的男人在鲜花堆成的小山丘上作滑雪状(《拭窗者》)……

要用文字来描述或解释皮娜?鲍什的作品肯定是徒劳的,它只会使庞博精深的内容流于单一粗浅,让丰富生动的舞台呈现变得枯涩乏味,但我们远离舞台现场,又不得不使用语言传递一些必要的信息让更多的人接近皮娜?鲍什那个充满魅力、让人回味无穷的舞台世界。在翻阅有关皮娜?鲍什作品画册的时候,我的目光常常停滞在皮娜?鲍什的单人照片上,她特有的美丽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她特有的安详、平和的神态,即便是烟不离手,你也很难和苦大仇深地进行一个伟大的创作之类联想在一起。我就在想,这样一个人是如何把她对人、对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悲伤和荒诞感深藏在作品中的?

在皮娜·鲍什70年代中期开始让人震惊并关注的作品中,主题方向是,美丽总是柔弱的,她在暴力和强权下永远无助,人世和生活也始终充满被迫和荒诞。因此皮娜·鲍什的一句简单的表白时常被热爱她的人引用:“我跳舞因为我悲伤。”一些评论家从皮娜·鲍什出生于残酷惨烈的二战期间、成长于二战后荒芜废墟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中寻找她的创作根源,但一个艺术天才如何把天才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得找到一个通道,皮娜·鲍什找到了“皮娜?鲍什式的舞台方式”,这个方式后来被评论家定名为“舞蹈剧场”(dance theater)。

“舞蹈剧场”的确是皮娜?鲍什在现代舞上的创举,在舞蹈这么一个始终离不开只靠身体动作来表现的规则中,多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是美丽而高难度的身体变幻,否则无法称为“舞蹈”。之后有了“现代舞”,比如现代舞的开山人邓肯、后来的继承者玛莎?格雷厄姆、站在现代舞高峰六七十年的莫斯?肯宁汉等,但相比皮娜·鲍什来说,他们对舞蹈的创造性功绩说到头也只是停留在“自由解放身体”这个层面上。皮娜?鲍什对以往的舞蹈几乎可以说是“破坏”,她居然经常让演员不去作展示身体美和技巧的舞蹈,而让他们像平常人一样在舞台上走来走去,甚至是做化妆、送咖啡、说话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她的舞台也不像我们习惯中看到的舞蹈演出那么干净、清洁,或者有诗一般的身体伴随着诗一般的音乐在梦幻的灯光中变幻,皮娜·鲍什的舞台是令我们陌生的,有时候铺满鲜花(《康乃馨》),有时候搁着桌子椅子还有浴缸(《热情马祖卡》),有时候干脆布置成一个和生活场景中完全一样的咖啡馆(《穆勒咖啡屋》)。她的演员不仅跳舞(同样也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精妙动作组合),同时也像日常生活中的人那样在舞台上走路、抽烟、打闹、笑、说话,演员的衣着不是我们常见的舞蹈中的那种显示舞蹈者美丽线条的紧身衣,而是一如我们生活中所见的汗衫、衬衣、裙子、西装、工作服。

这种舞台和舞蹈方式注定是要让那些西装革履、端坐在猩红色大幕前翘首等待高雅梦幻的表演的舞蹈艺术爱好者失望甚至愤怒的,所以皮娜?鲍什最初的作品曾经被人视为“垃圾”、“舞蹈的恶魔”。当然现在人们不这么看她了,说起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声音会变得颤抖,眼睛会变得明亮。这就是始终坚持艺术创造的力量价值,一切看似强大的抗拒早晚都会被改造。当然,这种力量首先得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对我们这些中国观众来说,皮娜·鲍什居住在遥远的欧洲,在德国那边,她三十多年的创作和演出基本上发生在欧洲或者美国。但无论如何,她的作品或与此相关的东西也曾经多多少少、曲里拐弯地“和我们有关”,比如90年代初在北京,一群人传看她的《春之祭》、《穆勒咖啡屋》录像带,画质非常糟糕,有些地方几乎是黑白,但一点儿都不影响我们的兴奋讨论。

1995年,德国路德维希堡艺术节,这个城市距皮娜·鲍什的舞蹈团所在的乌帕塔尔城有六七个小时的火车车程,文慧执意要去皮娜·鲍什的团看看,两天后接到文慧从那边打来的电话,说她找到了皮娜·鲍什的舞蹈团,还进了皮娜·鲍什的排练场看了她的排练,“我先碰到皮娜·鲍什的一个学生,”文慧电话里说,“她说,你就直接去皮娜的排练场吧,她人很好的。我就去了,进去排练场,看见皮娜·鲍什坐在椅子上看演员排练。她马上就看见我,大概一张亚洲脸很显眼,接着就站起来,迎着我走来,就和我说话……”文慧电话里的声音激动、颤抖,听着费力,让人以为她是在说德语。

