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线和在线之间,IM巧妙地整合着各种人脉关系
DONEWS网站总裁刘韧是中国最早的网民之一。今天,在他的电脑显示器桌面上,同时开着两个MSN,一个SKYPE,一个QQ,一个雅虎通。对刘韧来说,同时用这么多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以下简称IM)软件的原因很简单,“不同的朋友使用的东西不一样”。
而另一IT公司销售副总裁陈笑南发现,自己老板MSN上合作伙伴一栏里,全是自己MSN名单上的人的老板。“可见,传统社会中的人脉都被原封不动地搬到MSN上了。”
刘韧庞大的朋友资源,被几种IM软件分成不同的圈子,每一个圈子,代表一群不同的人。“QQ上的朋友,大都是些真正的网迷,他们看中的是QQ的某些特定功能;MSN上的,基本是企业里的人,而且越大的公司越倾向用MSN;至于雅虎通圈子,有本身在雅虎公司就职的人,还有一些国外的朋友,同时,因为这个舞台相对清静,刘韧会将MSN上的联系人进一步筛选后,在雅虎通上建立联系,算是他的核心好友。
而核心中的核心,被刘韧放在以强大的语音功能见长的新软件SKYPE上,那里“住”着公司的几个高层主管和核心员工,工作中,刘韧需要与他们进行几乎不间断的热烈沟通,用文字,也用语音。
今天,在中国,像刘韧一样离不开IM的人有多少?MSN的相关报告说活跃用户有700万人,QQ注册用户已超1.6亿。而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统计数字,中国的IM用户正以平均每年近2000万人的速度递增。
各种IM软件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保持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以至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把自己的QQ号、MSN号印在名片上,成为与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并列的另一重要联络方式。
随着“人脉”网络化趋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IM上形成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圈子”,QQ在推出2003年新版时,也特别增设了“我的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许多人的网友和朋友,互不关联,井水不犯河水,潜意识里,像家人、同事这样知根知底的身边人,除了发发邮件,压根不应在网上建立什么IM关系。而今天,这种局面悄悄地变了。
在The Work Foundation公司2004年发布的一份名为“社会资本和社交软件”的报告中说,包括IM在内的“社交软件”,原则就是打破在线的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体验与离线的面对面的经验之间的界限。
如是,在离线和在线之间,IM巧妙地周旋着,并最终将抹去网上和网下的模糊边界,融合成为一个人真正的没有网沟的社会人脉资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曹红蓓)(实习生刘黎黎对本文亦有贡献)
什么是即时通讯(IM)?
网络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的缩写是IM,这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chatroom)的实时通讯服务。它囊括E-mail的所有功能,例如文字、文件、图片的传输等等,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互,安装麦克风和摄像头之后还可以实现语音、视频聊天。
几种主要即时通讯工具:
ICQ:最早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ICQ,原是以色列的几名学生开发出来的,ICQ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交流,使之变得更加及时和方便。1998年,ICQ被AOL公司收购。
QQ:中国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1997年叫OICQ,最初是腾讯公司对ICQ的模仿之作,2000年改名为QQ。提供寻呼、聊天、新闻等信息,还有手机上的移动QQ服务。
MSN Messenger:微软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一些技术特色针对商务人士。
雅虎通:著名搜索网站Yahoo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其他便携式无线设备,可以随时查阅股票行情。
SKYPE:TOM公司与Skype Technologies- S.A.联合推出的互联网语音沟通工具。先进的P2P技术,超清晰的语音通话效果。
网易泡泡(POPO):网易公司开发的免费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超酷大表情、自定义软件皮肤等,用户以学生为主。
新浪UC:新浪开发的开放式即时通讯娱乐平台,配有视频电话、信息群发、文件互传、在线游戏等功能。
搜Q:搜狐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
贸易通:阿里巴巴针对商人开发出的限于商务用途的IM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