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8.30目录:图书,经济与管理,企业与企业家,企业史,
品牌:梁卿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7800736636
·条码:97878007366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而深入地描述了玛莎·斯图尔特这个个性复杂、被欲望驱使的女人:一个集网络杂志、图书、电视节目、报纸、网站及广播节目等为一体的传媒帝国的缔造者和主导者,一个凭借自向力量与智慧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女富豪的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内心世界以及她的辉煌和成功。她被誉为最美丽的美国女人,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崇拜者;同时又被为视为最糟糕的美国生意人,遭到无数人的谴责。
作者简介
过去的30多年来,克里斯托弗·拜伦一直从事商业和金融领域的写作。他是著名的专栏作家,久负盛名的专栏《信封北背面》的作者。拜伦是《时代周刊》的编辑和记者,《福布斯》杂志的助理主任编辑。他还是MSNBC和《熏鲱》杂志的编辑和金融专栏作家,同时与克里斯·拜伦共同主持每日幸迪加广播节目《华尔街之晨》。
他有四本著作出版,他的文章不时见诸于《绅士》、《纽约客》、《价值》等杂志以及《纽约每日新闻》和《布鲁姆伯格新闻》。拜伦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媒体推荐
前言
那是1999年秋天,再过几天,玛莎·斯图尔特生动多媒体公司即将上市发行当年人气最旺的原始股(IPO)。我正坐在办公桌前,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是玛莎·斯图尔特打来的。她对我帮助她成了亿万富翁表示谢意,并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一时间我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我根本没有帮过她什么忙。实际上,我惟一的帮助是读过她的企划书,那是几周前证券和股票交易委员会传真给我的。后来我在报纸上写道,这家公司的账目非常明晰,那几份企划书大大超乎我的意料。在垃圾股和网络泡沫充斥市场的时代,玛莎·斯图尔特生动多媒体公司似乎稳操胜券,在众多的交易中脱颖而出。我手头正在为《纽约观察》周报写作有关华尔街和股票交易的专栏文章,在那几篇文章中我也会这么写。
我会做出如下评论:
这些报价体现的问题——惟一比较严峻的问题是,打个比方,如果斯图尔特女士被卡车撞倒,或者再举一种可能性更大的情形,如果她用松果和花园里废弃的浇水软管展示10000种新鲜有趣的办法,来制作节日餐桌的主要装饰物时,不小心把自己挂了上去,公司和它的股票的前景将受到什么影响……除非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故,其股票完全值得购买——这是我能记起的惟一的IPO,其公司将财源滚滚、生意兴隆。
或者如下:
据我所知,这次股票上市彻底改变了斯图尔特女士的生活……不再谈论白胡子女王的笑话……不再拍摄用44种方式清洗和打磨刮刀的粗劣节目(说实话,我正打算试一试)。这位女士应该受到善待……加倍的善待。她可能是美国现代商界最精明强干的女人。
再加上:
现在,斯图尔特女士仍然容貌秀美,如果你想听我说实话——我拍过她的特写(她在我的健身房里锻炼)。但是,就像保罗·纽曼在《哈德》里说的一样:“没有人能从生活中活下来”——意思是,那一天必然到来(我可以补充一句,斯图尔特女士活到90高龄前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对生活方式的倡导仅仅是设计出种种新的令人振奋的方式,假装她穿的服装并不是德排兹(Depends)牌。
或者……我这样为本专栏的文章收尾:
玛莎,我一整天都在兴趣盎然地想像最初你是怎样创办自己的公司的,你站在面朝海滩的打开的窗户前,放眼眺望大片大片绵延不绝的万寿菊和金鱼草,新英格兰的微风轻轻地吹动身边柔软曳地的窗帘。我想,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多么美好——或者,至少一半的美国妇女认为你的生活就是这样——我说这些话是认真的。我要告诉你:世界上没有人早上一睁眼就想:不知道杰里·莱文的一日之晨是什么样子?你很精明;实际上,你具有非凡的才能……那么祝你好运。这是你为自己赢得的。
这篇专栏文章对她正在着手的IPO当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压根没想过电话铃儿会响起,玛莎会亲自打来电话,说:“哇……我看到一篇专栏文章!”然后絮叨地说出一大堆理由。
多年来别人写了大量有关她自己和她的公司的文章,而她觉得这一篇写得最好。很有意思,她说,语言非常风趣……最棒的一点是,写得很真实。
但是,接着她顿了一下,再开口说话时,她的声音低了好几度。她说:“还有一点……”那一刻,我心里一沉,心想,一切都不是这么回事。
……
目录
前言
1 南希·德鲁和她不为人知的童年
2 模特生涯
3 到华尔街
4 翻开新的一页
5 新生的帝国:玛莎时代已经来临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离开华尔街的两年前,玛莎和安迪从纽约城搬到康涅狄格州的郊区,开始为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搭建舞台,这些事件令美国商业界最有实力的男人都惊讶不已。1971年春天的一天,当安迪和玛莎跟着一位名叫达芙尼·贝尔斯的上了年纪、抽起烟来一支接着一支的房地产经纪人从他的车里走出来,在西港的土耳其山路48号看到闲置不用的6间农舍时,并非一切都是诸事顺遂的吉兆。正是这所房子注定将改变他们的命运——它为玛莎提供了从亏损的股票公司重新站起来的舞台。在注重家居享受的20世纪70年代,她为人们提供餐饮服务;80年代她是畅销作家;最后在90年代她成了媒体主办者和商界女性。但是这所房子也成她和丈夫的战场,并最终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破裂。
很奇怪的一点是,在专栏文章和回忆录里,玛莎一直有意回避他们夫妇二人搬到康涅狄格州的原因。蹊跷之处在于,斯图尔特夫妇在土耳其山路的家可能比他们实际居住的面积扩大很
多。后来,这所房子将成为他们的一部分生活特征——一幅20世纪末塞尚笔下的风景画,一派田园风光,有鸡舍,有羊群,还有蜂房,空气里飘荡着浓郁的芳香,鸢尾和风仙花花枝招展,五颜六色……玛莎会在如画的风景里悠闲地散步,像波·威德伯格电影里的人物那样。当她转身向农舍走去,大大的竹篮子里装满了刚刚采摘的新鲜草莓,你甚至能听到盖扎·安达的歌声和柏林交响乐团的背景音乐以及渐渐消逝的莫扎特的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
她最明确地提到他们搬家到土耳其山路是在1982年的畅销书《餐饮服务》当中,当时那所房子在她生活中的意象已经带上了神秘色彩。在这本书里,她说,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们在河岸路的公寓——似乎是因为玛莎的某些基本的世俗渴望的缘故——树木、花草、盆栽、宠物和诸如此类的小玩意已经随处可见,最后她总结道:“一天我们打起行装,把我们几年来忙忙碌碌生活过的痕迹温习一遍,就搬到了康涅狄格州的房子。”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他们从纽约城搬出来是因为安迪。他再也无法忍受玛莎无休无止的抱怨,嫌他赚钱不多,最后他终于屈服。安迪开始寻找比在韦伯斯特-谢菲尔德当一名收入稳定的律师更好的职位。慢慢地,他终于物色到一个——不妨说至少薪水更高一些的工作——在班戈·庞特公司的跨国采矿联合企业充当机构内部的一名律师团成员,这家公司的总部设在纽约。
安迪于1970年初接受了这份工作,然而他刚刚开始上班,就听说公司计划从曼哈顿迁到纽约以北30里康涅狄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