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秘密研发百科,将引发第一解释权的争夺?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百度秘密研发百科,将引发第一解释权的争夺?

导语:前不久,新浪科技刊发一则新闻称百度公司可能于近期推出一个重量级的web2.0产品,能让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词条作出解释;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得到一些网站及专业论坛的纷纷转贴,网友们更是争先对其进行解释,并猜测其为百度的下一个秘密武器。而与此同时,关于开放词条的第一解释权话题也被放到台面。

百度内部渠道透露百度公司即将推出的这项服务,初步命名为“百度百科”,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所有用户均可以在“百度百科”上增加和修改条目,也可以把“百度百科”理解为网上开放的百科全书。

百度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百度近日确在进行相关产品的内部测试。但该负责人并没有透漏该产品的正式发布时间,也没有具体说明该产品的属性。

虽然正式上线时间没有得到百度公司的最终确认,但也有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百科”进行内部测试已经有一段时间,预计百度公司会在4月中旬正式对外发布。

“第一解释权”的所有权归属讨论与“百度知道”、“百度帖吧”产品发布之初的情形一样,业界对“百度百科”推出已经开始不同的观察和分析,对于这个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由最多人来编撰的百科全书,如果“张凯歌”这一词条词汇的第一条注解人被胡哥捷足先登、“王洋”第一条注解人是锅德刚,将会产生怎样的结局?谁将成为这部词典的“第一解释权”的所有者?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任意词汇作出解释,所以第一条解释会对其后的解释影响巨大。但现在由于百度百科还没有正式推出,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排列同一词条的不同解释尚无法得知,相信这些都是一个有意思的讨论。

除此,“百度百科”作为一个“开放的写作平台”,百度又如何减少垃圾信息,也是网友争论的问题。对此,有些网友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也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百度在技术层面已相当成熟,并已经获得“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社区服务的经验,相信能够设计出针对垃圾信息的对策。

而一位互联网专家的看法是,现在还很难预料,“百度百科”发布的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这样一个平等、协作、分享的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意义无疑是他们可以参与编辑一个开放的百科全书,并为人类知识分享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百度百科”也将会真正体现一个新媒体的精神。

新闻背景:记者百度一下“百度百科”,新浪科技以“百度可能本月底推出Wiki,意在提高用户粘性”为题,报道了百度公司即将推出“一种可以自由编写的社群协作式写作平台”服务的消息。该消息一经刊发,便吸引了众多媒体及网民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