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月,在世界某个地方,这个星球的第10亿个网民将打开电脑,首次在浏览器窗口键入“www”,加入网络空间的汹涌人潮中……而10年前,全球网民500万人。财富,在上一波互联网热潮中,因为想像力而生,并进一步有力地推升了想象力。但2000年泡沫在破灭的同时,似乎一并把互联网一切的想象力破坏殆尽。而现在,在第二波热潮迸发的时候,对曾 经创造了极大想象空间的互联网,尽情狂欢吧―我们需要重新想象!
撰文:陈俊、黄继新
采访:廉洁 梁宝琼 冯雨露 陈薇 陆敏君
互联网就是一切
就在10年前的8月9日,网景(Netscape)公司
股票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上市(IPO),引发了华尔街对网络的狂热追捧。是的,投资家和职业经理人并不懂得新兴技术的原理,那些打电话到网景的办公室去咨询的普通民众甚至连IPO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不过是被互联网创造的财富所吸引。
成立近16个月、收入微薄、利润更是遥遥无期的网景,上市当日便股价翻番,使得人们骤然意识到,先使劲花钱、铺摊子,然后再考虑挣钱,这种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追捧。心气高远的创业者们,重新拾回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铁路大亨们的理想,他们都相信自己领导的是一个着眼建设而非赚钱、放眼未来的公司,而这样的企业是能够永续后世的。
结果,网景上市引发的那一轮互联网浪潮,也和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铁路热一样,各公司纷纷因为摊子铺得太大、烧钱速度太快、迟迟无法获得收益而破产。因此,持续了5年的互联网泡沫,事后被人们与17世纪初的郁金香泡沫和18世纪初的南海泡沫相提并论。
但不可置疑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会像上世纪90年代的最后5年那样,令人们的想象力得到极大激发,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互联网公司应时而生,而那些没有及时拥抱互联网的企业则遭到了投资者的耻笑和指责。在“只要你敢想,就有人敢投资”的氛围下,永远没有人会嫌你想象力太丰富。
正如Google 的CEO施密特(Eric Schmidt,10年前他在SUN工作)所言,在网景IPO之前,互联网什么都不是;之后,互联网是一切。
泡沫卷走了激情
持续了5年后,互联网泡沫终于随着2000年美联储利率的连续调高而宣告破灭。硅谷死伤遍地,IT技术人员成了企业最不需要的职位。在中国,“你是搞网站的吧?”变成了嘲笑人之辞。
但是,如果不是网景的浏览器,互联网仍是普通大众怯于涉足的虚拟空间,也很难想象eBay、雅虎、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子的诞生。这三个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的幸存者,都成立于网景上市的那一年,那时候,它们不过是数不胜数的雨后春笋中的几支,欢呼着它们诞生的人们也在欢呼着更多后来消失了的新创企业。
10年后,网景消失了,被微软在10年前的8月24日与Windows 95捆绑发布的IE浏览器无情吞噬。然而,网景所掀起的这场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已难测量。今天的网页总数已超过6000亿页,地球上每人平均100页;2004年在eBay上交易成功的商品总值达340亿美元,抵得上肯尼亚的GDP;雅虎的3.79亿用户数相当于美英两国人口之和;地球上平均每人每月要浏览10个Google网页……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可是,我们的想象力却没有得到恢复。
自从2000年泡沫破灭后,互联网似乎已经变得平淡无奇。那一波浪潮里存活下来并继续取得成功的公司不过就是那几家,它们占据了几乎全部互联网的图景。在这些巨大的身影下,偶有新锐出现,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那么多热衷的媒体来围着它们兴奋地大叫,因为新经济媒体也死掉了大半。
想象力再次闪亮
然而,财富再一次不可思议地降临互联网公司。随着Google去年8月19日以独特的荷兰式拍卖首次发行其股票以来,股价已上涨2倍以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Google身上具备了几乎第一轮互联网热潮中dotcom的全部典型特征:它只做一个产品,然后尽情追求体积和速度,而不是先考虑盈利模式。Google的崛起提醒人们,互联网并没有失去其简单、质朴、充满着古怪想法的令人着迷之处。
奇思妙想又能换钱了,一如十年前一样。
似乎一夜之间,博客、wikipedia、RSS、播客、书签等创新的互联网应用突然涌现在世界面前。博客成为了印度洋海啸最重要的新闻来源,RSS聚合悄悄进驻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主流的网站,IBM开始通过播客向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人们为这些新理念而兴奋,尽管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还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但是人们又开始不在乎这一点了,重新把眼光放到了未来,放到了敢于想象未来的理念上。
