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去青岛,在飞机上看到邻座一个女孩在看一本书,数名是《蓝海战略》。
我一向对管理类的书敬而远之。然后,一个偶然机会,对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有了一些近距离的接触。
联想眼下正在经历有一次变革,从整合后的稳定阶段到盈利阶段。对于它来说,是一个走出“红海”寻找“蓝海”的过程。
所谓红海,就是指同质化的竞争环境。而蓝海,就是一个摆脱竞争和对手的区域。所谓蓝海战略,指的是企业要试图寻找到一片蓝海,而不是在红海中折腾。
联想正在寻找蓝海。
在阿梅尼奥来到联想之前,联想并没有从其他公司挖高层的习惯。在联想,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很多高层都在联想浸淫十年以上。这一传统自柳传志时代便流传下来,只到现在,在联想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总裁中,非内部培养的只有一人。
而联想与戴尔的敌对情绪,也使联想从来不认输。杨元庆坚信,PC行业并不只有分销和直销两种模式,联想一定会创造出第三种模式。
然而,PC行业的现状和产业链分工,使得联想必须冲破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按照传统的竞争理论,PC行业就是最经典的“红海”式案例。在这个海洋中,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差异化,二是低成本。在过去的几年中,联想在战术上已经在这两方面做出过尝试。
对于国际化的新联想来说,最终的目标,是希望找到一片蓝海。但是,要达到这片区域,不可能绕过差异化和低成本的阶段。
而戴尔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能够有效的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环境中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并不模仿任何一个PC公司的办法,而是重新在产业链中寻觅利润薄弱点,从那里寻找利润。对戴尔来说,这个利润点就是流通环节。
尽管联想在中国依靠分销取胜,但在一个新的环境面前,它必须需要改变一下中国式思维。
事实上,对于联想来说,创新并不只是将PC变得更加时尚化,因为那些别人也很容易做到。它更需要的,依然是战略创新。
这需要杨元庆率领的团队在战略上做出更多的尝试,这包括,吸纳和融化戴尔式的管理思想,创造出属于全球化联想的战略。
尽管在业务上,联想能够做到迅速盈利,但如果要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公司,战略上的突破、打破产业化的边界、不断寻求无竞争的市场,依然是联想无法绕开的难题。
阿梅尼奥的到来,意味着杨元庆正在重新审视戴尔。如果只是在中国市场,他不会这样想。
看上去,戴尔也是一个PC厂商。事实上,他是一个IT服务商,它出售的并非电脑,而是服务。
2003年春天,联想的多元化失败了。但是,多元化不是蓝海战略的唯一选择,那也并不代表蓝海战略的失败,那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