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和投资在过去的2005年成了最热门的词汇。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拿到千万元风险投资的消息不再那么令人惊愕,继周鸿一、沈南鹏之后,国内互联网圈内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也纷纷有了投资人的头衔,而像邓峰等过去十年扎根硅谷的华人创业精英们也在2005年携巨资归来,卷入投资中国的热潮中。
不少对1999年还记忆犹新的人,对2005年多少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不过,和上次由硅谷引领的投资热潮相比,这次中国有望成为“震中”。关于创业投资领域是否过热的讨论,显然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悬浮在空中的40亿美元热钱和诸如Sequoia等硅谷顶级VC的进驻中国,足以让创业者们热血沸腾。
VC运动年
国内的VC圈是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过去几年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少有变动。但全球基金的大规模进入,打破了这一相对稳定的局面,2005年有近30位VC跳槽。原德丰杰(DFJ)全球基金董事张帆加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hina)任创始合伙人;原DFJ董事付绩勋加盟GGV任董事总经理,原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王功权加盟鼎晖投资(CDH)任董事总经理;原软银亚洲(SAIF)中国董事总经理黄晶生加盟Bain Capital任董事总经理;原霸菱亚洲中国区总裁徐新创办今日资本任主管合伙人兼总裁;原集富亚洲副总裁钟晓林加盟TDF任董事总经理等等。
除了VC圈内既有的人员重新流动分配以外,由创业公司加盟VC者也形成一股新的力量。周鸿一和宁君几乎同时加盟IDG成为Venture Partner,携程公司创始人和CFO沈南鹏则成为Sequoia中国的创始合伙人,管理着Sequoia 1.5亿美元的中国基金。另外,新浪的共同创始人和COO林欣禾以普通合伙人身份加盟DCM,帮助其拓展在华投资业务。DCM目前管理着世界各地约11亿美元的资金,并已经投资了中芯国际、51job等10家中国公司。2006年新年伊始,e龙创始人唐越也辞去了CEO职务,将从事私人股权投资。
“进来的钱多了,对风险投资人也意味着新的机会,新的发展空间。”原华登国际投资基金中国区助理副总裁计越加盟Sequoia China,便是慕名而去。Sequoia基金的投资人不愿意回答你关于基金排名是第一还是第二的问题,但他们乐意告诉你基金的一系列杰作。Apple、思科、Oracle、雅虎、Google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Sequoia曾投资的公司。
如果想转行做投资,现在的确是个好时机。2005年伴随大量热钱的涌入,VC的人才战也拉开序幕。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人开始转行做VC,甚至律师、会计师等相关行业。只不过,洋VC们突然发现早期的十年以上基金管理经验、哈佛MBA、精通英文等各种人才指标中,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环:精通中国市场。屡战屡败的“Flying VC”们,在经历中国市场的残酷考验后,越来越认识到本土化竞争的优势。并从IDG身上看到了经验:在国内市场布下天罗地网。
国内创投行业的新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买方市场
2005年,在中国从事创投的境内外机构共募集40.33亿美元的新基金,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募资最多的年份。这条新闻注定要成为2005年中国创投行业最瞩目的事件之一。相比4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去年中国创业投资共投资233家企业,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
“VC不仅要能投资好的公司,还要能够融到钱,才算成功。”2005年是VC融资年。软银亚洲募集了约6.4亿美元二期基金,成为创投募资最大的赢家。CDH、IDG、TDF、Intel Capital等近20家VC也相继完成新一轮基金募集。
即便是原有单一股东的VC,也在去年实现了VC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原来由宏基100%投资的宏基创投,也更名为智基创投(iD TechVentures),引入第三方的LP基金。IDG和硅谷VC Accel Partners共同发起成立IDG-Accel成长基金。双方各自投入2500万美元,其余2.5亿美元的资本基本上都来自于世界著名的LP。联想投资也摆脱了联想控股全资出资的状况,同样在LP的多元化上做出了尝试。2005年4月,美国DCM宣布与联想投资结成战略投资伙伴,DCM将对联想投资第二期基金投入数百万美元。
另外,美国著名创投Mayfield 支持成立了GSR Ventures;而NEA和Greylock Partners支持设立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并由2005年从硅谷归来的华人创业家邓峰管理该基金。