而且,中国概念也在给这次想象力的勃发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个拥有1亿网民和3.5亿手机用户的庞大国家,正在变成互联网企业的天堂。仅仅在中国提供服务,盛大就可以凭借日收斗金的网络游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中国Google”的概念缔造了百度IPO首日暴涨3.5倍的神话,而阿里巴巴无需上市就以吞下了雅虎的中国公司及10亿美元现金而成为全球的焦点。
新一波互联网热潮正在到来,几乎所有接受我们访问的中国互联网业者都确认了这一点。同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一波浪潮能够避免上一波疯狂炒作概念导致的泡沫,因为市场基础已与5年前大不一样:新浪的短信和盛大的游戏证明了,有足够多的用户愿意为网上的信息、娱乐和商品交易掏腰包;马云的支付宝则用全新的在线支付体系取代了快递员和自行车。
回到未来。我们采访到的中国的互联网领先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将博客列为最令人兴奋的创新理念之一。互联网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正在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极度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因此而令人关注。
仍然,小心谨慎的惯性还固守在互联网业者们的头脑中。泡沫破灭之后的这5年里,商业模式、赢利性把他们变成如此。但是,繁荣、衰败,然后真正繁荣,贯穿于未来的创建过程中,科技周而复始的主题一直就是预期超前于现实,然而是一轮又一轮的创建和重建过程。英国《金融时报》的作者罗杰?沃特斯直截了当地呼吁:“人需要有不切实际的希望,如果你连不切实际的希望都没有,就必定难以有所成就。”
互联网曾给我们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沉闷了这么久,我们现在需要重新想象。
发展,2004年中国互联网惟一主题
2004年,中国的IT英雄们并没有如往年一样齐集西湖指点江山。究其原因,“西湖论剑”主办方阿里巴巴的说法是,2004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目标都非常清晰―上市,因此,旨在探讨未来一年发展方向的“西湖论剑”似乎也没有举办的必要了。那么,在没有“西湖论剑”的2004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究竟发生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变化?
2月,新浪、网易和搜狐宣布2003财年分别实现3100万美元、3900万美元和2600万美元的全年度净利润,三大门户首次迎来全年度盈利。
3月4日,SP掌上灵通在纽约首次公开上市,成为首家完成IPO的中国专业服务提供商。
3月10日,TOM集团和TOM在线分别在香港创业板和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5月13日,盛大网络正式登陆纳市,并在上市当天成为全球市价最高的专业网络游戏公司。
6月14日,Google斥资499万美元收购百度2.6%股份。
6月16日,腾讯公司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
7月27日,受Gmail影响,雅虎中国推出容量为1G的免费邮箱,此后新浪、网易等纷纷推出免费邮箱扩容服务,中国电子邮箱进入G时代。
8 月 19 日,Amazon.com 以7500 万美元全面收购卓越网。
9月23日,盛大的“泡泡堂”同时在线人数突破70万,成为全球活跃用户人数最多的在线游戏。
12月4日,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900万。中国IM市场竞争白热化,MSN messenger、AOL ICQ、雅虎通、网易泡泡、搜狐“搜Q”、新浪“了了吧”,阿里巴巴“贸易通”纷纷发力争夺IM市场。
●eBay易趣COO 郑锡贵
关于未来
eBay看好搜索前景,它对互联网用户来说是粘性很高的信息服务,通过研究消费者购物习惯与行为,形成独特完备的比较购物搜索体系,帮助消费者作出最佳的购买决策。将高级搜索引擎系统成功运用于电子商务,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互联网应用是有细分的,领导者只是相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即使在互联网应用非常超前的欧美国家,暂时也没有看到一个互联网企业可以在每一个领域都能独领风骚。eBay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将一如既往地挖掘最新的技术,开发最适合时代发展及不同地区需要的电子商务模式,继续保持它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当网总裁 俞渝
关于第二波热潮
