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产手机当下的日子很难过,但“电话机大王”侨兴集团董事长吴瑞林却决定逆市而动,并且在加紧研制自己手机芯片。
“掌握核心技术很难,但并不是说这个就不可能实现。”6月25日,吴瑞林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手机企业关键的芯片部分,仍然是从国外进口,而事实上,许多中国“海龟”已经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但他们缺少相应的开发资金。
据吴瑞林透露,侨兴已经决定投资北京一家手机芯片企业,并谋求控股,“具体事宜目前正在洽谈中”。
“洋手机3000块有人买,为什么却不愿买国产1500块的?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吴瑞林认为,消费者的这种不信任背后,是由于国产手机长期忽视核心研发,产能过剩又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最终伤害了自身,只有关键部分实现国产化,成本和竞争力才能上去。
吴瑞林还透露,侨兴之前曾跟韩国一家公司合作搞芯片,但花了5年时间后,开发出来的却是低档技术,只能用在35美元的手机上,后来无奈将其卖掉。
事实上,侨兴从进入手机行业开始就做研发,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惠州、深圳、上海和北京有了四个研发中心。
自2004年以来,在诺基亚等洋品牌的反攻下,曾经风光无限国产手机阵营相继陷入泥潭,市场份额从半壁江山急落到30%左右。
而在去年大部分国产手机的惨淡经营中,侨兴旗下的中电与联想、中兴手机一起,成为少有的几家盈利企业。据了解,与行业15%的毛利率相比,中电的毛利率在30%左右。另外,根据侨兴环球6月20日发布的2005年财报,侨兴环球净利润3100万美元,比2004年同比增长987%,其中,中电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利润。
6月25日,吴瑞林还高调宣布了“侨兴系”手机今年的布局。自上周侨兴集团旗下的惠州侨兴电信工业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GSM手机牌照(侨兴COSUN)后,“侨兴系”手机已经拥有“中电CECT”(GSM和CDMA)和“侨兴COSUN”双品牌。侨兴集团也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拥有3张手机牌照和2家手机公司的民营通讯企业。其中,中电品牌将继续由其大儿子吴志阳掌管,侨兴品牌则由二儿子吴志忠掌管。
吴瑞林的设想是,1/3的手机在国内渠道销售,1/3的手机会在国内捆绑销售,另外1/3的手机会出口海外。中电品牌继续走中高端路线,侨兴品牌要主要走运营商定制和海外市场,并瞄准正在发展中的二、三线市场,定位在中低端。
“做电话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跟国内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国外的印度、俄罗斯、泰国等运营商开始了合作。”吴志忠认为从电话机到手机的“移植”会很顺畅,而今年初,侨兴已经与国外多家运营商签订了3500万美元的“侨兴”品牌的手机销售订单。
吴瑞林表示,中电将于今年第四季度,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计划筹集1.5亿美元,所融资金主要用于3G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