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上下册)|报价¥27.50|图书,传记,综合,刘学慧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7.50
目录:图书,传记,综合,

品牌:刘学慧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392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501334384

·条码:9787501334384

·版次:2007年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翁同龢(1830-1904),清末维新派。字声甫,号叔平、瓶笙,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帝师傅。前后充乡试考官、会试总裁等,参与主持科举考试达40年。后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他极力主战。次年马关议和,反对割地,力争修改约稿。《马关条约》签订后,因愤于割地求和,遂“有变法之心”,欲辅佐光绪帝筹谋新政。北京强学会成立,曾予支持。但反对维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1898年初,参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对康有为的问话,随即向光绪帝密荐康有为。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维新。翁同龢为慈禧太后及后党所忌恨,15日即被开缺回籍。同年12月,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他居家惧祸,所存疏稿,焚毁强半,日记亦有删改。1904年病卒。1909年(宣统元年)诏复原官,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稿》(另词一卷)、《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其书法纵横跌宕,为世所重,有手札、墨迹等多种影印或石印出版。

翁同龢出身官宦家庭,父兄都是朝廷大臣。他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生活的时代几乎和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甲午战争中他坚持抗日,反对投降;戊戌运动中力图自强,促进变法,对国家和民族做过贡献。翁同龢长期在清廷担任要职,处在晚清政治旋涡的中心。他为官40多年,状元宰相,两朝帝师,位极人臣,尊荣无比,任户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10余年,开缺回乡后竟两袖清风,囊无余资,晚年生活,尚须亲友和门生接济,甚至典卖字画度日,其道德操守、清廉作风,也是值得称赞的。

作者简介

刘学慧,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淮南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拔尖人才,曾获“淮南市‘舞耕英才’培养对象”奖。十多年来从事写作及文艺理论、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从事文学创作,发表散文二十多篇,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安德海》、《咸丰皇帝》、《慈禧太后》、《曾国藩》、《僧格林沁》等五部。

编辑推荐

翁同龢(1830-1904),清末维新派。字声甫,号叔平、瓶笙,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帝师傅。前后充乡试考官、会试总裁等,参与主持科举考试达40年。后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他极力主战。次年马关议和,反对割地,力争修改约稿。《马关条约》签订后,因愤于割地求和,遂“有变法之心”,欲辅佐光绪帝筹谋新政。北京强学会成立,曾予支持。但反对维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1898年初,参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对康有为的问话,随即向光绪帝密荐康有为。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维新。翁同龢为慈禧太后及后党所忌恨,15日即被开缺回籍。同年12月,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他居家惧祸,所存疏稿,焚毁强半,日记亦有删改。1904年病卒。1909年(宣统元年)诏复原官,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稿》(另词一卷)、《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其书法纵横跌宕,为世所重,有手札、墨迹等多种影印或石印出版。

目录

第一章少壮才名第一流

第一节常熟翁氏一门世宦

第二节父呵母爱阿姊慈

第三节彩衣堂里的记忆

第四节青灯有味是儿时

第五节炮火轰醒了少年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27.5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