目前确实有一些泡沫,一些种子基金和第一轮投资之间可能仅仅间隔十几个月,但是要价可能差别10倍。一年多如何来10倍的增长?另外国外增长型基金对中国优质上市公司的供需不平衡也是重要原因。不过上一轮非常盲目,大家都在追求眼球和流量,流量高了就可以圈钱。但这一轮热潮,不管要价高低,都理性很多,而且大家都在做应用,出现了很多垂直门户,比如支付、旅游、餐馆点评、
二手房、购物等等。另一个区别是与3G、手机有关,就是基于无线互联网的应用。
关于中国概念
未来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经济,因为有全球最多的网民,我们是规模第一,例如上网时间、上网人数、流量等。但这并不等于产值最高,毕竟中国物价如此低廉。
中国互联网几个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开创了几个有中国特色的业态,如网络游戏和无线互联网业务;二是网络游戏也好、当当这样的购物网站也好,都是克服了中国支付配送不完善的困难,自己把生意做起来的。最重要的,中国互联网涌现了陈天桥、丁磊、李彦宏、马化腾等一批“知识改变命运”的标杆人物。他们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接受了良好教育,有创业的激情,执着地、全力以赴地打造、优化和推广一个好产品,从而成功攀上人生顶峰。他们形象正面、阳光,是无数莘莘学子的榜样。中国特别需要这样“知识改变命运”的平民英雄,能给无数普通人以前进的希望。
关于当当和电子商务
当当可以说代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向。未来我希望当当成为顾客网上消费、体验时最经常去的网上超市,希望顾客在网上花钱的时候,当当就是首选目的地。我们会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当当永远都是网上折扣店。
互联网过去让我兴奋的和现在兴奋的很类似,那就是互动,这跟最近流行的
超级女声很像,是全民互动的概念。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消费者更多地通过网络互动,发表他们对产品的消费评价,与消费者分享?如何让我们的消费者钱花得更值?这方面的技术和投入是我目前考虑最多的东西。
●携程网COO 范敏
关于第二波热潮
现在是网络一个新的高涨期,但是一个理性的高涨期;现在可能出现了一些泡沫,只有被人看好的东西才会有泡沫。如果一个行业完全没有泡沫,就不可能出现超常规发展,关键是不要被泡沫迷惑。
关于垂直业务优势
电子商务群体崛起,令中国互联网经济从单纯的注意力经济真正已经形成产业化行业化发展态势。互联网已经革命了传统行业发展模式。例如携程公司在这5年就成长为中国旅游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一个新兴的公司在如此短的时间将如此多的资源整合起来,并且重新制定了行业游戏规则,只有互联网企业才能办到。
目前携程已经成为传统加网络这种运营模式的先驱领头羊,未来我们希望携程能够改变旅行,旅行改变生活。我们一直就是用互联网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做传统的东西。
●网易游戏市场总监 黄华
关于门户及游戏
未来网易将会以网络游戏为发展基础,以互联网内容服务为导向。虽然网游业务为我们提供了最大的现金流,但我们一直都是一家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商。从门户浏览率看,网易可能不够其他门户高,但如果从用户的转化率来看,网易是最高的,网易游戏用户实际上很多都是从网易的邮箱和页面转化过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终端网民的影响力,网易实际上是在三大门户网站中最大的。
●阿里巴巴总裁 马云
关于第二波热潮
现在互联网确实从去年开始就热了,但是不是泡沫很难说,电子商务成为搜索之后的又一轮热点。不过我这个人有点奇怪,大家都好的时候我反而会担心,大家都不好的时候我却不怕。去年是大家看上去都有事情做,有赚不完的钱,热闹得很,今年就有些不一样了,似乎很多人又失去了方向,所以这就是今年重开“西湖论剑”的原因。
十年前把我们做互联网的当骗子看。注册的时候不让我注册,字典上没有这几个字。到了几年前,大家只觉得朦朦胧胧这是一个大产业。到了今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知道我们该怎么做,不像五年以前那样,讲的是虚幻飘渺的故事。
关于技术创新
搜索引擎最令我兴奋,我们一定要全面进入搜索引擎领域,搜索是电子商务一个最重要的工具,eBay70%、80%的钱都投在搜索引擎上,这也是中国未来的趋势。搜索是工具,不是目的,今天搜索炒得那么热,最后还是要为网民创造价值。
关于未来
10年以后的企业,谁也说不清楚。我觉得,网络这个东西不要想得太清楚了,但是你得知道一个大方向。比如说电子商务,4年前你马云已经想清楚要进C2C?那是胡扯。我根本没有想清楚,这是中国特色,我既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又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的市场,一切的商业都是开拓性的。门户我们没有想清楚,说实话B2B我们还没有想清楚,所以今天eBay说跟我们竞争,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跟我们竞争。我们认为2009年会出现阿里巴巴真正的模式,知道这个战略的人没有几个人,想清楚肯定真做不了。
