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4.70目录:图书,传记,人物总传,中国,
品牌:张宏杰
基本信息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365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30637584
·条码:9787530637586
·版次:2004-0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此书为生于七十年代的作家所写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随笔集,包含了朱元璋、吴三桂、海瑞、曾国藩等十余个人物。作者以独到的眼光,精辟的见解、晓畅的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单有见地的批判。
把这些作品归到某种文学体裁,是件挺困难的事。这些东西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时下流行的历史报告文学,甚至还不是人物传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都流露着天然的文学品质,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关心。借用张宏杰自己的一句话,“关心历史其实是关心自己”,他对这些古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兴趣里,无疑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张宏杰解读古人就如同解读自己,既小心翼翼又深入彻骨。
媒体推荐
序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世能力。他属于多血质类型,社会协调性极强,善于感知别人的情绪反应。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永远成为人群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颜悦色,彬彬有礼,从无疾言厉色。
写历史人物就像写自己身边一个极熟悉的朋友,这种笔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或者说,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张宏杰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出一些特别之处,原因就在这里。
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也仅仅因为此,那些在历代史书中伟大或者邪恶得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被他还原成了可以信赖的人,与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
比如说,在我们心目中汉奸的代名词“吴三桂”三个字,经过他的笔墨滋润,一变而成了一个“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美男子,一个在战场上冷静坚决、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曾经视荣誉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
再比如,那个历来被认为凶险、狡诈、处心积虑的大太监魏忠贤,在剥去历代史家的层层曲解之后,在他的笔下剩下的是一个憨厚粗朴、待人真诚的“傻子”。这个“傻子”原本胸无大志,素来在太监中被欺负被嘲弄,直到五十二岁了还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伙食管理员”。谁承想机缘巧合命运捉弄,他居然被颠簸到大明王朝权力结构的最高点进行了一番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表演。
至于那个被骂了近两千年的王莽,张宏杰却认为他是个标准的先进模范。甚至他最后当皇帝也有点“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王莽同志确实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可惜他的鞠躬尽瘁,换来的是身败名裂。
这些结论真是触目惊心,但过程却是层层深入的。张宏杰不是刻意地翻哪个人的案,他只是把这些历史名人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伟大或者邪恶的事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用人情伦理的平常心去推理,结果却是顺理成章,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不得不如明武宗那样荒唐,或者如吴三桂那样无情。这些大伟人或者大恶人,其实都是命运之流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和你我一样。在阅读中,你不得不和他们一起痛苦、战栗和呻吟。在河北保定的军营中,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培养起了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兴趣,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很少读到什么历史读物能像张宏杰的这些作品一样给我带来这样大的阅读快感。
把这些作品归到某种文学体裁,是件挺困难的事。这些东西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时下流行的历史报告文学,甚至还不是人物传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都流露着天然的文学品质,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关心。借用张宏杰自己的一句话,“关心历史其实是关心自己”,他对这些古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兴趣里,无疑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张宏杰解读古人就如同解读自己,既小心翼翼又深入彻骨。
……
编辑推荐
此书为生于七十年代的作家所写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随笔集,包含了朱元璋、吴三桂、海瑞、曾国藩等十余个人物。作者以独到的眼光,精辟的见解、晓畅的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单有见地的批判。
目录
当历史扑面而来(序)
另类传记
无处收留:吴三桂的心理传记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王莽
偏执症患者:海瑞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清官们的一丝不取与贪官们的毫无禁忌,其实也是相同文化基因上生长而成的两极。
“清官”现象其实是贪黩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清官与贪官相辅相成,正如太极之一阴一阳,相互依存。正是清官的“至清”,才造成了贪官们的“至贪”。换句话说,做清官标准太高了,对人的要求太苛刻了,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达不到清官标准,那或多或少,就是个贪官,既然贪了,何不贪个痛痛快快?
清官在官场中是官员们的反面教材。做清官不仅物质上吃苦,精神上也要承担巨大的压力。每办一件事,诲瑞都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因而窒碍重重,举步维艰。同僚的讥笑、排挤、不合作,乡绅们的抵制、咒骂、上访甚至死亡威胁,这些都不算,就是在家里,母亲、妻子、亲戚也整日抱怨不已,虽然不敢明着指责他,然而起码不给他好脸色看。因此,做清官,其实是在日日承受一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煎熬。
海瑞把这种煎熬当成了一种考验,一种磨炼,“超凡人圣”的必经之途。
……
书摘1
像所有眉飞色舞、吐沫星子乱溅的夸大其词一样,当了太监就能发财致富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是的,当了太监衣食不愁,每月食米四斗,每年冬夏装各一套,铺盖六年一套。日子过得比在大赵庄时自然是强多了。然而也仅此而已。那些传说中锦衣玉食的太监都是宫中的大太监,最高领袖是宫中司礼监掌印太监以及他的助手提督东厂太监。稍下一点,是司礼监的各位秉笔、随堂太监,各监、司、局等处的掌印太监,还有在皇帝周围直接照顾皇帝生活的高级太监,然而,这些人在十万太监中总共不过数十人而已。这些人位高权重,地位比高级官僚有过之而无不及。居于中层的人有数千人,他们在各种内宫岗位卜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些权力,比如宫中各种物资的采购呀,出宫办事时的勒索呀,这点权力足够他们捞到相当可观的油水,足以过卜普通官僚的生活。可是到厂这个金字塔的主体,也就足数万名像魏叫这样跟班、抬轿、巡夜、洒扪、看门的太监这一层,所得的好处就仅剩下衣食两项了。甚至有的家里负扣重的,为了多赚点钱,还在宫里给宫女当用人,洗衣烧饭无所不为,被人称为“旋匠”。
进厂宫,魏四被安厂个新名字,叫“李进忠”。说是名字,其实不过足个符号,只不过叫起来比“零零几”顺嘴些罢了。他每人的工作就是早起吋倒前宫的马桶,其余时间则无所事事。这正遂了他游手好闲的本性,剩下的大把大把时间,就在赌博喝酒中混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