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6.90目录:图书,传记,女性风采,文艺界女性,
品牌:夏祖丽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7108017059
·条码:97871080170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北京,是林海音幼年成长、度过花样年华、结婚生子、直到将近三十岁才离开的地方,也是她毕生怀着切肤之亲的地方。而这本《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也成为作者——传主的女儿省视生命的寻根之旅。这本传记的最大特点是:全书以两种口吻来叙述,一种是以评论家的眼光、文学和历史的尺度,来论述传主的作品、作为、性格、环境,并引用文坛其他资料,说得头头是道;而穿插在每一章中,却有另一种:以女儿第一人称的口吻和心情,娓娓而谈,天真、亲切,从最细微的小动作,用从母亲学来的漂亮京片子语言,活生生地勾画出一个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于奉献的母亲林海音。
作者简介
夏祖丽,原籍南京,生于北京,长于台湾。从事写作编辑工作多年,曾在母亲林海音创办的台湾“纯文学出版社”担任总编辑,也社长林海音面对面工作十年,母女相知甚深。一九八六年迁居中澳大利亚墨尔本,专事写作。写作范围很广,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传记、翻译及微型小说。作品多次获文学奖及最佳图书奖,并被译成英文作为大学教材。《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是夏祖丽的第十六本书,历时两年完成。该书不仅是本作家传记、且被誉为近代文坛的重要文献。
媒体推荐
后记
二女祖丽自澳大利亚来台,抱了一大包为她母亲写的侍记的底稿,要我审订。她为搜集资料费了很多工夫,整理运用更是繁重。我与海音这一辈子只住在两个城市,前半在北京,后半在台北。一九四八年祖丽来台时还是抱在手上的婴儿,她对北京没有印象,为此她特地去了几次北京,访问南城夏、林两家故居与亲友。到时才知房子被分配给多家居住。我们结婚时住的三间小楼已因年久失修,自行倒塌失踪。我们走动多年的永光寺街和南柳巷街道还在,听说不久那一带也要拆盖楼房,如工作完成,“城南旧事”将成陈迹了。
祖丽今日为母亲写侍,使我感到惊喜。因为回想到她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烧泻肚,昏迷不醒。急请住所附近的谢医师诊治,他说是“自家中毒症”,嘱留在诊所楼上病房里,说过了当夜,才能脱离危险。我与海音在病榻旁坐了一夜,看着昏迷的祖丽,相对无言。次晨谢医师来诊治后,说四十八小时的危险期巳度过,我们才放下心来。谢医师说这种病在台湾常见,从前死亡率高到百分之四十,在蛙链霉、盘尼西林等药未台后情况就好多了。现在祖丽能为病中的者母作传,人生多变,时间决定一切,感慨最多的自然是我了。本来女儿写妈妈可能较难客观,不过,因为她们两人共同生活与工作数十年,相知甚深,笔下自会亲切真实,与其他速成传记记或有不同。
我与海音自一九三四年在北干《世界日报》结识,到现在已经共处六十六年。我们最长的分离时间是四个月(一九六五年她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问美国)。我们的工作互相配合,彼此依赖,例如她编副刊或月刊,我为她写专栏或其他译作;我编月刊,请她做助手;她办出版杜,我无版税出书。两人总是一天忙到晚。我出国开会她常楷行,真是忙里偷闲,增加生活情趣。看电影是我们的共同嗜好,从相识起到她腿疾时止,我们进出影院已超过六十年。后来有电视可看,更省了换衣坐丰的麻烦了。
家务事我通常不管,因为我下班回家还要写作。海音喜欢当家做主。我乐得省心。遇到丈事时,她会征求我的同意。例如到现在我们在台北已经住了五十二年,其间搬家四次,都是她先去找房子,再由我决定取舍。海音做事干净利落,并富创造精神。她十三岁丧父,母亲无力出外谋生,她就带着一弟三妹把家扛起来。她编《联副》十年后离职,不久即创办纯文学出版社,二十佘年间出版几百本书,营业情形良好。后来海音自觉已到退休年龄该歇歇?,就在开业的第二十七年宣告结束,符合所谓的“见好就收”的工作精神。
在海奇主编《联副》及主持纯文学出版杜期间,我们家中常有文友聚会。吃饭谈天兼拉稿子,文艺与休闲合而为一,可谓公私两便。我于夜间九时赶完稿子,放进楼下信箱,等报杜信差来取,才从书房解放出来,参加舌战。
家中子女四人读书做事都能正常发展,我们并木严加管教,因为我们不是那样的父母,也没有那幺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生活谨饬,无不良嗜好,可能对他们有示范作用。我们这一辈子没有为子女烦过心,因为他们皆知自爱互助。子女不惹麻烦,父母才能专心工作,使家庭生活宽裕。现在他们的下一代已有六人,最小的暑假后也念大学。岁月如流,我们这个家族即将进入新的世纪。人生到此,除了照顾健康以外,可以无忧矣!