2005年在国内新设办事处的外资创投有3i、 NEA、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Atlas Ventures、硅谷银行等。Sequoia Capital更是由沈南鹏、张帆担任中国创始合伙人创立了1.5亿美元的红杉中国基金,全权负责国内的投资,实现本土化投资。据悉,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KPCB)、Matrix Partner等硅谷排名前5的国际风险投资也将随后进驻中国。要么直接成立中国基金,要么通过投资国内VC进入中国。
“钱多项目少,结果只有一个便是竞争加剧。”VC的竞争在2006年将全面展开。事实上,不少VC都经历过被人撬案子的情况。当项目基本谈妥的时候,突然杀进来另外一家,通过抬价以挤进来分杯羹或者直接将项目撬走。
“创业要尽快,2006年下半年是最好的融资时机。”现在各种创业投资论坛,都充斥着这种声音。但事实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创业项目并不多见。”但钱终归还是要花出去的,“有没有项目介绍给我们吧,我们现在只想赶紧投项目,不管多小的项目都行,等有了投资项目便可以去融更多的钱。”类似的国内一些小型投资公司,也加入了“趁火打劫”的行列。
在日益清晰的买方市场里,VC一边担心投资过热和泡沫,另一方面则谁也不甘心被落下,仍然大笔大笔地融资,大笔大笔地投钱,只是各自心里默默祈祷但愿自己不会是惨败出局的冤大头。
TMT之后
在国内活跃的VC们,谈投资几乎都要提到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VC对于TMT领域的热情,在2005年获得了三个标志性的回报。2005年3月6日,由Intel Capital、高通等投资的德信无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1.41亿美元;7月13日,由软银中国、CDH、UCI、TDF、DFJ、Wiharper、麦顿、3i和高盛等众多VC投资的分众传媒随后登陆纳市,融资额1.72亿美元;8月5日,由DFJ、IDG等VC投资的百度公司更是以不可思议的热烈场面再次赴美上市,融资1.09亿美元。
TMT领域仍然会是投资的热点,何况真正的3G尚未兑现。但当互联网、电信等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对于开辟新的投资领域的VC来讲,或许是个机会。叶东便是其中一个。
当TMT领域的投资竞争越发激烈时,对于专注环保投资的叶东或许是个机会
叶东是清华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的总裁,公司管理着两只美元环保基金,“中华环保基金”。基金的投资人包括香港LESS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一期基金1300万美元,正在募集的二期基金约3000万美元。目前一期基金已经成功完成了在6个项目上总计超过1000万美金的投资,投资领域涉及节能、水处理、空气处理、清洁、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主要是东江环保、北京佩尔优科技公司、北京嘉禾木科技公司、龙禹环保科技公司、上海佰德信公司以及环保服务集团。这些投资集中在规模比较小的一些前期项目,其中,东江环保上市实现部分退出。
2005年10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清洁技术投资2005年度论坛上,叶东荣获了“2005年度先锋奖”。“获奖的理由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好,也不是因为做得大,而是因为在中国这样最需要环境投资的地方没人做这种投资。”叶东如此解释先锋的含义。
“4年前基金成立时,大家对环保基金不了解也没兴趣,如今,国内外的VC机构都主动和我们联络合作。”这4年多来,叶东慢慢体会到环保和能源投资在国内的变化。在不少VC开始有意关注该领域时,叶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VC圈里的环保投资专家。
与IT投资赢一个死九个的过山车型结果不同,环保投资的单个案子或许没有类似盛大那种几十倍的投资回报,但其投资回报比较稳定和均衡,因此平均回报率并不比IT投资低。几年前,叶东要一个个打电话找案子,并被人认为是慈善机构;到现在,他每年要经手四五百个环保领域的案子。在尚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环境产业,叶东希望VC在搭建产业链上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一旦产业机会充分显现,便是忍耐多年寂寞的叶东及其中华环保基金的收获之时。
尽管TMT领域仍是热点,但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也开始进入VC的视野。而更多细分领域的传统产业的机会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抓得到,鼎晖投资便是传统行业的领先者。“只要肯跑,肯深入行业去研究,哪个行业都能有发现。”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VC们来讲,“腿勤”依然是竞争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