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做过记者,然后留学美国攻读媒体管理硕士。曹国伟认为这些背景有助于其理解和管理新浪这家媒体公司。
1999年曹国伟空降新浪担任主管财务的副总裁,之后便一路稳升:2001年1月升任新浪首席财务官(CFO),2004年升任新浪联席首席运营官(COO),负责新浪网站运营、市场及网络广告销售工作,2005年9月升任新浪公司总裁。
在新浪,曹国伟经历了一个上市公司的CFO所能经历的所有事情――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无数次的兼并收购,用三天时间祭出“毒丸计划”化解一次突然的并购,使新浪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通过美国萨奥法案的上市企业。
在加入新浪之前,曹国伟曾在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公司任职,负责为美国硅谷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提供审计及商业咨询服务。在普华永道任职期间,曹国伟先后参与了多家高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工作,在高科技公司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月10日,新浪对外宣布调整管理层,汪延辞去CEO职务,就任副董事长,公司原总裁兼CFO曹国伟被任命为新任CEO.
这被业界视为新浪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新浪董事长段永基表示:新浪前10年依靠激情发展,以后将依靠技术、服务升级,因而此时选择冷静、注重数字的曹国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曹国伟怀着“沉重”的心情上任,其肩上担子并不轻。在2.0时代,新浪这个互联网1.0的典范,如何找到自己的“下一步”,再掀“浪花”,是曹国伟面对的问题。
新浪董事会因“势”设人
主持人:描述上任心情时,你用的是“沉重”二字,为自己的职场命运还是新浪前途?
曹国伟:这个词我主要想讲汪延在任的三年,汪延是位有成就的CEO,他的业绩有目共睹,对任何一个后来者而言都会感到很大压力。我说“沉重”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爱拿前任和后任比较,包括在我之后的继任CFO,大家也会拿我俩做比较,他的压力我想同样也很大。
主持人:但外界普遍感觉汪延在任的这三年,与网易、搜狐相比,新浪的发展没有想象的迅速,甚至有些落后。
曹国伟:说汪延任CEO 这三年,新浪没有发展是不公平的,我也是新浪管理团队中一员,作为决策者,与汪延在一个团队里共同经营管理新浪。这三年,新浪的网络广告每年都迅速增长,很多业务在发展,新浪的盈利情况也有提升。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样的说法都有失公平,有点儿偏颇。
比较一家公司时,一是看其自身发展,另外要注意外部市场发展状况。互联网技术已经使很多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巨变,比如,Google的市值和市场能力都超过了Yahoo,但你不能说Yahoo就不是优秀的公司。不同业务模式给公司带来了不同发展空间,这很正常。因为新浪将内容做到了最强,逼迫对手寻找新出路,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每个公司都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说,新浪发展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得知要担任新浪CEO,内心有没有过拒绝和挣扎?
曹国伟:这个很难讲,人在考虑职业时,首先会想到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职位,这包括个人素质、背景经历。企业选择CEO时,也会先看公司发展的大方向,然后由董事会决定某一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会按照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场的需求、业务的需求,来做通盘考虑,通常都是因“势”设人的结果。
对自己的评判、个人心态和想法也非常重要。人在做决定时,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多数时候很难讲哪个因素更重要,有时是主观愿望,有时是客观因素。我在新浪工作了7年,如今新浪的董事会相信我,我的团队和员工都相信我,我会尽力把事情做好。
主持人:一定程度上说,CFO和CEO这两个角色很多时候是相互冲突、相互抵触的。
曹国伟:对我而言不存在这个问题,在新浪没有一个人比我担任的管理角色更多,做CEO之前与三任老板都有过合作,从业务层面看,我负责过资本运作,也管过网络广告和无线业务等具体业务,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董事会和我自己都觉得可以胜任的原因,是因为在新浪这个平台,我在不同时期管过不同业务,我热爱也愿意在新浪这个平台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浪的“下一步”仍在思考中
主持人:你说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想想新浪的“大方向”是最大的愿望,这是不是也说明你对新浪的下一步如何发展仍没有想清楚?
曹国伟:这是一个愿望,希望能去考虑更多新浪未来的发展问题,但这个愿望也很难实现。跟汪延这几年,我始终处在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没有时间静下来想很多未来大的方向问题,我希望有这样的机会,但不代表我现在就要去休假。对于一个公司来讲,不能按照旧的轨迹发展,要寻找新的未来和方向,这需要冷静的思考。
主持人:扩张新战线和挖潜现有网络广告和无线业务,哪一个更适合新浪?新浪的“下一步”在哪里?
