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李一冰
基本信息
·出版社:九洲出版社
·页码:536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1954033
·条码:9787801954039
·版次:2006年3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被林语堂先生赞叹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的人格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的精神,闪耀在中国千年的历史星空。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还被誉为“第一千年世界历史的12位英雄之一”。
作者李一冰先生是台湾当代著名的苏东坡研究者,他以苏东坡的诗词为主线,参照其他各种文献资料,用生动写实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东坡充满传奇的一生和不平凡的际遇,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苏东坡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编辑推荐
被林语堂先生赞叹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的人格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的精神,闪耀在中国千年的历史星空。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还被誉为“第一千年世界历史的12位英雄之一”。
作者李一冰先生是台湾当代著名的苏东坡研究者,他以苏东坡的诗词为主线,参照其他各种文献资料,用生动写实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东坡充满传奇的一生和不平凡的际遇,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苏东坡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食蓼少年
一 蜀道难
二 宋之平蜀
三 世系
四 双亲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九 南行
嘉祜四年(1059年)九月,妻丧终制,老苏决定全家离蜀。
轼、辙兄弟这两位新科进士,当然要回京去办理注官手续,两位年轻的媳妇,留在家乡没人照顾,何况长媳还怀着孕,都必须跟随丈夫同行。
老苏自己并非不知故乡眉山风土可爱,只因受够了人情势利的伤害,再也不愿住在眉山看小人得意的脸嘴。他从前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诗日:“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
然而,他没有这个能力,在那时候,不过是一个秘密的心愿而已。而今夫人死了,儿媳都将离去,一个孤单的老人,没有穷独故里的必要,所以他也决定同走。
为了超度死去的夫人,他造了观音、大势至、天藏、地藏、解冤结和引路王者等六尊菩萨像,连同两副龛座舍予极乐院,在如来堂里供养,作《六菩萨记》,说苏家最近三十年间,骨肉零落,悲忧惨怆之气,郁积未散,所以他决计要“南去,由荆楚走大梁,然后访吴越,适燕赵,徜徉于四方以忘其老”,也希望菩萨保佑程夫人的魂魄,能够超脱幽阴,遨游于上下四方,如他“游于四方而无系”一样的快乐逍遥。
嘉祜四年十月,他们一家人自眉州入嘉陵江,经戎、泸、渝、涪、忠、夔诸州,下三峡而抵荆州度岁。
初自眉州入江,苏轼豪气凌云地说:“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岷江之滨,有凌云寺凿山为大弥勒佛像,高三百六十尺,依山建七层楼阁为庇覆,极是壮观。他们的船随着奔腾的江流,行过大佛脚下,这一路水平山远,胸襟异常旷荡。舟过宜宾,行近戎、涪一带,地与多山的贵州接境,沿江遂见不知名的山峦无数,一重一重的夹岸峭壁,高耸天际。夜泊牛口渚,才见岸边有三四户人家,疏树寒灯,非常寥落。船上要补充食物,但这穷荒地方,是无酒亦无肉的,只好向他们买点蔬菜回来,看他们住在“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的家屋里,身上穿的破裤,遮蔽不了双股,饭不满盂,被盖都不齐全。天生的性情,使苏轼忘怀山川,只注意眼前小民的寒苦,以为他们连这个样子的生活也在过,而且过得毫无怨言,自忖道:“今予独何,汲汲强奔走。”,
过泸州安乐山,听说天师张道陵曾经在此小寓,所以山上的树叶都有纹如道士所篆的符。苏轼不信这些神话,他说天师早已死了,他的子孙也一样要死,岂能有神力于满山的秋叶。
江流两岸,群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