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佘德余
基本信息
·出版社:浙江人民
·页码:307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213034359
·条码:97872130343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内容简介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都市文人——张岱。
目录
第一章 显赫家世
世代诗书簪缨之家
显宦文学的社会关系
第二章 居家读书
聪隽善属对,深受家人亲友的赞赏
好读书,祖父亲授读书之法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张岱还十分关心并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绍兴府城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河,称为府河,南起利植门,北至昌安门,是山阴、会稽两县城的分界河。东西两旁横贯着数十条小河,河中小船来往如梭,载着城里所需的各种物资,还有乡下人摇着小船进城采办生活用品。府河两旁民居鳞此栉比,靠近府河的人家,家家都有石阶通往河道,或洗衣、洗菜、淘米,或冲洗家具,十分方便。由于人口庞杂,贪图方便,有的居民往往将垃圾甚至杂物抛人河中,年长月久,致使河床污泥堆积,河道变得狭窄,导致行船拥挤甚至堵塞,有的河道甚至断流而变成死水沟,臭气熏人,蚊蝇孳长。张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花了半个月时间,成天乘着小船穿梭在府河和横贯的小河道中调查了解,并联络府城两县的名流,于崇祯七年(1634)十二月,向府太守递上了《疏通市河呈子》:
为城市命河,急宜开导,恳切天台,立赐疏通,以复水利,以弥火灾事。……祈即敕更事耆老,内举功(公)正数人,兼使募好义富民,乐助钱粮多许。即日兴工,浃旬卒役,方瞻经始,顿还旧观。
张岱主动出资并向各富户募集资金,举荐尽职且又内行者数人筹划督责开工,经过四个月的疏浚,府河顿还旧观,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张岱十分关心绍兴文化设施和人为景观建设。龙喷池是绍兴府城内一大文化景观,嘉泰《会稽志》卷十记载:“‘龙喷池’,在(山阴)县西一里酒务前。”嘉庆《山阴县志》载日:“龙喷池在(山阴)县西南(旧志)。”可见在清代后期已不复存在。龙喷池景观缘于北宋。绍兴府城踞卧龙山之足,卧龙山以其优美的山势,蜿蜒于府城的西北。因其山势起伏,盘绕回旋,盘屈而进,形若卧龙,故名卧龙山,简称龙山;又因越国大夫文种葬于山上,又名种山;又因是府治所在地,又称府山。北宋年间越州剌史刁景纯曾撰《望海亭记》云:“越冠浙江,东号都督府,踞卧龙山,为形胜,山之南亘东西鉴湖也;山之北连属江与海也。周连数里,盘屈于江湖之上,状如卧龙也。龙之腹,府宅也;龙之腑,东门也;龙之尾,西湖也;东之脊,望海亭也。”约在北宋中期,创建龙喷池,“卧龙骧首于耶溪,大池百仞出其颔下”。至张岱时,由于“陵谷迁徙,水道分列”,周围居民倾倒垃圾,填埋泥土瓦砾,建造房屋三十余间,致使龙喷池堵塞,成为一座臭水池。为恢复绍兴景观,张岱于崇祯十三年(1640)上疏府太守:“捐金纠众,畚锸千人,毁屋三十余问,开土壤二十余亩,辟除瓦砾刍秽,千有余艘,伏道蜿蜒,偃潴澄靛,克还旧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