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新近在京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这足以显示中国互联网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此外,根据中国社科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截至2005年12月,中国网民网上消费购物比例达到71.30%,首次超过亚太地区70%的平均水平。该报告的相关调研结果还显示,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增长迅猛,网上成交额由2004年的3500亿元升至2005年的5531亿元,增长158%。但业界专家提醒,网上交易诸如安全、诚信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诚信危机
《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指出,B2B市场已经占到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份额近98%;C2C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继续呈现强者愈强的趋势。
业界人士普遍看好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广阔前景,并认为今后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将成为相关企业占据上风的重要因素。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刘芳指出,在此预期下,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安全、诚信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2004年8月,卓越网推出奥运竞猜活动,市民凭购物订单号就可以参加竞猜。但是在奥运会结束后,卓越网有关竞猜的相关链接全部被取消了。在慧聪网首席执行官郭凡生看来,相对于安全性而言,诚信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
去年7月21日,“网上商城”当当网出售3.5折的索爱K750C手机。得知消息的消费者纷纷下单,有的甚至到银行付款,人数多达数十人,而当当网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删除了买家的留言,单方面取消了订单。谈及此话题时,当当网的一位高层认为“这是一次失误”,他同时认为,讲诚信或者具备诚信意识,对于一个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确实十分重要。
类似的“失误”也曾发生在阿里巴巴的身上。不过马云称,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他完全意识到,“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电子商务环境,是无真正的诚信和信任可言的。”他认为,“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完全凭借商家的信誉度,有信誉就有顾客,这是对电子商务的真实写照。在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声誉和资源。”
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诚信问题。“整个社会信用危机的大气候是导致电子商务活动诚信危机的社会根源。”中国消费者协会一位法律专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是致使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乏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同时强调说,电子商务自身的软、硬件条件不成熟则是导致其诚信危机的行业根源。
谁来约束
2005年初,国务院颁发的二号文件《加强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为电子商务宏观环境的完善提供了政策依据。刘芳告诉记者,这一方面表明政府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空前重视,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性,以致于一年来该项政策一直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效用。
同样值得提及的是,2005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是电子商务行业惟一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为中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专家认为,该法的缺陷在于,它主要应用于银行网上支付、电子政务、大型交易市场等少数领域,几乎很少应用在电子商务网站。
“从事网络交易的企业客户多了,诚信需求就相应膨胀,大众和媒体对诚信的关注度也就相应提高,这就对提供网络交易平台的企业施加了更严格的监控压力。”专家指出,电子商务市场真正需要的是诚信体系和安全支付工具,但说到底,还是需要有一个诚信体系,“只有企业把经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他才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安全性建设上,为交易双方提供安全性保障,降低双方成交风险。”
业界专家认为,要培育网络诚信,需要在以诚信为中心的网络服务建设、市场推广力度、完善用户平台、完善客户服务等方面体现“真功夫”。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这位法律专家说,对于电子商务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市场、行业约束机制和法律机制是进行行业规范的三大法宝。
第三方监控有望应运而生
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诚信”的形象,eBay易趣“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警察”――由50多名资深信用安全人员组成的小组,隐蔽活跃在网站日常交易的背后,使用技术工具、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对在线交易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据了解,这个信用安全小组成员还与公安部门积极配合,查处恶性欺诈案件。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电子商务诚信问题虽然存在不少漏洞,但整体来说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2004年12月21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倡导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eBay易趣、卓越等业内40多家互联网企业老总悉数聚集,并签下了“诚信宣言”。
另据了解,为了形成具有公信力的评价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早已着手设立诚信标志。该协会的刘芳告诉记者,诚信标志的运用在北美和欧洲是很普遍的,而在中国完全为企业所认同和接受可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刘芳认为,虽然“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至今尚未在整个行业内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但这足以证明,中国不少的相关企业对于诚信的认同、接纳和应用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最原始也最巨大的力量的推动下,一个如何认定诚信、如何评价诚信、如何监控诚信的第三方机构应运而生极有可能,也极有必要。”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