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谢文突然离职之后,无论谢文自己还是和讯公司,对离职原因都三缄其口。各方虽然做了很多猜测,感觉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痒,没有一个能说出点道道来的。这两天无意中,两次从做投行的朋友那里听到同一个消息:和讯与博客中国即将合并!而谢文离职或与此有关。
前不久曾经听到和讯总编刘峻在一个互联网论坛上的公开说法,当时刘峻提到,最有可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三家中国web2.0网站是猫扑、和讯与博客中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峻这一看法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很可能就代表了和讯高层与董事会对形势的判断,而从这一判断出发,哪怕仅仅依靠逻辑推断,我们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和讯与博客中国确实有合并的必要。
在上述三家中,猫扑无论收入还是流量都要领先一些,最先上市的可能性最大。考虑到如果能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中国web2.0网站,很容易受到投资者的热捧,而第二、三家上市时受欢迎的程度会大打折扣,和讯与博客中国肯定会不甘落后,无论如何也要争抢这个第一的头衔。
这两家本身又各有长短:和讯是迄今国内从1.0向2.0转型最成功的网站,长处在于web2.0方面的产品能力比较突出,个人门户是业内最早推出的,博客的用户满意度也号称国内第一,另外和讯的收入估计也应该在博客中国的十倍以上吧。短处是不易摆脱财经网站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也严重不足,以致和讯博客的流量虽然超过blogcn,跟博客中国持平,但还是很少有人把和讯作为web2.0网站来看待。
而博客中国虽然跟和讯一样,也是从专业网站转型为web2.0门户,但却已成功地摆脱了早期作为一个IT网站的印记,然后凭借先发优势和方兴东个人无与伦比的造势能力,牢固树立了作为“中国web2.0网站旗手”的形象。短处在毕竟是新起的公司,品牌和流量都起来了,收入却没那么容易上来,以博客中国目前的收入,要想赢利尚且很难,独立上市更在两三年后。另外博客中国的产品能力一直落后于市场能力,网上流言也不少,譬如内部管理如何混乱等等,作为一个迅速膨胀起来的400多人的公司,管理乱一些本无可厚非,但是据说和讯在做web2.0的只有一二十人,blogcn也只有100多人,相比起来,博客中国的400多人确实显得效率低了点。
但是,如果这两家能够合并起来,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以和讯的产品、团队和收入,加上博客中国的品牌和造势能力,可以在国内的web2.0领域中塑造出一个绝对第一来,就ALEXA排名而言,甚至可以超越Tom,成为第五大门户。猫扑虽然人气很旺,但主要还是一个BBS社区,web2.0方面没有什么成熟的产品,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打着web2.0旗帜的1.0网站,作为2.0所受到的认可程度肯定不如“和讯+博客中国”这样的组合。所以说,合则两利,这样的好事,以战略见长的谢文和方兴东不可能没有想过,再加上两人在互联网实验室时期的渊源,重新走到一起也不会令人意外。
更深一层的因素是:软银是两家的共同股东。从统一布局考虑,软银也不愿意见到旗下两家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自相残杀。当初软银投和讯投的是财经概念,没想到如今和讯摇身一变也成了web2.0,跟博客中国“窝里斗”起来,打乱了软银在中国的整体部署。作为雅虎和阿里巴巴共同的股东,软银为了整合资源,几个月前曾导演了 “雅巴合并”,如今再撮合一下和讯与博客中国,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分析本属推测,但是近几个月来,两家来往明显密切,博客中国一位核心高层向笔者透露,方兴东已多次约见和讯高层,除谢文外,跟和讯COO陈剑锋、总编刘峻都有过深谈。董事会层面的接触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管理层如此频繁沟通,不排除是为今后的整合做事先的试探和铺垫。今天下午笔者又打电话给认识的一位和讯高层,询问是否真有此事,对方的第一反映是吃惊:“你怎么会知道?”继而又说:“这件事我实在不方便说,别为难我了。”感觉并不像没有心理准备的样子。而在双方公司工作的朋友都向笔者确认一个事实:最近方兴东和刘峻都专门布置了下属,要求全面、仔细地研究对方的产品。
问题是,如果和讯与博客中国合并,双方如何安排股权比例?假如按通常的收入(双方差距估计在10:1以上)或市盈率标准,只会变成和讯以大吃小的局面,方兴东肯定不能接受博客中国只占新公司10%左右的安排;而按其它标准,和讯又愿意让步到什么程度?譬如方兴东曾说博客中国上一轮融资估值在3000万美元,而和讯作为一家正在准备IPO的公司,估值通常应该不低于1亿美元,那么合并是否会按3:1左右的比例达成?想必其中会有一个激烈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人事安排之复杂也可想而知。合并之后的CEO会由谁出任?谢文作为和讯CEO,同时是互联网实验室的股东,又如何调和其间?无论是在新的利益格局中离场出局,还是暂时走开回避一下,都未尝不是可能。
这一消息至今在媒体上尚未见到公开报道,但是在圈子里好像已经多有耳闻,投行业内尤其关注,因为这样一个2.0巨无霸的诞生,将涉及到今后所有web2.0网站的评估标准。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一旦和讯与博客中国合并完成,国内web2.0领域的竞争格局会出现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