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49.30目录:图书,国学,子部,道家,
品牌:陈鼓应
基本信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1043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7100042712/9787100042710
·条码:9787100042710
·版次:2007年7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道典诠释书系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该书是对《庄子》的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修订再版,采用横排简体字,并吸收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为根据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郭庆藩《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并附有郭嵩焘和他自己的意见。《集释》原根据黎庶昌《古逸丛书》覆宋本,王校又根据《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明世德堂本、《道藏》成玄英《疏》本以及《四部丛刊》所附孙毓修《宋赵谏议本校记》、近人王叔岷《校释》、刘文典《庄子补正》等书加以校正。本书凡有增补或删改原文时,均于“注释”中说明。
二、本书的“今译”依据“注释”,并参考目前已译成之中英文译本,为使译文畅晓与切近原意,别人译得好的语句我尽量采用。有许多地方与别人的译法不同,乃是出于我个人对《庄》文之解释观点所致。
三、本书“注释”部分花费的时间最多,经常为了一个词字或一句话,查遍于古注而找不到恰当的解释。注解之外,还要顾到考证校勘,例如篇“其心忘”,今本误作“其心志”;“不以心损道”,“损”字今本缺坏为“捐”字,古人依误字作注,因而常附会其辞。“注释”部分,我前后易稿多次,起初用白话文解释,然而发觉今注容易把前人的见解混成了自己的意见。为了表明今注有所根据,于是在后面又附上前人的注解。这样除了达到解释原著难句的目的之外,还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但有时要确定一个注解究竟出自于何人之手,还需做一番查证的工作,因为前人注书常互相因袭,把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混在一起而不加说明。例如清代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时而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抄录宣颖《南华经解》之处颇多。宣颖的注解简洁精到,很受近代人推崇,宣解中偶尔也可发现和林云铭《庄子因》注语相同处,进一步核对,可发现林宣之注受宋代林希逸《口义》影响很大,有时注文也直接引自《口义》。这样,要选注和标明出处,注释一段原文往往要花上许多时间,全书就这样牛步地工作了好几年才脱稿。
四、《庄》书极为庞杂,而杂篇中尤为杂乱。为了明晰起见,将全书标上数字号码以分章次段落。
五、本书注译时,除参考古今校注外,还参考英、日文和内地学者有关《庄子》的专述。本书的参考,只限于考据字义的解释,这是据于学术上的需要,不涉及政治思想问题。
六、本书撰写期间,值严灵峰先生先后印出《庄子集成初编》与《庄子集成续编》(艺文印书馆发行),使本书在注释工作上得到许多的方便。书稿出版之前,复蒙严先生阅正,甚为感谢。罗其云同学帮忙校对,一并致谢。
北京商务重排版说明
本书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1980年,在旅居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从事研究期间,对旧版作了大幅度修订,并交由北京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1995年略作修订,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重排。
此次出版横排简体字本,我又对书中所引资料进行校勘修正,对白话翻译及注文作了润饰。方便读者起见,《庄子》原文仍保留繁体字,而白话翻译、注释等使用简体字。近年学术发展甚速,庄子研究方面屡有新见。闲暇当对全书再作彻底修订,以不负读者及同仁多年的厚爱。
蒙杨德炎总经理支持,北京商务印书馆近年陆续出版了我的多种著述,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有关排印等各项事宜,获著作室主任常绍民先生等费心协助,一并感谢。
陈鼓应
2007年6月于北京海淀寓所
媒体推荐
序
修订版序
我接触《庄子》,是经由尼采和存在主义的引导。一直到现在,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庄子》仍是我最为激赏的两部著作。他们两者间的异和同,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尼采的“冲创意志”和庄子宁静致远的意境,对立而又并存地蓄藏在我心底。青年时代,我在写完《悲剧哲学家尼采》、《庄子哲学》(香港版改为《庄子浅说》)、《耶稣新画像》三本小书之后,大约从1967年开始,便将全部心力投入到《老》、《庄》的译注中,终于在1974年前后,完成了撰写工作。比较而言,老子的哲学思想较容易概念化,而庄子的哲学就较难将它系统性地概括把握,在《庄子》的诠释上我花费了比探讨《老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1966年开始,我的生命之旅就步入了一段坎坷之途,其间尤以1973年台大哲学系事件我之遭受波折为甚。由于多年钻研《庄子》,他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也逐渐内化,成为我内心世界的重要部分。每当人生跌入困顿之谷,庄子的理念总是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支撑我继续前行。
