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2.5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传记,
品牌:程美东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7220066333
·条码:97872200663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系
内容简介
谁也无法否认,“邓小平”将会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辉煌的字眼。正是邓小平将中国从濒于崩溃的边缘推上了改革开放的健康轨道;正是邓小平,在中国遭受内外交困而彷徨苦闷的危险时刻又一次向中国共产党,也向全国人民指点了迷津,从而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踏上了新航程。
邓小平的这两次创举充分展示了他的大智大勇,表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睿智、灵敏、善思、果断的优秀品质。因此,一切关注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人们,一切关注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人们,都十分关注邓小平,都注意研究邓小平。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邓小平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因此,我们所要研究的邓小平,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而是蕴涵了丰富的内容的文化宝库。面对他,一切有良知的人们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沉思:如何全面系统地研究邓小平思想与实践?如何从邓小平的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以更正确地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本书是“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系”中的一册。该套丛书把邓小平当作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来宏观、系统、全面地加以研究,是所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继承、发展和超越邓小平指导思想的权威研究文献。
作者简介
程美东,1969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已在《中共党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毛泽东思想研究》、《学习与探索》、《江海学刊》、《人文杂志》、《党建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已出版《现代化之路——关于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解读》、《20世纪中国革命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等理论著作3部,现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沈湘平,男,汉族,1971年8月18日(阴历)出生于湖南浏阳县(现浏阳市)。1991年由湖南省浏阳县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习。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并免试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价值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袁贵仁教授。1998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开始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人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袁贵仁教授。200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哲学系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媒体推荐
总序 走进“邓小平的世界”
邓小平是举世瞩目的当代中国伟人。2004年是他的百年诞辰,首都的理论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群博士,怀着一颗诚挚的爱心,编著这套《邓小平的世界丛书》献给读者,以表对邓小平深切的缅怀。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以“走进‘邓小平的世界’”为题,把我多年来走近邓小平、学习邓小平的感悟写出来,以抒后辈怀念和景仰之情。
历史是一步步走过来的。邓小平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同他所处的环境和诸多的外在因素分不开的。邓小平在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的奋斗和磨炼中,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在“邓小平的世界”里,既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政治较量,五光十色的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一以贯之地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与向往;又充满了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把个人融于群众之中,一辈子做群众的公仆,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
薄一波为《邓小平的非常之路》一书题字: “困境中的伟人:。我们在“邓小平的世界”里看到,邓小平面对困境坚忍不拔,迎难而上。他唯实不唯书,敢想敢说,敢闯敢干,不怕风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从不拘泥于前人的既有成果,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在“文化大革命”后的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邓小平从事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成果,生动地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魅力与创立者的人格力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了从语言降到生活中的问题。”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从1904年至1997年,邓小平走过93年的人生历程,就是沿着“老祖宗”指引的方向,用无言的行动注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内涵。毛泽东为中国开拓了一条争取翻身解放的道路;邓小平追随毛泽东走过了这条翻身解放的道路,又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拓了一条把中国引向繁荣强盛的道路。
可见,“邓小平的世界”是个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思想实体。它是邓小平如何认识世界与实现改造世界使命的统一过程,是邓小平面对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与自强不息的思想世界的完满结合,从而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锻炼成为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国际主义战士,又是心中只有祖国与人民的爱国主义者。
一、“邓小平的世界”里塑造了“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的传奇形象,反映了邓小平这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鲜明的革命风格。
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一生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他的革命实践几乎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相伴随,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经历。所以,有人说, “邓小平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共党史”,也有人说,“从一个人读一部党史”。确实如此,他参加过中共党史上伟大转折的三次重要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他是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他三次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四个大区(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原局、华东局、西南局)的中央局书记;他领导千军万马,指挥了淮海、渡江两大战役,解放大西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但是也充满着坎坷和磨难,“三落三起”便是实证。第一落是江西苏区教条主义整邓、毛(泽覃)、谢、古,全部或部分地撤销他们在红军、地方和党的领导机关中所担任的职务。这次错误的斗争持续到红军长征时才停止。第二次、第三次的落与起,都与“文化大革命”相联系。1977年7月16日,邓小平才恢复名誉。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担任的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1978年3月,邓小平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o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国外报刊称:“邓小平时代”开始了!
回顾古今中外的历史,像邓小平这样“三落三起”的伟大人物是罕见的。而且,一次比一次悲壮,一次比一次辉煌,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德国记者乌利.费兰茨认为: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都没有见过像邓小平那样走过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却又卓有成效的政治家。西方公认是硬汉子的拿破仑和丘吉尔也无法和邓小平相比,因为他们在二起二落之后就一蹶不振厂。日本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河野洋平率团访华时,执意要向邓小平当面求教:您是怎样在极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生活着的,有什么秘诀?邓小平听后笑着答道:哪有什么秘诀。要说秘诀,那就是因为我是共产主义者;乐观,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o”邓小平在接见其他外国友人时也说过,“我是‘三落三起’”,“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事实表明,“三落三起”是我们党受挫折、胜利,再挫折、再胜利的曲使他深刻总结革命与建设经验,增长智慧、才能和对付各种危难的本领。
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依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邓小平用他的人格魅力超越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敬佩与爱戴。
毛泽东是一位伟人,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他已70岁了,仍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1961年8月,他说有三大志愿:一是下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
业,以便多做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不做官僚主义者;二是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还请一位历史学家,一位地质学家,一位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自己的一生写进去,把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但是,在他的晚年,他违反了自己正确的东西,常常跨越时代去解决一些在当时尚不成熟的问题。邓小平作为毛泽东的学生、部属和亲密战友,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一心为人民。那么,他是怎样实事求
…………
目录
总 序 走进邓小平的世界
前 言 政治家的思维
一、见微知著的洞察力
二、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
三、立体性思维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把实践作为“求是”的标准,从实践中认识真理,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常识,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问题。邓小平之所以特别地强调它,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根源的。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内流行的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的错误,其表现就是唯上、唯书,完全漠视了实践对于人类认识的检验功能,造成了极其惨痛而深刻的教训。要接受这个教训,就要坚持实践标准。
邓小平之所以强调这个标准,还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近代中国社会里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左”的社会思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左”倾错误。各种
“左”的思潮虽然在目前已经衰微,但它们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可能以新的形式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明确地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防“左”,从思想路线上讲,就包含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包含了防止对“真理标准”作教条式理解的思想。
以实践为标准,也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论。一个人是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求得了正确的认识,在主观的争论中是不可得知的,只能通过把主观和客观有机联系起来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在实践中某种理论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便证明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或错误的。运用这个标准,就可以保证我们的思想永远不断地前进,因为实践是无情的,任何弄虚作假、以势压人的言行都会在实践中被毫不留情地加以抛弃。运用这个标准,就使那些投机取巧者杜绝了幻想,纯洁了社会成员的思想,提高了整个社会劳动者的思想文化素质。总之,坚持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群众路线——途径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知识来源于群众”。人民群众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单靠所谓的英雄、帝王将相,所谓的天才、杰出人物,人类永远不会进步,文明就绝不会显现在人类。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强调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作为重要的思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