两年后的1997年,在纽约的“下一次浪潮”艺术节,终于有幸现场看到皮娜?鲍什的最新作品《拭窗者》的演出,印象强烈的是,那个长相平常的小个子舞者突然终止舞蹈,飞奔到舞台口,大声问第一排观众:你们要咖啡还是茶?然后飞奔回去,继续舞蹈,一会儿又像之前一样,飞奔到台口,大声重复发问……这个动作和问话在整个演出作品中不断重复,贯穿始终。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段落如此震撼我,只是觉得脑子被轰开了,觉得有无数的可能应该在剧场里发生。1999年,和文慧一起为“生活舞蹈”创作《生育报告》作品时,这个段落当时就刺激我端着摄像机走进正在舞蹈的女演员中,打断她们的动作。然后是2002年,排练“生活舞蹈”的另外一个作品《身体报告》时,我用5分钟左右时间把面前一堆将近30件衣服裤子全部穿在自己身上,变成一个臃肿的球状人体,蹒跚前行。在尝试这些动作的时候,那个小个子演员依然在刺激着我。我想说,我,还有“生活舞蹈”的创作,从始至终都被皮娜?鲍什的作品刺激着,她是我们的灵感之母。

真希望有这灵感之母永远陪伴。

但皮娜·鲍什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在中国内地的舞台上,大都发生在我们无法随便就能前往的遥远的欧洲和美国。

2007年,令人心动的消息传来,皮娜?鲍什要带两个作品《春之祭》和《穆勒咖啡屋》来北京演出,这是皮娜?鲍什的经典,将在距离我们最近的舞台上现场发生。在此之前,5月,歌德学院的阿克曼和崔峤与草场地工作站筹划了 “皮娜?鲍什作品影像放映”活动,还邀请了德国的舞蹈批评者皮特?斯塔曼做介绍皮娜·鲍什作品的讲座。那天草场地工作站坐满一屋子人,那是一次从影像认识皮娜?鲍什的机会。现在,《皮娜?鲍什:为了对抗恐惧而舞蹈》一书的出版,应该是我、还有那些喜欢她的读者,和皮娜?鲍什伸手相握的一次机会。

序二 欧建平

皮娜·鲍什与德国舞蹈剧场

欧 建 平

在国际演艺界,皮娜?鲍什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在世界各地包括台湾和香港的舞台上,由她开创并推向全球的舞蹈剧场及其崭新的肢体美学,早已成为舞蹈界乃至戏剧界人士争相观摩、学习、研究,甚至有意无意加以效仿的主流。作为超常敏感的女性艺术家,鲍什以犀利的目光,审视了人类自父系社会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以磅礴的气势,无情地鞭笞了这种不公道下孳生的种种弊端,借助于整体剧场艺术的强大震撼力,使每个观众的肌肉——神经——灵魂不得不接受一次彻底的洗礼,使每个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得不完成一次痛苦的清算。

确立“舞蹈剧场”这个崭新的概念,首先是为了以坦诚的态度,同古典芭蕾划清界限,因为普通观众说起舞团和舞者,常常会认为是古典芭蕾舞剧和古典芭蕾舞者,跳以古典芭蕾技巧为主的舞蹈。尤其是在乌珀塔尔这个地处陡峭而狭窄的山谷中的纺织工业城市,当鲍什1973年受聘接任乌珀塔尔剧院附属芭蕾舞团团长,并将舞团名称改为“乌珀塔尔舞蹈剧场”之前,这座城市一直只是以两个历史事件而闻名——1820年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之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这里诞生,1901年由凯泽?威廉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条空中列车在这里率先启用。当地的舞团也一直是个古典芭蕾舞团,完全演出古典与浪漫主义的童话芭蕾舞剧。那些有限的经典剧目尽管常年维持了当地一定数量的观众,但却无法开拓新的观众群,当然更无法吸引德国各大城市,以及国外观众的注意。概括地说,整个当代的乌珀塔尔,简直就像一潭死水那样缺乏生气。

1972年,鲍什应邀为该剧院上演的瓦格纳歌剧《唐豪塞》,编排酒神节的舞蹈,由于对其中必不可少的性爱场面作了既淋漓尽致又恰倒好处的处理,她赢得了广大观众和新闻界的一致好评,从而确保了翌年正式得到任职聘书。

