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30目录:图书,文学,纪实文学,综合,
品牌:许志杰
基本信息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240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7132752
·条码:97878071327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反映陆侃如和冯沅君两位先生或学术或生平的书。他们对学术、教育、社会作出极大的贡献,像《中国诗史》已有多家出版社再版,印数屡创新高。一本初版于70多年以前的学术著作,至今依然活力十足。还有,《卷施》再版,《春痕》再版,《中古文学系年》再版,《陆侃如冯沅君全集》将出版。书中大量地引用了陆侃如和冯沅君的原著原文,就是想让现在的人了解那个时代人的原始思想状况,以便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判断。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反映陆侃如和冯沅君两位先生或学术或生平的书。他们对学术、教育、社会作出极大的贡献,像《中国诗史》已有多家出版社再版,印数屡创新高。一本初版于70多年以前的学术著作,至今依然活力十足。还有,《卷施》再版,《春痕》再版,《中古文学系年》再版,《陆侃如冯沅君全集》将出版。书中大量地引用了陆侃如和冯沅君的原著原文,就是想让现在的人了解那个时代人的原始思想状况,以便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判断。
目录
当知识分子成为往事(代序) 韩青
第一章 冯氏三兄妹
第二章 陆侃如师从王国维、梁启超
第三章 胡适之师
第四章 留法三年
第五章 鲁迅和冯沅君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冯氏三兄妹
家学深厚
大哥冯友兰、二哥冯景兰、小妹冯沅君,先后考入北大,再出国留学,
被称为“唐河三冯”。冯氏三兄妹出生在河南唐河县祁仪镇有名的书香之家
,祖父冯玉文善诗文,遗有《梅村诗稿》一部。父亲冯台异,清光绪戊戌(1
898年)进士,有《复斋诗集》,伯父冯云异留有《知非斋诗集》,叔父冯汉
异也都是秀才。他们有一个姑姑冯士钧,天资聪颖,极善诗文。冯士钧病逝
,家人把她生前留下的诗稿辑为《梅花窗诗草》。唐河,位在中原大地南边
,与湖北交界,远眺武当。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祖父冯玉文掌家时,冯家
已有了1500亩土地,祖父带着他的子孙生活,经常有二三十口人吃饭,是个
封建大家庭。据大哥冯友兰回忆:“照这个大家庭的规矩,男孩子从七岁起
上学,家里请一个先生,教这些孩子读书。女孩子七岁以后,也同男孩子一
起上学,过了十岁就不上学了。当时一般的私塾,叫学生读一些以备作八股
文、试帖诗之用的书,我们的家里也没有这样要求。在我们家的私塾中倒读
过一本新出的书,叫做《地球韵言》,这是一种讲地理的普及读物。地理在
当时也算是一种‘新学’。我们家的那个私塾,也算是新旧兼备了。”
考中进士后不久,父亲冯台异在武昌得到一个固定的差事。大概是清光
绪三十年左右,在武昌做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他办了一些洋务和新政,其中
有一样是办新式教育,在武昌办了一所外语学校,叫“方言学堂”。学校的
监督(相当于校长)由当时的大名士梁鼎芬担任,冯台异被委派为会计庶务委
员(相当于后来的总务长),实际是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和
住所,冯氏三兄妹在母亲的带领下,从老家迁往武昌居住。当时最大的问题
是几个孩子的上学,他们的父母经常讨论这件事。考虑到兄妹三人人地生疏
,语言不通,决定叫母亲在家监督孩子们读书。遇见母亲不认得、念不出的
字,就记下来,等父亲晚上回来再教。一般学校都要做的事,父亲也要他们
做。当时武昌的学校,无论大小都要穿制服。父亲也叫母亲给孩子们做一套
,还教他们唱《学堂歌》。
同入北大先后留学
1915暑假,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1916年暑假,冯景兰考入北京大学预
科。北大当时的学生,在学习上非常自由,冯友兰喜欢听著名教授黄侃的课
,并做一些古诗送给黄先生,黄先生也加圈加点,还写了赞赏的批语。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