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一篇博客,动辄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点击率和数百条的留言数量,当前互联网涌动的博客热潮,是网络流行的大风暴?还是网络公司缺少新思路而相互追逐的怪圈?
透视这场“圈地运动”喧嚣的背后,目前人们看到的仍是博客内容的贫瘠,以及商业模式的不确定。业界对博客的盈利前景持担忧态度的更是不在少数。博客想赚钱,路还长得很!
名人+隐私+骂人赚眼球
目前中国有号称4000万的博客用户群,但一位网友评价:看看现在比较热闹的博客社区,内容基本都是“骂名人”+“名人骂”,再配上一些激情图片。对此,原博客网的创始人之一王吉鹏对本报说,博客网站的内容大多按这样规划:名人+隐私+骂人,最终这个博客不可能不火起来。
记者随手打开搜狐博客、博客中国等社区,这些个人博客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类:一类是自爆或爆他人隐私的。其中以“骂名人”、“揭别人或公司的短”这类型点击率最高。
第二大类是为名人提供秀场。新浪、搜狐等的名人博客,内容涵盖了文学、娱乐、体育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有的博客网列出的名人数量已经高达上千人。但翻看这些名人博客,大多是吹牛和胡侃,然而人气却非常高。比如某明星某天只写了“今天心情有些不舒服”,网友跟帖数量就达几千条。
第三大类就是激情或隐私照片。目前各大博客网站都设有图片博客,部分博客如果内容乏善可陈,则干脆加塞激情图片来提高点击率。
热闹背后内容贫瘠
不少行内人士认为,博客内容贫瘠,说明现在的博客模式还停留在吸引大量用户注册的网络“圈地运动”阶段。
以名人写博客来说,靠名人博客短期内迅速聚集人气是网站提升注意力经济的一种手段,但这些内容是否真的是名人自己所写就不得而知了。还有的名人,虽然开了博客,但一个多月后还是没有更新。
“名人开博客到底是网站赚取点击率的招数还是名人的作秀?”搜狐博客上一位网友质疑说。他认为,被称为“网上日记”的博客是网民自我抒情的空间,本质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平等的空间,而名人博客拿身份做基础,违背了博客精神。
对此,王吉鹏反对说,“名人加骂人”不能代表博客群体的全部活动,也绝不能简单等于博客群体。比如很多人认为,写博客不必弄得那么高深那么累。没事的时候,写一下自己的生活感受、工作状态也是不错的。
“钱”路何在
现状:收入少得可怜生存举步维艰
虽然博客中国和博客网等都吸引到了一定的风险投资,但业界对博客的盈利前景持担忧态度的不在少数。“与当年邮箱收费一样,现在的博客运营商基本上都不敢轻易对博客用户收费,都担心一旦收费,用户就会转向竞争对手。”一位行内人士这样说。
所以现今的博客社区收入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依靠风险投资作为免费运营的支持,如博客中国等;其二,利用人气等因素吸引广告商的目光,获得一些广告等方面的收入,比如新浪、搜狐开设的博客;其三,还可以从付费音乐、移动Blog、广告、彩信等一系列服务的有机结合中获得一些收入。
但目前这些方面的收入可以用“少得可怜”来形容,而博客运营商更是避谈盈利和上市等字样。因为除了新浪、搜狐这样财大气粗的传统门户,纯粹的博客社区每月成本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连生存都是问题。
王吉鹏说,普通的博客群体根本不会关心博客的盈利模式,他关心的只是服务好不好、速度快不快、空间大不大。博客运营商只有拼命把网站每天做到3000万PV(页面浏览量)以上,才能避免在竞争中死去。
更有人担心,如果类似2003年短信联盟黄毒事件再度重演,将给大大小小的博客网站带来灭顶之灾。
“钱”景:尚无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
博客网站现在看来热闹,但业界对博客的盈利前景持担忧态度的不下少数,他们认为博客的盈利道路还相当漫长。
网易CEO丁磊在回答“网易会否收购博客网站”时表示了公开否定,他说“现在还没有什么样的博客模式能证明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博客包括播客都在尝试的过程中。”。
互联网分析专家姜奇平认为,博客未来很难演变成类似BBS和邮件一样的基础互联网应用,目前形式的博客早晚要被淘汰。他认为现在博客的发展只是一个过渡和摸索。
赛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张林强亦说,目前可以想象的博客网站赢利方式,不足以支撑专业博客网站的生存。“它的收益来源具有不可靠性。”他说。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证券分析师认为,博客只是目前互联网功能的一个组合,并不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投资银行并不会看好它。同时,目前国内博客网站规模较小,销售收入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