二000年八月于台北
目录
回向的拥抱
——给祖丽/席慕蓉
生命的寻根之旅/郁风
另一段城南旧事/余光中
自序/夏祖丽
妈妈的花儿落了!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当年的北平新专学生不过一百多名,师生彼此都认得,感情也特别融洽,含英很敬畏舍我师。在《一生的老师》一文中,她曾追忆当年受教的情形:“那时‘新闻学’方面的课程并没有课本,只有一本徐宝璜翻译的《新闻学》,以及邵飘萍等人写的有关新闻学方面的几本书。舍我师都瞧不上,所以他宁可亲自讲授他自己的一套,却没有讲义。他口授,让我们笔记下来,回家之后再把笔记用毛笔誊写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也是一门苦练的功课,是为了让我们借此练习‘听写’及整理工作,外带练习毛笔字。这一整理,几乎要通宵工作,这样的训练练就我至今写字快速,得益匪浅也。我有时想,如果那时的笔记留下来(我确实留过若干年),岂不可以出版了吗?”
当时北平新专的女同学中有“四大金刚”——关容、夏志娴、高文彩和林含英,她们都是成舍我先生的高足,也结为好朋友。夏志娴人最老实,和含英最相知。后来,含英和关容到
了台湾;夏志娴和高文彩留在大陆。一九五六年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台湾复校(现已升格为世新大学),含英和关容都曾应老校长成舍我之邀回校教书。一九九九年含英长子祖焯,自居住
三十多年的美国退休,回台湾也任教于世新大学。
当时《国语日报》编辑部大都是大陆来台的单身年轻人,福建、上海、河北、广东……大家相处融洽,他们离乡背井,在台北相逢,为被日本占据五十年后的台湾推行国语而努力。国
语推行委员会也在植物园内,该会的成员多半是读书人,对于结了婚且稍年长的女士都称“先生”以示尊重,林海音被称为林先生”也是自那开始的。那时只要“林先生”一进办公室,编辑部里的气氛就活泼起来,大家都很喜欢“林先生”。周末,地和夏承楹常约社内的单身汉去吃饭,在夏家作客没有拘束,他们不会刻意地招呼客人,反而让大家觉得自在,没有被招待的压力。有时夏承楹要赶稿,就进屋去写,写完了再出来跟大家聊天。夏承楹对于太太被称为“先生”也很高兴,他说这表示太太受敬重,受人欢迎。
那次访问美国,林海音提出三个主题:访问在美国的中国作家,访问美国妇女与家庭以及调查美国儿童读物。四个月里,她一个个乡镇、城市、马不停蹄,她不怕节目紧凑,只怕看得
少,听得少,错过了机会。她的体力好,胃口好,又不挑食,不论是乳酪、面包、牛奶、牛油、牛排,她都喜欢。到美国第一站是华府,好友女作家陈香梅来接。在美国走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国务院所在的华府,陈香梅看到她惊讶地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