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从来就是历史大树的一个横切面。IT行业的投资现实也不例外。
1997年,笔者参加Comdex大会,很惊奇地发现,那一年的会议多了一个论坛,叫做“投资论坛”,当年的论坛主题,依稀记得是“投资取代技术主导IT”。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的Comdex确实聚集了许多人才。当中关村街头巷尾还沉浸于技术主导IT的摩尔定律时,他们已经先知先觉地嗅到了投资山雨欲来的味道与力量,并唱响了这个大戏的前奏。
1997年到1999年,是IT投资疯狂的年代。一张写在大学食堂餐巾纸上的所谓Idea,也能换来1000万美元的投资。知本家取代了资本家,年纪轻轻的孩子,取代了饱经风霜的老者,站在讲坛上接受公众的礼拜,眼球经济是这个疯狂年代的贴切诠释。
这样的疯狂,使一群群退学的“坏学生”成为美国硅谷的新富。整个NASDAQ变成了硅谷小子们的后院,眼球经济终于开始沸腾、燃烧,连克林顿总统也开始大讲特讲新经济,它是全新的经济,新到要抛弃原有的一切经验,盈利变成保守,投资速度才是一切,你害怕投资IT那是因为你没有理解新经济的含义,换句话说,你落伍了。这使得全世界的投资行业都开始争先恐后地关注IT,IT在投资人的眼里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未来。谁不关注IT,谁就是忽视未来,就像瓦特时代不关注蒸汽机的英国地主一样愚蠢。
1998年敢于公开对新经济不屑一顾的投资人只有一个:沃伦?巴菲特。当年,巴菲特力主投资保险业,拒绝投资Cisco,结果错过了NASDAQ从1400点到5000点的所有机会,这个华尔街最顽固的老头儿,终于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愚蠢地错过了开往21世纪最快的财富列车。巴菲特在1999年的尾声,给所有的股东写了很诚恳的道歉信,承认和检讨自己在新经济时代的保守和顽固。表决心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IT投资,尤其是互联网投资。
同一年,在中国,柳传志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台下的一个清华大学生指着鼻子教训:“你根本不懂互联网”,老柳当场就羞红了脸。老柳的成功确实没有涉及互联网,他也当场表示要与时俱进,大力投资互联网等IT新经济产业。
1999年的互联网在燃烧,China.com在NASDAQ圈走1亿美元,这使张朝阳1996年跑到自己老师家里圈来的200万美元风险投资黯然失色,也使国内的IT企业家和投资人们欣喜若狂。中国的IT企业与NASDAQ的距离,一下子变得如此之近。
但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结束的一天,过多地建立在虚拟基础上的眼球经济,迟早会遇到美国经济规模所能支撑的瓶颈。2000年3月,NASDAQ开始崩盘,最终从5000点又回到了1400点,举棋未定的巴菲特晚节得以保全。而老柳没有那么幸运,他赶在NASDAQ崩盘前,花了17个亿在最后一刻大力投入了互联网,终于晚节不保。
“环球同此凉热”――2000年,中国IT投资的严冬终于到了。
1999年的IT投资疯狂,与2000年的NASDAQ崩溃,使我们回忆起了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资疯狂、18世纪苏伊士运河投资疯狂和19世纪美国西部掘金热。400年来,投资者和他们投资的对象变了,但投资未来的狂热一如既往。
上帝说:人类犯过的错必会再犯,除非信我。可惜,信仰上帝的投资者不少,但认真想过他这句话的好像没有,为什么呢?
生命不息,投资不止。相对于投资者短暂的生命,机会是如此稀缺,正因如此,投资――崩溃――再投资――再崩溃的循环往复在历史上一直上演,我们不但一次次失去理性,而且一次次失去记忆,只为追寻短暂人生的辉煌,一如飞蛾扑火。
弹指一挥间,6年过去了,经历6个冬天的中国IT骄子们,终于学会了冷静地勒紧裤腰带,严肃地思考生计的问题。
6个冬天中,我们听到的网络绕口令越来越少,看到的盈利企业越来越多。投资者浮躁的圈地心态、眼球经济歪理邪说越来越少,为客户省钱替客户赚钱的信息行业新理念开始越来越容易被正常人听懂。电子商务从纸上谈兵到出现了携程、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站从一拥而上只做门户到出现了百度、腾讯、盛大、分众。
6年的严冬,使网络小子们成熟,成就了中国第一批IT企业家。
于是,6年后,投资又回来了。
一切重新又开始,那么熟悉,商务计划,融资,上市,退出。
这一轮IT投资与1999年IT投资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IT不再是投资者心目中时代的代名词,而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个朝阳行业,这一轮中它终于回归了它应该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