10年后,人们一定会发现企业核心问题是,在当地市场谁是你的主要客户群,是由客户说话,不是由你说话。
●前程无忧副总裁 吕楠
关于垂直业务优势
前程无忧的商业模式一直从客户出发,我们要做猎头互联网,而非互联网猎头公司。没有一个网上猎头公司成功的,只有猎头公司利用互联网才能成功。我们从不认为一个公司前面加个互联网或者后面加个.com,就能快速成功。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它选择什么行业和模式去做,有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有没有坚持这个商业策略,有没有很好地贯彻,不断地认真地听取客户反馈,最终运作方式和其他行业公司都是一样的。
关于技术创新
前程无忧是一个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公司,所以任何新技术都尝试应用到我们现有的服务模式中。我们的技术部门几乎等于一个中型软件公司,全国一百多人,分成很多项目,每年我们研发测试近百个技术,应用到网站系统的实际只有几十个。搜索匹配等技术都是研发部门不断开发,我们获得国际专利的技术就有好几个。
关于未来
互联网本身比较独特,它只是一个工具,本身不是市场。互联网就像电视,只是一个平台,不同行业用这个平台产生不同的氛围,比如门户网站,雅虎那么厉害,但新浪也活得很好。未来中国互联网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国外的竞争对手会进入中国来,和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去竞争,但是中国不会通过互联网就能影响全世界。
●TOM总裁 王雷雷
关于技术创新
目前我最关注P2P,P2P在中国也刚刚起步,今年P2P技术与平台都将出现整合。P2P技术最令人兴奋的是能不可思议地容纳数万人的即时通讯,这将大大改进未来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
关于无线优势
TOM可以说是一个另类,既是门户又不完全是门户,既发展无线互联网又不仅限于这个范畴,这代表一种新模式。虽然也是门户,但TOM重点提供娱乐、音乐、体育相关内容和产品,通过推行全国路演、与网络歌手签约、包装网络音乐等活动,达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整合内容、营销内容的效果。
与对手相比,TOM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差异化和创新。差异化就是你不能总走别人走过的路,即使这条路是成功的。创新就必须要求你善于跳出自己的优势地带,进入新的领域。TOM在专注于无线服务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多元化,比如别人蜂拥去做短信的时候我们已经大量投入2.5G无线服务的研发上面。
关于未来
未来的互联网公司,将是门户网站和无线互联网服务在内容整合和互动营销上融汇贯通的模式。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用户不再只是信息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将成为主动创作、发布内容的传播者,数字娱乐市场的潜力无可限量。中国互联网发展以前是拷贝美国模式,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模式,我们不仅要告诉一些国外的投资者,而且要教育他们必须改变固有观念。
●腾讯总裁 马化腾
关于第二波热潮
目前的网络经济环境要比10年前好1000倍,如果你现在推出一个网站或者从事相关业务,所需要的成本只是5 年前的1/20,但可以获得10倍于5 年前的用户数量和广告收入。这些数字恰恰反映了整个互联网业在经历3年前的整体低迷之后,正在实现理性和务实的回归,互联网正在步入符合市场规律良性发展的正轨。
关于技术创新
令人兴奋的互联网技术很多,从VoIP语音电话、3G wap门户,到web2.0技术,每一项技术其实都代表了一种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对于新技术的跟踪和利用一直是腾讯的优势,但不代表腾讯会在所有新技术方向上进行业务拓展。腾讯开展业务的前提是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只有真的是腾讯社区用户所需要的,同时又是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腾讯才会考虑。
关于即时通讯及未来
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基于网络基础平台和数字化信息载体的沟通与组织模式,构建了一个超越空间之上的、巨大的网络群体,一种与传统社会不同的人类生活新模式已经跃然而出,我们称之为“online society”――在线生活。中国应该是创新应用的领跑者,因为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网民和规模最大的网络社区。可以预见,用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将激发越来越多的崭新应用,而腾讯的一切业务布局都是围绕腾讯已经形成的网络社区开展的,希望给用户提供的是一站式和全价值链的互联网服务解决方案。
