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班加罗尔这个交通拥挤的城市里,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公司纷纷投资数十亿美元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中国的华为公司也想加入到这个浪潮当中。然而,这家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试图投资1.64亿美元 建立新设施的努力却屡遭挫折。印度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我们在印度遭遇了困难。”负责华为公司在班加罗尔的研发设备的乔治·黄说。
正如在美欧经历的遭遇一样,中国一些大公司也因为印度政府的安全考虑和有意拖延遭受了重大打击。在印度欢迎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时候,印度政府(对中国公司)久拖不决的审查评估阻碍了中国公司进军印度的电信和基础设施市场。
这种故意拖延反映出印度对其快速发展的邻国的持续不安。印中两国会谈时曾表示要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伙伴关系,作为与美国发展关系的平衡器。但是由于 1962年印度在与中国的边界冲突中遭受了羞辱性的失败,印度一直存在着一种怨恨情绪。过去的历史引起了主张拥抱中国的印度官员和那些仍对中国参与战略行业存有戒心的印度官员之间的尖锐争论。
然而,经过数十年的相对疏远后,随着从电冰箱到印度教神像等中国商品不断涌入印度市场,印度直接感受到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这两个国家都在试图研究如何与对方打交道。”纽约学院印中研究所的主任阿什奥克·古扬说,“不过,这还需要时间。”
在其他面临拖延评估的中国公司中,中兴公司希望扩大其在印度的电信业务也遇到了“安全路障”。此外还有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和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
印度的安全评估引发了北京的不满。上周,中国商务部警告印度不要逼走中国的低成本竞争商。“我们不能理解印度的相关部门拿安全借口来为中国公司设置障碍。”商务部发言人说,“当印度加快发展其基础设施时,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国公司能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印度公司在中国的扩张势头非常迅猛,几乎遇不到“路障”。去年6月,印度塔塔咨询公司宣布了合作计划,要把中国转变成外包业务的一个重要中心。2007年,双边贸易额预计将达到200亿美元。▲(摘自6月27日《耶鲁全球化》杂志,原题:在竞争中,印度为中国公司扩张吹冷风;作者彼得· 华纳科特,陈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