曹国伟:新浪应该继续保持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对新浪而言,主营业务依然是网络内容,这是我们最强势的部分,因此要专注地把优势做大,网络广告一定是新浪未来发展的核心。无线业务在近期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挑战很大。但再往前看,手机的占有率和使用频率已经远超过电脑,3G到来会使手机成为互联网非常重要的终端,两三年后,新浪在内容和应用上的优势就会重新滋养无线业务。
怎么规划新浪未来?新浪未来有什么新的发展方向?我想这方面需要很多考虑,我刚上任,我希望在接下来好好考虑一下这些大方向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与腾讯、网易及其他公司都处在产业发展前期,我们现在的思考方式并不是特别合理的方式,刚才段永基董事长说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新浪是波浪式发展,大部分企业都是波浪式的发展,都会有调整。
主持人:3G是新浪未来最看好的业务吗?3G到来前,新浪若能与TOM整合,结果将会怎样?
曹国伟:在3G时代,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没有任何区别,盈利模式都一样,都可以有广告,只是技术手段变化,其商业模式的本质不变。3G是我举的一个例子,也确实有很多公司都在为3G做准备,但一个盈利模式的成功一定需要前期的投资,这就跟早期做门户时,为广告烧钱的道理一样。早期投资是互联网实现其高壁垒的关键,决定前期如何投资,则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市场有多大?公司能占据多大的份额?这是CEO应该判断的事情。
关于TOM,这个我不能讲,这方面我不做任何评判。上市公司的合并取决于两点,一是看双方业务的互补性。二是双方股东对利益的衡量。真正投票的是股东,不以管理层、不以单个董事会成员的意志来决定。我个人感觉,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有整合的必要,我也在为新浪争取各种整合的机会,但不很顺利,因为市场环境还不成熟,但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大的整合出现。
互联网大的整合一定会出现
主持人:业界有一个普遍的说法,认为新浪股权和管理权过于分散,因此缺少真正可以对新浪未来负责任的股东,这在公司的管理上带来哪些问题?你如何看待新浪的股权结构?
曹国伟:分散、分立的股权架构在美国非常普遍,绝大部分美国上市公司都如此,而且这个结构是历史产生的,不由人为因素决定。
新浪分散的股权结构之所以引发外界这么大的重视,就是因为盛大去年的收购。而每个公司管理层结构的设计,不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偏好,管理构架是和股东结构、董事会结构一脉相承的,新浪股东分散,决定了董事会很多成员是以独立董事的面目出现,他们本身并不占有很多股份,就决定了管理层的现状,不是一个由创始人兼大股东既决定董事会又控制公司的情况。中国有很多本土因素导致以创始人为核心的管理架构,这些都是存在的现象,无法评判好坏或对错。
主持人:作为第一大股东,盛大董事长陈天桥为何没有进入新浪董事会?
曹国伟:其实道理很简单,美国上市公司法律和中国不同,你进入一家公司做董事,第一大股东除非股份达到50%,否则就没有控制权。若要进入一家公司的董事会有两种渠道:一、董事会同意,觉得这个人对公司发展有意义,即使没有公司股份人也可以进入。二、董事会若不同意这个人进来,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权益,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可以决定和判断是否召开,若召开,就让股东来投票,最后通过全体股东投票来决定,对于小股东和基金来说,如何评判此人是否应该进来,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他也会看现任董事会的意见。其实所有东西背后有其最本质的经济规律,对于董事会而言还是要看你出价的多少,如果你给的价值比现有价值大,股东就一定会说“yes”。
主持人:4月13日,一家德国基金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完成了对新浪6.4%的股权收购,这个德国基金公司的进入被外界认为充满玄机。
曹国伟:这家公司属于普通基金持股,这个投资人现在香港拍片做电影,而且他历来投资都比较奇怪。对很多陌生的基金或者投资人,他若不联系我们,我们也会主动联系他,我们关于公司投资的信息会随时更新,这个德国投资人刚进入一个星期后,我们的投资者关系部门就已经和他联系上了。
主持人:作为曾经的CFO,你参与了多次意义重大的股权谈判,在你看来,新浪的底线是什么?
曹国伟:我始终相信,最终会有长期互联网公司,或者至少是规模占绝对优势的公司,在中国,这种公司目前还没有出现或很少。经过大浪淘沙,才会逐渐产生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新浪继续往前走,有绝对领先优势的话,那对规模效益、对游戏规则的把控,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定很不一样。
我相信中国互联网市场慢慢会整合,新浪也愿意进行这样的整合,整合能否产生1+1>2的结果?业务是否匹配?公司文化是否匹配?两家公司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商谈,整合一定要有双赢的结果,你可以想象,若非双赢,两家公司也不可能达成共识。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这是市场机制在背后制约的结果。只要投资者的意图是好的,从业务角度判断的话,合并以后公司能产生最大价值,这都是评估合并项目的基础,之后股东才会投票。
八卦老板
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能休息一段时间,冷静地思考新浪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职业经理人与创始人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都为公司创造价值,让公司业务更好,职业经理人会更加用客观因素判断,创始人个人感情因素会更多,但这并非坏事。一个企业要成功一定要有激情、热情,二者并不矛盾,在不同时期需要会不同。
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意识,作为职业经理人,更多时候要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适应你,这样比较合理。
有什么兴趣、爱好?
