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3.60目录:图书,传记,人物总传,中国,
品牌:陈光中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7800056678
·条码:97878000566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该书图文并茂,给人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之感。而最难得的是,书中所有的照片都是作者实地拍摄;每一幅头像素描、故居速写,都是作者亲手所绘。同时,他还把现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片的绘制与加工,充分显示出多方面的才华。这也是这部书有别于其他著作的鲜明特点。
相信,每一位看过这部书的读者,都会产生很深的感受和亲自探访的那些名人故居的愿望。
作者简介
陈光中,1949年出生于东北大连,1966年随父母迁京,就读于北京八十中学。1969年初到陕北,在黄陵与洛川交界处一个叫惠家河的小村插队,接受了陕北乡亲所给予的人生启蒙教育,始终社会之广阔、人性为何物。1970年9月,被招工到西安铁路局,成为一名抡大镐的养路工。
媒体推荐
书评
听说好友陈光中要写“京城名人故居”,我特感兴趣,因为除了本专业的研究之外,我还另有一个兴奋点——研究北京的名胜与传统文化。我一直认为,古都北京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内涵深邃,举世无双,是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立体博物馆”。
记得30年前我初进北大,印象最深的一门入学教育课就是侯仁之先生讲北京,这门课令许多北大人终生难忘,受益无穷。对于这一宝贵传统和优秀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我有一个想法,打算开一门全校性选修课,课名就叫《北京名胜与传统文化》。从爱家乡、爱首都到爱祖国,具体落到实处,就是要爱养育我们的这方水土。了解文化内涵极为深厚的北京,学习和研究北京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新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内容。
近十年来,我做过一些准备。除多次给燕园学子开《古都北京》的专题讲座外,1992年我与陈文良、李云等主编了140万字的《北京传统文化便览》,由北京燕山出版,其类目从历史沿革、典章制度、文物考古、城池宫阙直到市井习俗、风味饮食、园林景观、府邸宅第、坊巷胡同、旧京书业、学堂书院等等,可谓包罗万象;1996年,我还主编了《北京之最》一书,由台湾册府出版有限公司在台北、纽约、洛杉矶同时发行,力图深层次地发掘北京的历史文化积淀。然而,北京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都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光中选择了“京城名人故居”作为切入点。这里面,既涉及到京华人物、府邸宅第、坊巷胡同、又事关地方文献、掌故传说,所以我始终怀着浓重的兴趣关注此书的撰写与出版。
然而,看到书稿之后,我着实吃了一惊,坦白地说,书稿的分量和内涵远远超过我原先的估计和想象。这些文稿,不是为旅游参观者撰写的向导式介绍,也不是单纯的名人生平传记,而是把两者有机结合后写就的一篇篇情真意切、情景交融的美文,具有极其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不难从中读出经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深厚功力,这功力不公表现在对每一处故居的亲自寻访查考和详细记述上,还表现在对有关资料的广泛占有、精心筛选、具体引证上。作者要翻阅卷帙浩繁的文集、日记、评传,才能从中撷取最感人、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探访林白水故居的过程中,作者费尽心力,居然寻访到了当年林白水被捕场面的目击者。没有付出相应的辛劳,如何能获得如此意外的收获!
其二,每篇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夹伤叙夹议,不拘一格。作者不囿于前人的定论和成说,敢于发表前人未发之议论,提出不少颇具新意的独到见解。例如,对于曾长时期遭到贬斥,大胆为其“翻案”,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应有地位;而对于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纪晓岚,作者则冷静地还原其本来面目,并深入提示和客观评价了他的真正业绩。这种“大胆”和冷静,确是难能可贵。
同时,在作者的议论中多有“神来之笔”。比如作者大胆的猜想《祝福》就是一首“晦涩的诗”,祥林嫂是鲁迅的母亲和朱安的“影子”
……
目录
小羊圈胡同的老舍故居
这条胡同曾在老舍许多作品中出现。
丹柿小院——老舍故居
他为什么选择太平湖结束自己的生命?
珠市口西大街的纪晓岚故居
现实中的纪晓岚,并非铁嘴钢牙。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1949年6月,他接到一封秘密投递的信件,居然足好多老朋友联名写的,有郭沫若、茅盾、周扬……,大家在殷切地盼望他早日回来,参加第一次文代会,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但不巧的是他的坐骨神经出了问题,需要马上做手术。老舍归心似箭,刚一出院便立即上路,因身体尚未复原,在到达香港的时候,是被抬下船的。他在香港稍微休养了一下,马上又踏上了归途。
1949年12月9日,老舍返回解放了的祖国,抵达天津。两天后,回到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不久,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由于亲属尚未返京,他暂时住在北京饭店。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老舍想自己购买一所房子。征得周恩来总理的同意后,老舍请自己在美国的出版代理人寄回500美元版税,换成100匹布,买下东城丰盛胡同10号的一所小院(现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经修缮之后,老舍和刚由四川返回北京的家人于1950年4月搬了进来。因院中的柿子树枝叶繁茂勾人留连,每逢深秋红柿高挂如彩灯缀满枝头,因此被老舍夫人胡絮青称为“丹柿小院”。
由灯市口西行不远,便是颇为僻静的丰富胡同,“丹柿小院”就在胡同口,小院四周原先均为市井小巷。由此向北,至经常演出老舍戏剧作品的首都剧场,步行只需要10分钟左右;向南,则是王府井大街,有老舍常去的东安市场、吉祥戏院。作为享有“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写出了那么多雅俗共赏的作品,与他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如今这一带已是大
厦林立,旧貌难寻了。
进小院,先是一较宽的夹道,据说每逢夏日,老舍常在此摆一小桌,上置茶壶茶碗,供路过的街坊邻居歇脚。周围的居住者多属下层市民,因此常未的客人多足平民百姓,像运煤的工人、街道的大妈、送信的邮差、卖冰棍的大嫂、修房的瓦匠、卖报的小姑娘……。闲暇的时候,老舍也常在这里坐坐,与大家聊聊,那写作的灵感便油然白生。
夹道右面的院子,便是老舍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了。正房3间,东侧是胡絮青的卧室兼书房;中间是客厅。在这间客厅里,曾经来过许许多多的客人,有国家领导人,著名作家、画家,戏曲演员,编辑记者,还有多年的老朋友……。“主雅客来勤”,老舍又是个好交朋友的人,客厅里时常很热闹。
正房的西侧,则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老舍为了工作方便,在东墙上开了一厨门,书桌正对房门。小院面积不大,养了不少花草。老舍腿部有疾,行走不便,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