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报道称,宏?在大陆已开始传出营运佳绩,宏?董事长王振堂表示宏?在大陆笔记电脑本市场的排名,今年第一季度今年下半年有望从去年第四季的第六名进入到前三强。不过,目前为止,王振堂所说的去年第四季第六名暂未得到权威数据的证实。
按照宏?的说法,自从去年第四季度在大陆改采新的经销模式以来,宏?笔记本电脑销量有了倍数的成长,去年第四季宏?笔记本电脑销量约5.7万台,预估今年第一季在大陆的笔记本电脑销量逼近11万台。
由于没有公布数据的来源,我们故且抛开宏?公布的数据的可靠性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王振堂对宏?的信心背后应该有一定的业绩数据作支撑。不过问题是,摆在王振堂面前这份报表背后,是什么推动了业务上升。
仔细观察发现,宏?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上扬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国内笔记本价格策略的调整。在去年以前,宏?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一直比较高,用户基本上是望而止步,自实施新经销模式后,价格策略也暗中调整,宏?笔记本电脑渐渐蜕去“高价暴利”的外壳,销量开始走上正轨。
值得注意的是,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宏?也调整了运营成本,把大陆的运营成本由原来占全部成本的10%下调到6%。调整经销模式后,急需重新布局之时,宏?削减运营成本的举动令人费解。不过,当把削减运营成本与下调产品价格这两个举动联系后,便会发现宏?下调运营成本背后的动机――为了支撑价格下调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宏?通过压缩运营开销来缓解。
这种“左手换右手”的资源转换策略,可以使其产品的价格因此下降5%左右。显然,5%对于宏?极其倚重的渠道来说,是很吸引的。在宏?的新经销模式理念里,渠道的支持力度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成败的关键,5%左右价格空间可令渠道有更灵活的空间,鼓励渠道做大宏?的市场。
然而,施实这种策略,宏?却要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尴尬――市场营销推广欠缺,品牌知名度裹步不前。事实上,在大陆市场,知名度不高一直是阻碍宏?步伐的重要因素。然而,宏?却进一步减弱营销推广投入,无疑是在“杀鸡取卵”。可以说,这种“蹩脚”的战略不会推动宏?的持续成长,而这次业绩的回升也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当宏?的价格下调见底,市场对宏?的价格疲惫后,成长必然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