鲍什认为,确立“舞蹈剧场”这个概念,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获得随心所欲的自由度,比如在形式上,可以大量运用歌剧、音乐,甚至舞台设计的形式,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可以任意运用舞台上的道具,可以说话或不说话,跳舞或不跳舞;而在内容上,“舞蹈剧场”可以包容很多东西,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芭蕾舞剧,可以泛指任何艺术,或者生活。

她自白,“我跳舞,因为我悲伤”;

她自述,“我的作品发于内,而形于外”;

她认为,“我们替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她自称,“我在乎的是人为何而动,而不是如何动”;

她坦言,“我依然在探索中”。

关于常用的创作方法,她的回答是,“我会提上几百个问题,舞者们会做出回答,从中找到某些东西……每个人都会有些想法,然后做出回答。有时候,我们会尽力将这些想法写下来。各种不同的东西。然后,我们再来加以推敲……”

关于舞步的来源,她回答说,“舞步总是来自其他什么地方——从不来自两条腿。动作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创作过程中磨出来的。慢慢地,我们会形成一些短小的舞蹈组合,并且会记住。以前,我总是害怕,并且紧张,因此,才从某个动作开始创作,并且回避提问。现在,我总是从提问开始创作。”

关于提问的内容,她回答说,“我经常就圣诞节提问,每次则提一个不同的问题。于是,每个团员便描述圣诞节聚餐,我们通常的饮食。昨天,我问了这样两个问题:当他们把自己的裤子弄脏时,是否感到害怕;他们什么时候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个男人或者女人。这些问题都提得不错,但不会产生什么结果。有时候,我会用某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提出一个相似的问题,直到最后,我完全改变了这个问题为止——而有的时候呢,我则会绕来绕去,最终还是走到这个结局。”

关于如何最终将这些问题变成舞蹈,她回答说,“归根结底,这还是个创作过程,我对事物的处理方式。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为你提供开头,只有一些问题的答案:句子、某人表现给你看的短小场面。开始时,都是支离破碎的。然后,到了某个时刻,我会采用某种自以为对头的东西,然后将它同另外某种东西连接起来,一种东西同其他不同的多种东西连接起来。而当我找到下一个自以为对头的东西时,原有的那个小东西已经变大了许多。然后,我会沿着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出发。出发时,总是微不足道的,然后才逐渐地变大。”

鲍什的这些创作自白,为我们破除了闪烁在她头顶上的那个神秘的光环,更使我们明白,如今这位早已被神化为“舞蹈剧场女祭司”的创作过程,同其他任何人的创作没有两样,都是如此艰辛、如此漫长的,所不同的,也许是她建立在充分自信和他信基础上的“提问创作法”。

事实上,时至今日,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甚至喜欢她的舞蹈剧场作品,尽管对其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的威力都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因为她的舞蹈剧场与五百年来流行于西方乃至世界的芭蕾传统相距太远。正因为如此,西方的舞评家和史学家依然为她冠之以“欧洲最著名、也最有争议的编舞家”这类头衔。

这些抗议和不满,与其说是向鲍什提出的抗议,倒不如说是向乌珀塔尔剧院的领导人提出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必须在挽留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观众,还是挽留刻意实验并勇于推陈出新的鲍什之间做出抉择。万幸的是,他们选择了后者,并支持了后者,而一二十年后,才有了如今风靡世界的舞蹈剧场,才有了德国舞蹈重登世界舞坛领导地位的今天。

不过,这些领导人之所以敢于拿出巨大的勇气,始终如一地支持鲍什和她的舞蹈剧场艺术,还在于德国有一批“经验丰富、思想开放、热爱艺术的评论家”,以及由他们组成的“自由而且公平的新闻界”。他们超越了人云亦云的审美惰性,摒弃了趋炎附势的势利眼,以名副其实的高瞻远瞩,用善辨真金的慧眼,率先肯定了鲍什独树一帜的罕见天赋,并预言这种崭新的舞蹈艺术必将影响国内外的演艺界。而德国的文艺体制之所以能够比较健康地运转,就在于剧院是否继续聘任某位编舞家,不取决于长官意志,而依赖于两条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纳税人对演出的兴趣,因为所谓“政府经费”实质上本是纳税人的钱;二是评论界的意见,因为与普通纳税人相比,同样作为纳税人的评论家,艺术视野要开阔一些,审美判断要超前一些,特别是在一位编导新秀尚未得到广大纳税人的认可之前,评论家的看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话,皮娜?鲍什及其舞蹈剧场,能够始终得到祖国的认可和支持的本身,就是德国当代文化最应感到骄傲的成就。

三十多年过去了,皮娜?鲍什和她的舞蹈剧场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可谓更加沸沸扬扬,而我们每个人,当然照旧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和审美趣味。不过,有幸亲睹者,一定会不约而同地说:作为剧场艺术家,她用纯净的心灵、肮脏的肉体、满台的鲜花和绿地、真实的泥土和垃圾所发出的震撼力,却是无与伦比的!

