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沧桑(现代文坛恩怨一瞥)|报价¥24.80|图书,传记,综合,汤伏祥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4.80
目录:图书,传记,综合,

品牌:汤伏祥

基本信息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87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43843234

·条码:97875438432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其所涉及到的现代文坛恩怨沧桑的范围内,都并不是停留在恩怨的表面,而是深刻挖掘恩怨背后的政治和时代根源,发人深省,甚至让人震颤。作者敢于揭示作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正是其对现代文学深入研究的表现,大大的拓宽了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作者通过对现代文坛恩怨的描述,分析其中的原因,读者能从中得到和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种奇特现象,在五四运动后,一些文学干将,因为彼此的理论、观点、理解、文风,甚至信仰的不同,也就因此而产生了一些矛盾或者说宗派斗争……那些年,在中国的文坛究竟发生了些怎样的风雨,今天,就让我们在几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身上去一窥究竟吧……

编辑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种奇特现象,在五四运动后,一些文学干将,因为彼此的理论、观点、理解、文风,甚至信仰的不同,也就因此而产生了一些矛盾或者说宗派斗争……那些年,在中国的文坛究竟发生了些怎样的风雨,今天,就让我们在几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身上去一窥究竟吧……

目录

导论

周扬与丁玲

丁玲与沈从文

沈从文与萧乾

郁达夫与王映霞

萧军与萧红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虽然周扬的这一番话遭到丁玲的抨击,丁玲摆出了一些“鲁艺”与“文

抗”合作的例子,但事实上周扬与丁玲两人之间的较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是

延安的一元思想掩盖了这一切,加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的发表以及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使得文艺界的宗派斗争得以表面缓

和,或者说宗派情结被主流情结所掩盖、所忽略。所以周扬与丁玲在延安时

期还是比较友善的,没有明显的、“势不两立”的宗派斗争表现。

首先从周扬对待丁玲个人的态度,以及对她所领导的“文协”、“文抗

”来看,周扬与丁玲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对丁玲的工作也没有否定,更没

有尖锐的批评。1938年丁玲与舒群从前线回到延安后筹办《战地》半月刊时

就请周扬写稿了。周扬也不吝赐稿,《我所希望的(战地)》就发表在1938年

3月20日的《战地》创刊号上,并对《战地》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抱着

说不尽的希望等着它的出版。”再如1940年,周扬在给老舍回信时,对文协

工作基本上是肯定的,他说:“毫不阿谀的,我应该说:一年半来,文协做

出了不少成绩,在团结全国文艺家上,在推进战时文艺,尤其是通俗文艺的

运动上,在扩大国际宣传上。”此前,周扬自己虽然也是文协的负责人之一

,但周扬给老舍回信时,丁玲已经到“文协”主持工作了。

就对“鲁艺”来说,丁玲也并不是排斥的,她曾到过“鲁艺”讲课,在

“鲁艺”的讲台上号召学员到前方去,到群众中去,到新的抗日斗争中去。

作家康濯就是在丁玲的这种鼓舞下,更加坚定地走上文学道路的。在丁玲主

持《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时,据丁玲自己声称,她对“鲁艺”的知名作家是

采取欢迎的态度的,不存在门户之见。对周扬的文章,丁玲也是欢迎的,周

扬的大部分文章是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平等对待

。“我在一百期的总结中,曾说发现了三十多个年轻作家,其中可能有一半

以上是“鲁艺”的学生。”“文艺栏编辑部或我个人,都没有小圈子,都没

有对某些人的作品有亲有疏,或者排斥歧视。”

周扬对丁玲主持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应该是信任的,他常有作品交

给丁玲,有时还将自己学生的作品也亲自交给丁玲。1941年10月13日《解放

日报》发表的《厂长追猪去了》的作者是周扬的学生,这篇文章就是周扬亲

自交给丁玲的。

在私人交往上,周扬与丁玲的关系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8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