●博客中国董事长 方兴东
关于第二波热潮
第二轮互联网热潮开始了,投向互联网、投向中国的风险投资开始活跃了。博客中国网获得4家风险投资基金总共1000万美元投资中,有两家美国VC是它们在中国投的第一单。这一轮的泡沫风险并不大,这一轮中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有赢利模式,都在实实在在地挣钱。上一轮几乎人人都在玩概念,中国网民数只有几百万;如今,中国有1亿网民,各种真实的业务模式正在满足不断涌现的市场需求。
关于博客及未来
博客中国网代表了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引领业界,可遇不可求。在互联网2.0时代,网络将以个人为中心,个性化定制、自组织的信息内容服务的生产消费将成为主流。我们的定位是博客服务加信息门户,探索的赢利模式有三块组成:网络广告、无线服务和用户增值业务。我认为,互联网既全球化也很本土化,只有扎根本土、深入了解本土市场、环境和文化的互联网企业才能成为主角。所以,虽然有微软背景的MSN很强大,它的博客服务还是打不过我们。
●新浪资深副总裁、总编辑 陈彤
关于第二波热潮
互联网的第二个泡沫期两年前就开始了,纳斯达克中国网络股的回升就是标志,但这一次是扎扎实实的“泡沫”,有实在的业绩支持。实际上,从两年半之前三大门户扭亏为盈那一刻起,中国互联网就已经进入了健康发展的阶段。
关于互联网创新
互联网所谓创新应该理解成技术的革新和进步,而不是新的理念或创意。比如博客1997年底就有了,搜索引擎更是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所以,理念上的创新,就和现在流行的衣服十几年前就流行过那样,只是现在赋予它新的含意。过去10年来,很多失败的网站都不乏创新精神,但他们更缺乏执行力。搜索引擎、门户网站、B2C都有很多人做过,网络游戏参与的更多,但是成功的只有几家呢?不是创新不够,而是眼高手低、不踏实,总想走捷径。
关于门户优势
抛开网络游戏和无线增值业务,新闻信息、搜索、邮箱、IM(即时通讯工具)、社区,都是门户网站不可回避的优势。目前新浪新闻信息、邮箱和社区做得比较理想,正在集中精力,加强邮箱和IM这两方面的建设。从趋势看,宽频和移动互联网,都是新浪不可忽视、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
关于未来
今后能够引发格局重大变化的,肯定包括宽频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另外,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企业,但有两大领域还鲜见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网上教育和网上医疗。可能这两个领域在传统行业都是获利极为丰厚,既得利益者压制了创新精神。一个人可以不看新闻不玩游戏不发短信,在中国没有人敢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健康,所以教育和医疗在巨大的互联网平台上有巨大的潜力。
●盛大总裁 唐骏
关于第二波热潮
目前互联网正处在一个新浪潮,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涌现,一个又一个成功企业传奇的诞生,令人激动,但目前的互联网产业还比较理性,特别是一些已经成功上市的公司展现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
过去5年是中国互联网从开始到发展到趋于成熟的5年,大家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特别是广告,B2C(网络游戏为代表)以及国外的一些成功商业模式在中国生根结果。
关于技术创新
互联网的初级阶段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成功,今天,互联网没有太多技术性的突破,互联网的成功是商业模式的成功。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支撑所有的商业模式。如果有任何的投资,除了我们传统的B2C(网络游戏等),我会看好一些其他的B2C的应用,C2C目前还有很多的更本质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还需要时间来培养。
关于中国互联网
无疑,中国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的用户数、企业数、产值等,但是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未来5年是一个积累期,之后5年是高速发展期,届时中国会真正成为全球互联网最大的市场了。
未来中国互联网将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方面是传统的门户网站,一方面是成功成熟的B2C公司(盛大、携程),还有新型的模式(百度,阿里巴巴等)。盛大将会是互联网产业的非常中国的一部分,也会代表整个产业的未来。
撰文:冯 觅
如果说创业者是梦想家,那么投资者多半是意图把人梦想戳醒的那个家伙。在某种意义上,投资者更像一个评判,用真金白银对企业投下一票。记者怀着问题不断采访资本运作各环节关键人物时,寻求的不是一个最终答案,而是一股流动的思潮。这股思潮将最实际地左右着我国网络企业从做梦到圆梦的过程。
百度――中国式网络英雄?