(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被国际舞蹈论坛誉为“最响亮的中国声音”。)

编辑推荐

在当代国际舞坛上,皮娜·鲍什的作品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她是伟大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以名状,而她对现代舞蹈的贡献有目共睹,永不磨灭。

她是全世界观众翘首以盼的现代舞大师;

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

她是魅力无穷、令人窒息的女神,费里尼和阿莫多瓦也为之倾倒,将她的舞作引入自己的影片。

皮娜?鲍什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为世上无人像她这般写下辉煌的舞蹈史。这位当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学校的神童、以及当今身为乌珀塔尔的芭蕾总监的编舞家,在不到十年之间排除万难,确立了这项舞蹈类型。如今,舞蹈剧场这个名词已和皮娜?鲍什的名字划上等号,无法分舍。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跨越美学的界限与艺术的藩篱,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舞蹈新语言,影响了整个世界。她所带领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以前卫的理念和表现手法,综合舞蹈和戏剧的元素,成为现今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德国重量级舞评家施密特长期观察、采访皮娜?鲍什,细腻描述了皮娜?鲍什的从舞经历,她的个性、感情、生活与作品,反映出皮娜?鲍什的创作哲学及活力来源。本书是认识皮娜?鲍什并感受舞蹈剧场魅力的最佳书籍。

文摘

书摘

书摘:贴身接近一位伟大人物

距上次与皮娜·鲍什在光之堡电影院相对而坐,已有好一段时间。要跟这位编舞家约个碰面时间耗费不少时日。我以为她会如往常逃避作大部分的决定般,躲避我的采访,她通常惯于坐在长椅远远的另一端,保持沉默。这是皮娜·鲍什异于常人的性格特点之一,若讲得客气些则是,她不太喜欢做决定。这也许跟她在乌珀塔尔(Wuppertal)已定居二十五年,且在当地的剧场工作有关,舞团中有些舞者还是创始的那批。

在她愿意接见我之前,其实这本书的工作早已开始进行。但如此讲法并不正确。皮娜?鲍什有可能对我将写一本与她有关的书没有好感,她痛恨每个记录她个人,而非她工作的记录文件。然而她压根儿也没让我察觉到这样的感受,会面的气氛轻松愉快,就好像跟一位老朋友碰面一样。乌珀塔尔舞蹈剧场的经理马帝亚斯·史米格(Matthias Sch-miegelt)在歌剧院(我们原本的约定地点)接我,帮忙泡咖啡,然后让我们单独会谈,就连为了新舞作而跟皮娜·鲍什忙着剧幕且练舞的舞者也一一告退。在我来时,他们还身着舞衣,懒散地或坐或躺在地板上,排练虽已结束,但空气中依然散发着那份具创造力的鼓劲。

光之堡以前是电影院,几年前租给乌珀塔尔舞蹈剧场作为排演场所,过去这二十年来,皮娜?鲍什的所有舞作都在此产生。光之堡位在一条闹街上,离乌珀塔尔-巴尔门中心的歌剧院不远,旁边就是麦当劳,这有个好处是,舞者在排练休息空档可以去那边吃点东西或喝咖啡。

1970年代我还在电视公司工作时,便经常坐在光之堡观看排演,我们俩都还记得,上一回我带了摄影师威尔·麦克布莱德(Will McBride)来,为当时还算年轻的《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杂志写一篇报导。麦克布莱德首先便被一些小细节的事物吸引住。他开始迅速素描,完成许多小草图,上面全是他想拍摄的东西:舞者的手、脚,以及道具、鞋子和衣服。当他沾沾自喜地拿这些草图去找皮娜·鲍什时,却受到恶眼相待。皮娜?鲍什看了后非常愤怒。她认为她既非为手、也不是为脚而编舞,更不是为了鞋子或道具,而是为了人。如果麦克布莱德先生无法看清这点,执意要拍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她肯定把他赶出去,就连我这个老友也不例外。当时我也被这位削瘦、害羞的女士的凶悍态度吓一大跳,因为我所认识的她是比较偏向极少露面,且关在自己小天地的人。

距上一次碰面已有十多年,皮娜·鲍什的外表几乎没任何改变。她如往常般地一身黑,黑色男士鞋、黑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6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