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电信行业似乎平静得有些沉闷,尤其是在中国,除了关于3G牌照的“猜谜游戏”之外,鲜有亮点出现。然而就像大自然中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一样,表面的平静之下,全球和中国的电信行业正在酝酿一场10年来最大的转变。
截止到2005年10月,我国电信业务的收入增长率为11.6%,低于同期15%左右的名义GDP增长(没有剔除物价因素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包括运营商在内的电信企业的收入计算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从2003年开始,这已经是连续3年电信行业的增长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从1991年到2000年,电信业曾经以平均41%的速度高速增长,超出GDP增长速度4~5倍。“尽管不能说饱和,但目前国内电信业的确进入了缓慢增长期,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一去不复返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舒华英说。
中国市场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市场的缩影。在固定通信市场,最近两年,受VoIP和移动的双重替代,固定通信企业陷于收入增长缓慢的困境已无可置疑。而这种困境也正在逐渐蔓延到无线通信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移动电话市场已相对饱和。欧洲的渗透率是99%,北美是67%,日本市场是70%。中国的情况大致相同,截止到2005年10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了3.83亿,渗透率29.7%,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渗透率超过80%。
因此,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市场趋于饱和或者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怎样继续寻求盈利的增长?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在过去的十年中,电信行业的增长模式相对简单,基本上是单纯追求用户增长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运营商手中的现金流充足。当增长放缓以后,电信运营商首先想到的便是财务驱动上的增长,在原有的市场上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增长速度。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购并、整合、融合”成为电信业几个最为炙手可热的字眼。一年半前Cingular成功竞购AT&T无线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现金收购案,并一举成为北美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紧接着西南贝尔电信公司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前母公司AT&T剩下的股份,完成了从一家地区性的市内电话运营商到国际性电话运营巨头的转变。不久前,Verizon通讯公司以67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另一家长途电话巨头公司MCI,从而得到了MCI的大型企业及政府客户。
反观国内,虽然没有发生并购事件,但运营商整合的传闻始终没有断过。抛开政策因素,追求范围经济也是关键驱动力之一。国内的运营商除了中国联通之外,都不是全业务运营商。在日渐增加的竞争压力之下,尤其是固网运营商,必须通过在原有的市场上扩大经营范围,达到降低成本,实现增长的目的。很多业内分析家预计:通信行业的并购浪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
除了本土购并之外,跨国购并也是2005年的重头戏之一。今年,中国运营商向海外拓展的步伐明显提速。2005年10月21日,中国移动正式宣布,以每股4.55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第四大移动运营商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收购总估值约33.84亿港元。加上之前中国移动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时的惜败以及中国联通在澳门开通CDMA网络等海外拓展事件表明,中国运营商已开始国际化尝试。
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
财务驱动的购并、整合虽然在过去一年中成为业界的一个重要趋势,但电信行业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只是转型的第一个层面。而业务和商业模式的改变才是电信业找到新的增长点的本质。
尽管业界一直期盼的“杀手级”应用始终没有出现,但新业务开发已经关系到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命运。电话早已不是仅仅提供通话功能而已。爱立信在全球做过一个调查:绝大部分人认为,上班没有带手机比没有带钱包更麻烦。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功能都可以整合在一部手机里,比如支付、收发邮件、听音乐等等。电信之外的其他产业的价值其实都可以融合到电信的产业链里,无形中电信产业的规模就会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规模大了,电信企业自然获得了新一轮增长的机会。
于是应用和业务创新成了今年整个行业的一大热点。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今年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Triple Play”(三重播放),即终端用户只需通过一条宽带接入线路,即可享受多种不同的业务,包括基本的语音业务、数据下载业务和视频业务,而所有的费用在一张账单上列出。移动运营商马上跟进推出了所谓“四重播放”的概念,即语音、数据和视频都可以在移动网络上实现。传统的电信设备商也在应用上绞尽脑汁,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推出了全面的企业移动解决方案。另外,像IPTV、手机音乐、定位等应用都是今年运营商和电信厂商极力推进的新业务方向。
网络融合带来了业务整合,从而也会引发商业模式的融合和改变。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带来了Google、MSN等新的商业模式,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又促生了Ebay、Skype等崭新的赢利模式,其实电信还有一个扩展方向是媒体内容广告。对于现在的运营商来说,最大的资源可能不再是一张电信网络,而是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美国有些运营商已经在做尝试,即给一些价格敏感的客户提供免费的通话时间,但代价是收听相应的广告。全世界每年有接近40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对于电信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有些运营商对新商业模式的摸索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范围。DoCoMo注资了日本某家银行,发布了具有“移动钱包”功能的3G手机,这款手机不仅具备所有通常手机具有的通信和数据功能,而且还能够像信用卡一样用于ATM提款机和进行刷卡交易,甚至能够提供住房按揭等银行服务。DoCoMo涉足银行业务的优势也同样在于其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
网络演进
开发新业务、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网络能力的不断提高。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决定着电信行业的未来方向。
固定电话的普及带来了电信行业的第一次持续高增长。10年前,把固定电话线剪断,将手机放在兜里,带来了第二次高增长。今后,如果能把宽带的“线”也剪断,能够经济有效地提供随时随地的高速宽带服务,那将带来电信行业的第三次高增长。现在看来,3G网络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和能力。毫无疑问,在过去的一年中,3G网络的演进速度也是很值得关注的。2005年,3G在全球的部署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据3Gtoday.com统计,截止2005年11月,161个3G网络已经在全球71个国家得到部署,截止到2005年9月,3G用户超过2亿人。而在一年前,只在48个国家开通了118个3G网络,用户数为1.32亿人。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升温和运营模式的成熟,全球3G市场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HSDPA(WCDMA增强型技术)是今年网络层面上的热点技术之一,有望在2006年步入商用化阶段。日本的Vodafone在2005年3月宣布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HSDPA试验网。2005年10月18日,Cingular Wireless在美国达拉斯/沃斯堡的UMTS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至HSDPA,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家通过商用HSDPA网络提供业务的运营商。面对这一可以令3G网络提供更高速度的新技术,各大设备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投入了极大热情,HSDPA成了今年各大展会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在这一业界公认的代表WCDMA演进方向的技术上,中国的设备厂商并没有被甩下。在2005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2005年世界3G大会上,华为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SDPA芯片新一代基站,标志着华为已经拥有了HSDPA端到端商用解决方案。中兴则展示了完全基于WCDMA商用终端的HSDPA业务。
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通信业仍然沉浸在3G牌照的“猜谜游戏”中,这个游戏从年初一直玩到年末。2005年12月19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的决策时机已到。”这样的表态,使得人们对于2006年3G在中国的落地增添了几分期待。
对于3G的等待和观望,使得2005年中国电信市场的整体投资下降,各电信设备商经历了“最冷”的一个冬天。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进入2006年,中国3G将进入启动期,随着3G试验网的初具规模,3G的网络建设将逐步放量。
2006年,全球电信业仍然处于转型期,并购整合将继续,网络演进仍然会高速增长,但决定整个行业何时能够完成转型的最关键因素将是新业务开发和新商业模式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