在向被访者询问百度股价问题时大部分人都以各种理由保持了沉默。有的是因为需要保持中立立场无法评论,也有的是因为对此事还没看透。百度到底是个怎样的角色?
正如一位资深的基金经理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网络股并不神秘。他们的股价和其他企业一样要受到两个因素所制约。首要的当然是基本面的问题。百度股票发行价的市盈率达到540倍,这是他们死对头Google的7倍多。如果单纯从这个角度上分析,百度从招股价开始投资价值就已经被高估了。
但我们还应看到股价还包含某些市场预期因素,甚至出现非理据性的股价放大效应。当前百度大热,原因之一是投资者都满心期待Google能收购百度,从而可以实现迂回购入Google股票。但这个市场预期令李彦宏如芒在背,百度因此制定了一个“牛卡计划”,以避免公开流通股的持有者能积攒起足够左右董事会的力量。但二级市场的中短线投资者相信,这类计划终会引起美国证交委的干预,百度防线一旦因此崩溃,Google就完全具备了收购百度的资金实力和客观市场条件。这些都反映在百度股价里。
同时美国Thornburg Investment基金经理王磊也指出,美国投资界对百度和其它“中国概念”类股票的狂热根源与西方投资者的“乘法思维”。“有些美国投资者的思维很简单,”王磊如此分析,“如果百度=中国的Google,同时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那么百度的成功将会是Google成功的中国放大版。”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受到追捧的中国网络企业都是美国成功个案的东方版。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百度使中国网络股走红国际资本舞台,而是“中国概念”的大热成就了百度这只纳斯达克首日升幅纪录股。
我们无法轻易地判断今天的百度股价是否overvalue,毕竟投资者所说的value是体现在未来的。但可以预见百度在二级市场上将会是在“绯闻”中频繁跌宕的股种。
现实――谁是谁的救世主?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趋势――越来越多国际资金正流向“中国概念”网络企业。中国许多网络人认为这是中国的胜利。但不!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投资也是一个供和需的问题,各方都有自己的盘算,都需要有自己的卖点。
先说国际投资资金,他们在9?11事件后一直没有找到主导的国际投资热点。在美元疲软,欧洲经济增长迟滞的大背景下,国际基金自然把目光投向各新兴市场。而所谓“中国概念”网络热潮也由此生成。
但一个疑问产生了,今天的“中国概念”热潮会演变成泡沫吗?对此各被访者各有自己的意见。俞渝抱着慎重的态度,她讲述了一些迹象:“现在,美国很多增长型基金都没有出路。他们的投资对象必须是上市公司。符合要求并且增长势头良好、与‘中国概念’关联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企业也就那么十来家。公开市场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了太多的增长基金追逐有限的几个中国股,自然就会出现一定的泡沫。”
和俞渝持相似观点的还有网易的黄华,他认为:“目前而言,还不能够武断地说出现了泡沫。现在海外上市的网络企业基本上都是在自己领域中顶尖的,但再往后,如果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也都上市了,他们的营利模式不成熟,就很可能出现严重的泡沫了。”如果出现泡沫网络企业绝对是受伤最深的,因此在一片欢呼声中,仍然有不少网络精英在提防泡沫的产生。
那么谁来预防、控制泡沫?这只能靠投资方的理性和长远目光和被投资方的平常心了。纳市中国区首席代表劳伦斯?潘这么评述当前的网络企业投资情况:“市场投资者对新一轮中国网络上市企业反应也有不同。上一波互联网热潮末期,中国上市企业是作为一个集体的国家概念出现,或者是以行业划分,某行业的股票表现都好,个股的区别并不大。但最新一轮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来看,它们的股价、市盈率都各有特色,这体现了市场投资者对这些企业是分别对待,个案独立审视分析的。”
实际上对企业而言中长期的投资者才是他们最关键的命脉。王磊和IDG的章苏阳都表示要中长期投资一家网络企业并非只关心他们的概念是否有前瞻性,关键还是盈利前景。用章苏阳的话就是要确定“服务是否有市场,谁会为这家企业的服务付账。”两位在网络企业押了重注的投资者都认为:“网络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最关键的判断因素。”
作为盛大主要股东之一的Thornburg Investment每年都要委派专管亚洲投资业务的王磊去与陈天桥等盛大管理层会谈多次。“我们对盛大的经营策略一直保持深入全面了解。不但是他们的新战略,还有他们的执行方面。例如销售收入回收等。”这种抱着“白头偕老”心态的投资方才能争得中国优质网络企业的青睐。这场供求拉锯的选择权现在落在了优质的中国网络企业手上。
