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5年,以色列的VocalTec公司推出Internet Phone以来,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网络电话已经开始跨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VoIP的3个发展阶段:问题阻碍发展
最初的网络电话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的,其应用范围仅限于PC和PC间的通话。
再后来,随著宽带网络的普及和相关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网络电话也由单纯的PC到PC间的通话模式,发展到IP to PSTN、PSTN to IP及IP to IP等多种形式。
到今天,企业级通信应用已成为推动VoIP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们分析清楚企业级通信应用的需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过头来,看看VoIP技术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VoIP技术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到1999年。在这一阶段,VoIP技术和应用的的主要特点是:在应用上,主要是在企业网、互联网上小规模地提供初级的语音通信,通话质量无法保证。这期间使用的信令控制协议主要是H.323v1/v2、MGCP等,不与电信网互通;或者通过企业网关作为用户接入电信网络。
第二阶段:1999年到2005年。在这一阶段,商业应用模式逐渐发展成熟,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可以提供组建大规模商用VoIP长途业务网的厂商,为公众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的长途话音通信服务。采用的主要协议为H.323v4+H.248,可与传统电信网实现网间互联互通。同时,H.323协议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无法满足企业级市场的应用需求。比如,对企业用户而言,昂贵的初始设备投入,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应用障碍。
宝诺BN2000 IP-PBX服务器第三阶段:从现在开始是VoIP发展的第三阶段。为了得到更普及的应用,这个阶段将主要解决第二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服务内容/品质的问题和初始投资的问题。VoIP要想真正走进企业级应用市场,必须首先要完善自身,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必要的改进:
1.服务品质:这是由PSTN过渡到VoIP、IP PBX取代PBX的最基本的要求。这里的服务品质,主要是要求系统可以保证达到语音传输的最低延迟时间(400毫秒)和QQS等。
2.高可用性:虽然VoIP已成必然趋势,但与传统的PSTN相比,在成熟度、稳定性、可用性、可管理性,乃至可扩展性等方面,仍需加强。
3.开放性及兼容性:面对企业级市场,VoIP当前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开放架构下,能够达到各家VoIP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互通与兼容,以及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互通性。
4.多媒体应用:与传统PSTN相比,VoIP最大的特色及区别,就在多媒体应用上。多媒体应用将是VoIP产品在协议的标准化之后,最大的卖点。
SIP vs H.323: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上面这些问题,首先应该从“思想”入手,也就是VoIP解决方案采用的协议。目前市场上的VoIP产品采用的协议,主要有H.323和SIP两种。虽然目前产品仍以H.323的产品为多,但是SIP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市主流。这是VoIP技术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必然。
H.323和SIP设计之初都是作为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它们能实现的信令功能基本相同,也都利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但两者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这是因为相关的两大阵营(电信领域与Internet领域)都想沿袭自己的传统。H.323是由国际电联提出来的,它企图把IP电话当作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电话,只是传输方式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而SIP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 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较其他应用(如E-mail等)增加了信令和QoS的要求。H.323推出较早,协议发展得比较成熟;由于其采用的是传统的实现电话信令的模式,便于与现有的电话网互通,但实施起来相对复杂得多。SIP则借鉴了其他 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有其突出的优点。
首先,SIP属于应用层协议,基于文本的消息编码,独立于较低层的传输协议,通过代理、重定向功能支持用户的移动性,易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而H.323采用基于ASN.1和压缩编码规则的二进制方法表示消息。因此,SIP对以文本形式表示的消息的词法和语法分析就比较简单。其次,SIP的会话请求过程和媒体协商过程等是一起进行的,因此呼叫建立时间短。而在H.323中,呼叫建立过程和进行媒体协商的信令控制过程是分开进行的。最后,H.323为实现补充业务,还需定义专门的协议,如 H.450.1、H.450.2和H.450.3等;而SIP只要充分利用已定义的报头,必要时对头域进行简单扩展 就能很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最后,H.323采用的是集中、层次化的控制。而SIP类似于其他的Internet协议,设计上是为分布式呼叫模型服务的,具有分布式的组播功能。
细节方面,H.323并不支持组播(Multicast)协议,只能采用多点控制单元(MCU)构成多点会议,因而同时只能支持有限的多点用户。H.323也不支持呼叫转移,且建立呼叫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采用H.323协议的IP电话网络在接入端仍要经过当地的PSTN电路交换网。
而SIP同时支持单播(Unicast)及组播功能,换句话说,使用者可以随时加入一个已存在的视频会议之中。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页面或其他超文本连结之中,用户只需用鼠标一点即可发出呼叫请求。
所以与H.323相比,SIP具备了快速建立呼叫与支持电话号码传送等特点。
第二代VoIP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协议上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产业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现在,业界已经开始从“思想”上有所认识。很多知名的企业,包括微软,都开始大力支持SIP.
