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导演陈凯歌很生气,有人拿他的新生“孩子”《无极》开玩笑,剪辑出一部搞笑PV――《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为此,陈导演要起诉这部剪辑片的制作人胡戈。
从电影《无极》到网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想必看过两部片子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后者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体现了网络的参与性,自然也附带着网络时代的明显特征――无厘头。
网络自从一出生,就迅速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规则,这也是“两个比尔撑起一片天”说法的由来,美国的比尔?盖茨和比尔?克林顿,一个以技术拓展了网络的延伸,一个以政策支持了网络的发展,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将全世界的资本吸引到了华尔街,这是网络的神话,但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传统的经济模式,基于受法律严格保护的产权,以及运行有效透明的市场规则,从而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达到市场最优,资金像长脚似地朝收益最高的部门而去。随着资金越聚越多,就会把该部门的收益率摊薄。对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言,正是网络潜在巨大参与者,使胡戈成为PV英雄,尽管并没有金钱上的收益,但有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一个网络PV是为了钱呢?
网络上的这种公共物品似乎随处可见,无厘头精神也充分发扬,这的确为网上冲浪者带来了欢乐。尽管上网也需要一定的费用,但网费相对于网络带来的巨大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电影院或者正版DVD的价格约束下,能带来的效用怎么会比得上这个“馒头”的效用呢。哈佛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赖柏松(Laibson)证明,物品免费与否或者折扣高低,带给人的效用有巨大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买了电影票看了《无极》出了电影院的人,再看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效用会极大提升。
那么对于网络PV应该持何种态度呢?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胡戈对《无极》的改编是不是侵害了《无极》的权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确与《无极》出入甚大,但是不可否认,对于提升《无极》的后续票房和销量而言,还是有所帮助的。难怪香港某明星对此现象的评论是陈凯歌借“馒头”第二轮炒作。
但是对于网络上的公共品而言,是如陈凯歌一样要将胡戈告上法庭,还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支持网络新生事物的发展?对此而言,需要比较设置壁垒危及公共品提供带来的成本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大小。信息时代,网络极大拓展了我们的自由,因此对于压制网络发展的任何措施,从长期来看,是得不偿失的。或许有些人应该向“比尔们”多学习,才能理解网络时代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