中国网络企业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经过了洗礼和沉浮确实变聪明了。但要把梦想变成基业常青的局面需要的是比机智更深沉的智慧。等到那一天中国网络企业不再为国际资金进出而亢奋,不再受资本市场波动而左右的时候,我们离成熟就不远了。
评论:网不住的平民革命
特约撰稿人:洪波
老“知英”(知识英雄)张朝阳不久前说:“中国互联网的天还没变,依旧是传统的三大门户加腾讯的天下。”他不仅说,还通过自个儿掏钱增持搜狐股票的方式,给自己打气,就像很多年前他曾经做过的那样。5年来,他坚持认为,华尔街不懂中国,搜狐的股价总是被低估,这让以张朝阳为代表的老“知英”们常常英雄气短。但另一方面,经历过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人们,终于在2005年嗅出了某种熟悉的气息。
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事不断。从春节期间盛大在美国股市偷袭新浪得手,到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掀起“中国Google”概念狂潮,再到软银、雅虎和阿里巴巴之间价值10亿美元的复杂的股权交易,沉寂了5年的中国互联网,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5月,孕育多年的MSN中文网站,以频道出租的方式正式落地中国;7月,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跳槽Google,并成为Google中国公司和中国研究院的负责人。一切都似乎昭示着,旧有的均衡正在被打破,跨国巨头争先恐后地宣示在中国市场的存在,盛大、百度等本地巨头一夜成为华尔街宠儿和互联网新贵,中国互联网俨然成为大块头们角力的竞技场。
又一次泡沫开始发酵了吗?
担心并不完全是多余的。抛开表面风光无限的新圈地运动和资本腾挪,泡沫底下的成分似乎并不令人乐观。放眼望去,中国电子商务几乎全盘陷落,成为跨国公司的桥头堡。而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传统门户网站,吃了两年的广告和短信后,陷入收入增长放缓,迟迟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的局面,年纪轻轻的他们已显出某种老态。
尽管他们极不情愿,但是,中国互联网的天确实应该变一变了。超过1亿的互联网用户,需要一个搞搞新意思的互联网。
巨头的游戏,虽然很吸引眼球,但并不总是好玩。那些大家伙用大把的金钱和大量的资源,堆起一个硕大的中心,然后对用户说:看,你要的都在这里了。好在,互联网并不仅仅是资本和资源的赌博,阔并不代表一切。在刀光剑影的热闹表象之下,来自用户的力量正在涌动,正在慢慢分化现有的互联网中心。这股潮流,要比巨头的圈地秀、并购秀、资本秀更激动人心,而且更本质。
中国互联网没有经过早期的非商业阶段,一开始它就是一个资本的舞台,所以互联网本身的民主性、非中心性,在中国从来都没有被广泛关注过。在各种强势力量的主导下,“控制”成为这个网络的一个关键词。他们要控制资本、控制资源、控制信息,进而控制用户。在大量堆积的各种资源面前,用户的参与欲望被压抑,用户自我主导的意愿被挤压,几个巨头把持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一个单向传播的只读网络。在这个网络上,用户要做的,只是贡献他们的眼球、点击,成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
异军突起的blog潮流,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个人作为互联网上一个有价值的节点,并不需要依附于任何现有的中心,他们可以,并且已经在自己创造价值,自己关照自己。拜互联网的物理结构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所赐,个人,即使他没有任何技术储备,只要他有创造和参与的愿望,只要他乐于分享,互联网就可以是一个他自己的网络。
用户创造、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的这股Web 2.0浪潮,不仅将改变平民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也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互联网既有的商业形态。因此,老“知英”不仅要跟网络巨头们逐鹿中原,还要共同面对野火般蹿起的网络平民化大潮。支撑这股大潮的,不再是过去的权力、资本和资源,而是真正的用户意愿和用户意志。所以,与过去资本主导的互联网泡沫不同,Web 2.0所描述的是势不可当的网络趋势,而趋势与泡沫无关。
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热闹只是巨头们的热闹,泡沫也终究只是巨头们的泡沫。即使再有一次2000年那样的股灾,哭泣的也不会是普通用户。但2005年注定会成为一个分水岭,所有的巨头都不能不认真面对,民主化的互联网对信息集权的分化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