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无形的专利屏障正在国产手机厂家面前竖起,伴随着国产手机阵营日益壮大,手机专利危机也一步步逼近,洋手机巨头的专利“枪口”随时都有可能对准国产手机,国内厂家日益增加的手机出口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第一财经日报》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中兴、华为、TCL等少数几个手机厂家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大部分手机厂家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专利拥有的数量与跨国企业相比,也少之又少。
现状
根据商务部3月初发布的2005年中国手机出口的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手机出口2.28亿部,比2004年增长56%,出口金额达206.35亿美元。电信分析师指出,国产手机总出口量在1000万部左右,相比2004年增长了近 100%。
“国产品牌出口的绝大部分来自波导,2005年波导实现手机出口611万部,占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的60%以上。”波导新闻发言人邓敏芳说。
然而,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后却发现,国产手机第一出口厂商波导,发明专利12条,实用新型专利5条,外观设计11条,这与出口第一的销售量似乎不成比例。
对于出口随之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波导表示,目前采取合作方式以避免专利人提出征收请求。比如采购了摩托罗拉和飞利浦芯片,因而避免了其对波导海外销售手机进行刁难。
“波导现象”并不是独有。TCL通讯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由于阿尔卡特的所有手机专利都归了TCL,为TCL手机出击海外市场带来了很大便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创维、金立、国虹、侨兴等手机新军的专利数都在20个以下,大部分集中在外观专利上。国内大厂的情况相对好一些,夏新的2G手机专利有42项;TCL拥有100个左右手机专利;康佳手机去年申请了90多个专利;中兴通讯拥有的手机专利已经超过350项,其中2005年专利数申请数量突破了200项,主要是发明专利。
危机
目前来看,国内手机行业并未爆出大的知识产权纠纷,的确令人感到庆幸,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因为国内手机出口区域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康佳手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康佳手机主要是低端手机出口,出口地在非洲、中东和俄罗斯,所以不会有太多问题。
记者了解到,除了TCL、波导、中兴、夏新等少数国内大厂的手机已经出口欧洲和美国,大部分国内企业的手机出口地仅局限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出口的产品也大部分是帮人代工,或做 OEM。
“在手机行业中,包括诺基亚在内的国际厂商在欧美部署了大量的2G手机专利,成为中国厂商走向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指出。据了解,中兴通讯已经配备了几十名专职的知识产权律师处理公司知识产权事务,其中,2005年用于手机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护的资金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国内厂家被问及研发投入时,均表示将投入几千万元,而对于知识产权的投入时,仅表示有专人负责。
一位国产手机厂商研发负责人表示,大多手机厂商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有些归属法务部,有些则直属总经理办公室。理论上,知识产权工程师与研发人员配置应该形成一定比例,但目前没有一家国内厂商这么做。
此外,手机厂商往往对外宣布拥有数百人的研发队伍,但其中真正从事自主创新的人微乎其微,大部分从事的是现有产品的改进和优化,同时还要承担产品的测试工作,“称之为技术人员可能更合适”,上述研发负责人说。
赛迪顾问公司分析师蒋利峰指出,目前国内厂家的手机出口量还不算高,且集中于低端产品,对跨国公司难以构成威胁,因此他们并未认真对待专利问题;国内利润较高的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一旦国内企业出口量剧增,并打入高端市场,专利问题很可能被重新提上前台。
蒋利峰还称,如果国内企业出口低端手机产品的量增大,未来面临的危险更大。“目前手机价格竞争已经白热化,国内手机出口一般都在100美元以内,如果国际大厂大范围征收3~5美元,甚至更多的专利费。国产手机的利润空间将所剩无几。”蒋利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