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2.80目录:图书,国学,经部,易类,
品牌:梁韦弦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齐鲁书社
·ISBN:7533311973
·条码:97875333119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主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
《周易》与其他古代典籍的不同是它不仅有着用于占验的古奥晦涩的文字语言,还有一套与这文辞相关的、极为严密的、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这就是《周易》成为后世诠释者理解和解释无穷的源泉和永恒的母体关键之所在。
媒体推荐
后记
本书《程氏易传》部分的文字校勘,以《四库全书》之《伊川易传》为底本,以清康熙二十五年吕留良刻本《二程全书》之《伊川易传》、《四库全书》之《周易折中》的《程传》部分及清同治五年李鸿章题跋之《程氏易传》刻本为校本。同时,参考吸收了19印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孝鱼先生点校的《二程集》之《周易程氏传》的校勘成果。引用该本校注时,皆以“《二程集》某字下小字注作某”为标明。校注中凡云“覆元至正本作何”之文字亦为引用王注的文字。凡所引校注皆保留其原貌。此外,则为我所作的校注。王校本已做得很细致,但我的这次校勘还是校出了一些异文,其中一些对《程传》内容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本书《程传》的标点,主要参照的是同治五年李跋本的句读,有些地方做了改动调整。中华书局{二程集》之《程传》的文字和标点已很精严,但仍难免有个别疏漏之处。如坎卦《象传》之《程传》部分的“必使民熟于闻德,然后能从”之“从”宇,即因繁体字中与前后之“后”字形近而误作“后”;震卦卦爻辞及传文中之“匕鬯”之“匕”皆因形近致误作“七”。标点如:小过上六爻《象》文之《程传》显应断为“过已亢极,其凶宜也”,却误断为“过已亢,极其凶,宜也”。我讲这些,只是想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尚有一些拾遗补漏的意义。
在古人的易著之中,先秦儒家《易传》之外,业师金景芳先生最推重的即王弼《周易注》与《程传》两种,故这两种书也是我相对较为熟悉的。本书的导读部分,是以业师关于《周易》及《程传》的主要看法为指导思想并结合我的一些体会写成。吕绍纲先生曾是金老的助手。在我读博士时吕先生和大师兄陈恩林曾为我们授课,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吕老师关于程、朱易学的比较研究,对我作《程传》导读有很大启发。朱伯崑先生是我景仰的易学前辈,先生所著《易学哲学史》中关于《程传》的论述,显然是我们研究程氏易学必须参考的成果。要之,虽然导读当中有我关于程氏易学的一些研究体会,或者说有一些与前辈学者不尽相同的看法,但前辈们的成果是我们所做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
十余年来,我写了一些关于《周易》研究方面的东西。回想起来,这除了与业师金景芳先生的影响关系最大之外,又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诸位师友的影响分不开。刘大钧先生曾多次邀我参加海峡两岸与国际易学学术讨论会,今林忠军先生又盛情邀我撰写此书。对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诸同志为繁荣祖国学术所做的贡献,我深感敬佩。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严茜子同志。为了保证本书的质量,严茜子同志以我所采用的底本和校本,将《程传》部分认真重新核对,纠正了数处很不易发现的文字和标点错误,使这部书更加完善。其学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令人尊敬。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的刘奉文同志在我选择《程传》的校本时,利用他的业务专长为我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我深表感谢。
我的硕士生,现任教于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奚亚丽同志,不辞辛劳,认真细致地为本书做了前二校的工作,于此特致谢意。
梁韦弦
2003年3月10日
目录
题词
总序
导读
一、程颐和《程氏易传》
二、程颐的《周易》观
三、《程氏易传》的易学方法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要之,《周易》经文之中本有义理,或者说义理亦乃《周易》本有之义。也就是说,先秦儒家《易传》与《伊川易传》之阐发《周易》义理,实际上并非只是“虚说”与“譬喻”,还是与《周易》本经有密切联系的。
事实上,先秦儒家《易传》和《伊川易传》是在肯定《周易》为卜筮之书的前提下强调其中的义理的,或者说,承认《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强调的不是占筮之术而是其中的义理。
《系辞传上》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筮者尚其占”,说的就是占筮乃易之道。从《系辞传》的许多说法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否认易乃卜筮之书。但作者又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角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由《系辞传》类似说法看,作者以为象、辞并重而尤重辞,虽亦以卜筮为示人吉凶之道,而尤重观象玩辞,以为存亡吉凶之理是不必占而“居可知”的,易之吉凶道理“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是以明理为首义,以观象玩辞尤以玩读其彖辞为基本的方法,已明显表现出不尚占筮的倾向,即强调的是读《易》以明理。《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系辞传上》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这些说法关于圣人作《易》宗旨及《易》之为书的性质内容的看法应该说已是对《周易》经文思想的升华,或者说是对《周易》本经所呈现的思想倾向加以突显和扩张,这种认识已远远高出经文的思想蕴义。也就是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没有去发展《周易》的占筮术,而是着力发展了其中包含的义理,将其作为一种讲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