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曾专门为此召开了内部会议,甚至有人提出,干脆公开发文,禁止那些未得到地方广电授权的运营商在地方开展IPTV业务。但由于意见不统一,并未形成最终决议。
继泉州广播电视局公开叫停IPTV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又一家地方广电对IPTV出手设限。此次,行为主体升格为省级广电――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下称浙江广电)。
记者从接近国家广电总局的设备商人士处获悉,“泉州事件”(详见本报1月9日《泉州广电封杀IPTV第10天:上海文广主动换标》)之后,广电总局曾专门为此召开了内部会议,甚至有人提出,干脆公开发文,禁止那些未得到地方广电授权的运营商在地方开展IPTV业务。但由于意见不统一,并未形成最终决议。
浙江广电推广“宁波经验”
1月10日,浙江广电发出“要求加强IPTV业务管理”的通知,通知中称,即使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TV业务资质的单位,要在浙江省范围开展IPTV业务,也必须经地方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并重新得到广电总局认可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
有趣的是,在强调上述意图之前,浙江广电还举出了旗下宁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称宁波广电)叫停IPTV的成功范例,并且号召各地学习“宁波经验”。
为上级部门全省发文“嘉奖”的宁波广电,近日针对宁波电信公司在宁波市区开展IPTV宣传、安装活动,责令宁波电信公司立即停止该项业务。
浙江广电将宁波广电《关于停止开展IPTV宣传安装活动的通知》转发给各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求各地加强IPTV业务的管理,发现类似违规问题,“及时汇报”,并“积极妥善处理”。
距离泉州封杀IPTV仅仅半个月时间,但事态已经急剧扩散。而对IPTV“说不”的行为主体,也从地市级广电升格为省级广电,影响面更加广泛。
在浙江广电的这份公告中,虽然与其较之泉州广电委婉了不少,但却将宁波电信公开点名。而“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TV业务资质的单位”指的是谁,当然也不言而喻。
广电系统“拖”字诀
目前,围绕着地方广电、电信公司、上海文广等各方的利益和力量博弈,业界都把目光转向了国家广电总局。
1月11日上午,记者联系到广电总局新闻办,对方表示并未掌握总局方面向地方广电下发文件,要求限制IPTV的相关信息,并建议记者联系社会管理司。但社会管理司方面则表示,未见到正式批文不能接受记者采访。
有接近广电总局的设备商称,泉州事件被广为报道之后,广电总局曾专门为此召开了内部会议,但由于意见不统一,并未形成最终决议。
一位参会人士透露,此次会上总局方面甚至有人提出,干脆公开发文,禁止那些未得到地方广电授权的运营商在地方上开展IPTV业务。不过,这一意见由于担心矫枉过正最终未能通过。
IPTV独立观察人士张彦翔表示,地方广电的行动将使IPTV陷入“拖”字泥潭,“打乱IPTV的市场部署,为数字电视的市场拓展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市场既成事实来消弭竞争对手的现实威胁”。
张彦翔认为,一旦此种通知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将是对IPTV牌照制度的极大挑战,甚至是公开否定。上海文广高层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公开表示,正在请求广电总局出面协调。
电信运营商方面此时则显得保守而谨慎。记者联系到宁波电信方面,对方表示对所有违规开展IPTV宣传和安装的说法完全不知情,目前是否仍在进行IPTV业务也无可奉告。
张彦翔分析,对电信来说,现在适合内里筹划,静观其变,看广电总局和地方广电、上海文广三方的对话协定之后再谋求良策。而广电总局目前决策的悬而不决,其实也是电信运营商为自己的IPTV争取合法身份的良机。
不过,记者1月11日致电宁波电信10000客户服务热线咨询,其客户代表称:目前仍能办理IPTV业务,留下拟报装的固定电话即有专人在24小时之内联系,并称机顶盒价格在600-1000元左右,而IPTV费用因属新推出业务还没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