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精美图文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报价¥8.40|图书,国学,经部,总类,钟雷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8.40
目录:图书,国学,经部,总类,

品牌:钟雷

基本信息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ISBN:780699226X

·条码:9787806992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丛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的编著,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称是因为“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盂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但主要的,还是受天下大一统这个大趋势、大潮流的刺激,综合各家之长,为秦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提供理论依据。书成之后,吕不韦曾将它“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可见吕不韦对该书的自信。

《吕氏春秋》全书共二十六卷,由入览(六十四篇)、六论(三十六篇)、十二纪(六十篇)组成,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从形式上看,纪、览、论篇数都有一定,十分整齐;从内容的编排上看,也自成体系。现在的形式,是十二纪在前,八览居中,六论居于最后。因十二纪的篇名以月令为首,故称《吕氏春秋》;又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后人也把这部书叫做《吕览》。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兼收墨、法、名、农、阴阳、乐、兵各家言论,保存了先秦各家各派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既有各家的精华,也有各家的糟粕,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农桑、数术、天文、历法、教育、音乐、礼制、养生等诸多方面,还保存了古代许多遗文轶事和学术资料,所以从东汉班固起,把它列入杂家,是研究先秦学术、历史的重要资料。

《吕氏春秋》在写作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常以议论发端,再摆事实,引比喻为例证,最后回复立论。首尾一贯,条理分明,语言简练,说服力强,在说理中多用寓言故事,生动形象。但由于这部书是集体著述,所以文字风格并不统一。

媒体推荐

书评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集合门客集体撰写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人,原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因而进行政治投机,数次入秦游说秦太子安国君的爱妃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就认异人为子,改名予楚,后立为太子。公元前250年子楚继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三年后,庄襄王死,年幼的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继任相国。食邑有蓝田十二县十万户,门客三千,家僮万人。秦始皇亲政后,吕不韦因嫪盖谋反事受牵连被免职,后又迁蜀,途中饮鸩自杀。

目录

孟春

本生

贵公

去私

孟夏

劝学

尊师

诬徒

用众

季秋

顺民

知士

审己

精通

季冬

士节

诚廉

不侵

有始

应同

去尤

听言

谨听

务本

谕大

慎大

权勋

下贤

报更

顺说

不广

贵因

察今

先识

观世

知接

乐成

察微

去宥

正名

审分

君守

任数

勿躬

知度

慎势

不二

执一

审应

重言

精谕

离谓

淫辞

不屈

应言

离俗

高义

上德

用民

适威

为欲

贵信

举难

恃君

长利

知分

召类

达郁

行论

骄恣

观表

慎行

无义

疑似

壹行

求人

察传

贵直

直谏

知化

过理

壅塞

原乱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8.4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