基本没有什么了。爱好,曾经喜欢摄影,我原来是复旦大学摄影协会的会长,最近刚重新拿出相机,准备再拾起。
爱打高尔夫球吗?
这套球具摆在办公室很长时间了,从没动过,工作太忙,若玩儿也只能在办公室推杆了。
一年记者生涯对你现在职业有什么影响?
无特别的影响,但教育背景将决定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当时进复旦新闻系,有人开玩笑,说学新闻百无一用,写文章写不过中文系,研究搞不过历史系,但是却培养了“新闻脑”,让我们很有新闻意识。后来通过在美国新闻专业的学习,我对媒体经营开始非常关注,这对我现在管理很有帮助。新闻成为一种意识、一种本能,是对我思维方式的培养。
主持人的 话何谓控制?
也许是不想跟搜狐张朝阳的英文名字混淆,在新浪,虽然曹国伟的英文名也叫Charles,但大家还是给了他一个特别的称呼“老查”――颇有点儿洋为中用的意味,也可感觉到新浪人的幽默。
“老查”来新浪的时间不短了,尤其在动荡不定的互联网产业中,他属于公司中难得、稳定的高管。1999年空降新浪担任财务副总后,7年来他一直隐身后台,其间既操刀过新浪历史上最成功的两次并购,奠定了新浪当时在无线增值业务上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代表管理层同华尔街和投资者交流,主管财务、人事、行政,以及网站内容、销售、市场,完全“介入到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他自己也说,在新浪从CFO到CEO完全不需要角色转换,新浪这个平台给予他最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作为中国第一大门户,新浪CEO的交接,也是颇具眼球效应的新闻事件。新浪第五任掌门的上任该是公司历史上最隆重的一次,董事长段永基和新任副董事长汪延与曹国伟同时高调出场,一起澄清新浪董事会和管理层矛盾重重的传言。尤其对抵御收购,谁在控制新浪问题上,“老查”的话掷地有声,“真正意义上的有关上市公司控制的概念,一种控制就是站在绝大部分人一边的控制,另外一种控制就是你在董事会占绝大票数,我觉得除了这些以外,没有什么其他意义上的控制。”
在他看来,控制或者说资本运作的背后,都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道理说来似乎浅显,做起来却充满玄机和奥妙。在新浪这个特殊的平台,曹国伟的经历也比其他上市公司CFO显得丰富与独到。过往7年,他经历了一个上市公司的CFO所能经历的所有事情――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无数次的兼并收购,以及用三天时间祭出“毒丸计划”化解盛大突然的并购,在控制与反控制过程中,他审慎运筹,出手不凡。
“在新浪,只有CEO管不到的地方,没有曹国伟管不到的地方。”而在董事长段永基的眼中,“老查”是个稳健、爱用数字说话,擅长规划的人,把新浪未来交给这样的管理者比较靠谱,当然这也是董事会慎重考虑、最后拍板的原因所在。
纵然是铁打营盘流水的兵,在诸多新浪高管陆续离开新浪之后,第五任 CEO此刻压力巨大,作为中国第一网络品牌,既要捍卫门户老大的位置,又要开辟新的高增长业务,既要在短期内让利润有更大增长,更要保证投资购并方向的正确。“老查”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冷静思考。
声音发言方:新浪董事会
董事长段永基:媒体不要用阶级斗争观点看新浪的董事会,不要一想到公司的人事调整就想到阶级斗争,你们媒体写得太丰富了,有时候我看着都津津有味。曹国伟为人稳健,长于数字和计划,是新浪董事会一致同意的新CEO人选。
副董事长汪延:我相信新浪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后浪,是互联网中最新的浪,这是非常好的优势。CEO的经常变换,不是一个坏事情,每个人的力量、精力,包括能力,其实都是不同的、同时又是有限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时,不同的人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而且,我也会永远留在新浪,永远是新浪的一名成员。
发言方:业界观察者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吕本富:新浪新CEO在守城方面应该不成问题,但在创新方面的作为值得期待,因为从新浪的发展和前几任CEO的关系来看,新浪要有突破就必须创新。
著名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原名吕伟钢):新浪现在的业绩是这几年来战略决策的迟缓和执行的不坚决造成的,因此新浪需要一个强势人物来引领新浪。
博客中国董事长方兴东:对于新浪来说,换CEO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高层继续动荡,人心鼎沸。曹国伟这个地地道道的上海男人,这个复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对于新浪的核心――新闻业务应该比王志东、茅道林和汪延更为精通,也应该和陈彤更有共同语言,虽然现在才刚刚开始,但是相信他不会把新浪折腾得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