企业用户:我的SIP解决方案在哪里?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方面,企业级通讯市场蓬勃发展,渴望优秀的VoIP解决方案。而另一方面,眼前的现实是,在SIP技术的支持上,Cisco等传统大牌还是刚刚起步,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第二代VoIP解决方案上。那么,谁来服务企业用户这个市场?谁会给他们提供优秀的基于SIP的VoIP解决方案呢?
2006年初,来自美国的一家专业的VoIP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宝诺(Boro Networks)公司悄然登陆中国。他们带来的是经过多年精心自主研发,完全基于SIP的全套企业级VoIP解决方案。
记者从宝诺公司副总裁张富华那里了解到,宝诺公司的创始团队在Bell 实验室、AT&T、TRW 、Bellcore等知名通讯企业的累计工作时间长达100余年,对VoIP技术的发展有着独到的前瞻力。所以,他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完全面向第三代VOIP,所以产品都是基于SIP协议标准。
对于基于SIP协议标准的VoIP解决方案的优势,张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在全国有几十万人员。那么采用基于SIP的VoIP解决方案,初始投资只有目前知名厂商第二代VoIP解决方案的50%!而经过6~9个月的应用,就可以完全收回初期建网投资。
而且,宝诺公司的解决方案在保护客户原有网络建设投资的基础上,还着眼于解决客户对移动通信的需求,更多的支持SIP的双模手机将为未来企业通信应用的移动特性铺平道路。
附:
全面、完整的宝诺SipEverest VoIP解决方案由下述产品构成:
。BN2000 IP-PBX服务器――功能齐备的企业级SIP IP-PBX.
。BN1000媒体网关――SIP数据包与PSTN间的媒体转换器。
。BN300 SIP电话――企业级SIP电话。
。BN400软电话――在PC上运行的SIP软电话。
。BN1500会议桥――企业级SIP会议桥。
BN2000 IP-PBX服务器是基于SIP标准的,高性能、低成本的企业级IP-PBX服务器。BN2000 IP-PBX高度集成了语音信箱、自动接线员、基于中文Web界面的配置管理等多项功能。新的应用前景和优势还包括:XML应用、即时通信、用户状态服务、视频会议、无线电话和移动性(着眼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的通信)。
而作为SIP数据包与PSTN之间的媒体转换器,BN1000媒体网关提供了E1/T1/FXO/FXS借口,让VoIP与PSTN的连接变得异常简单,并在二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操作性。BN1000也可以用来支持企业VoIP与传统PBX之间的连接。BN1000媒体网关是宝诺BN2000 IP-PBX的最家拍档。
BN1500则是一款基于SIP的企业级会议桥产品,安装容易,运营简单。可提供30~300用户的可扩展性。它为企业的IP-PBX增添了强大的电话会议功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宝诺公司的产品还包括BN300 SIP电话机和BN400软电话。后者是基于SIP标准,在PC上运行、使用的软电话。
宝诺公司的VoIP 解决方案与传统TDM PBX和其它基于SIP的设备间都具有优秀的互操作性。该方案可以多种方式灵活部署,它既能为单点办公室提供1000用户以内低成本、功能齐全的独立IP语音系统;也可以扮演多点PBX的角色,为通过IP数据联网的企业总部和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提供支持。多个BN2000 IP-PBX服务器可组建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利用BN2000的体系结构,大型企业可以将系统主功能(呼叫管理、配置、语音信箱等)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器。这样,在保持卓越性能的同时,系统还获得了具高性价比的可扩展性。
此外,宝诺为客户配置升级提供全面支持,从而保护了客户对BN2000解决方案的原有投资。宝诺各地区的售后服务部门将为所有宝诺产品提供强大的当地支持。宝诺会即时处理所有维护事宜(如硬件、软件、OS、功能、本地化中文界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