二十多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到庄子的哲学和智慧的可贵,进入庄子的世界,赞叹于他的思想视野的开阔、精神空间的宽广;也许是由于个人人生经历的缘故,我对于《庄子》文中表现出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使命感和悲剧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尤其是他的由“游心”心境所达致的美感经验和艺术情怀,令我心向往之,却力有不逮。
中国哲学的主体部分为宇宙论和人生哲学,其建构者主要是道家,道家的宇宙论在汉代《淮南子》中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而其本体论到魏晋有了突破性的建树。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的成就是空前的,在后代也是无人可及的。
“内圣外王”的理想是庄子首先提出的,而庄子的“内圣”之学,无论其心学、气论以及天人之学,都对后代哲学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可以说庄子的“内圣”之学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内涵和方向。个人深以为,庄子思想的原创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无人能及的。
本书自1974年出版后,不断地发现今译部分中的欠妥之处,但一直无暇修改。最近因病住院,在医院中根据王师叔岷先生的《庄子校诠》等著作,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感谢台湾商务印书馆为本书重排再版,令我可以稍解多年来对读者的负疚,也了却我的一件心事。
陈鼓应
1995年12月修订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9年8月校稿于台湾大学哲学系
编辑推荐
该书是对《庄子》的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修订再版,采用横排简体字,并吸收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为根据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郭庆藩《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并附有郭嵩焘和他自己的意见。《集释》原根据黎庶昌《古逸丛书》覆宋本,王校又根据《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明世德堂本、《道藏》成玄英《疏》本以及《四部丛刊》所附孙毓修《宋赵谏议本校记》、近人王叔岷《校释》、刘文典《庄子补正》等书加以校正。本书凡有增补或删改原文时,均于“注释”中说明。
二、本书的“今译”依据“注释”,并参考目前已译成之中英文译本,为使译文畅晓与切近原意,别人译得好的语句我尽量采用。有许多地方与别人的译法不同,乃是出于我个人对《庄》文之解释观点所致。
三、本书“注释”部分花费的时间最多,经常为了一个词字或一句话,查遍于古注而找不到恰当的解释。注解之外,还要顾到考证校勘,例如篇“其心忘”,今本误作“其心志”;“不以心损道”,“损”字今本缺坏为“捐”字,古人依误字作注,因而常附会其辞。“注释”部分,我前后易稿多次,起初用白话文解释,然而发觉今注容易把前人的见解混成了自己的意见。为了表明今注有所根据,于是在后面又附上前人的注解。这样除了达到解释原著难句的目的之外,还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但有时要确定一个注解究竟出自于何人之手,还需做一番查证的工作,因为前人注书常互相因袭,把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混在一起而不加说明。例如清代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时而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抄录宣颖《南华经解》之处颇多。宣颖的注解简洁精到,很受近代人推崇,宣解中偶尔也可发现和林云铭《庄子因》注语相同处,进一步核对,可发现林宣之注受宋代林希逸《口义》影响很大,有时注文也直接引自《口义》。这样,要选注和标明出处,注释一段原文往往要花上许多时间,全书就这样牛步地工作了好几年才脱稿。
四、《庄》书极为庞杂,而杂篇中尤为杂乱。为了明晰起见,将全书标上数字号码以分章次段落。
五、本书注译时,除参考古今校注外,还参考英、日文和内地学者有关《庄子》的专述。本书的参考,只限于考据字义的解释,这是据于学术上的需要,不涉及政治思想问题。
六、本书撰写期间,值严灵峰先生先后印出《庄子集成初编》与《庄子集成续编》(艺文印书馆发行),使本书在注释工作上得到许多的方便。书稿出版之前,复蒙严先生阅正,甚为感谢。罗其云同学帮忙校对,一并致谢。
北京商务重排版说明
本书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1980年,在旅居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从事研究期间,对旧版作了大幅度修订,并交由北京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1995年略作修订,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重排。
此次出版横排简体字本,我又对书中所引资料进行校勘修正,对白话翻译及注文作了润饰。方便读者起见,《庄子》原文仍保留繁体字,而白话翻译、注释等使用简体字。近年学术发展甚速,庄子研究方面屡有新见。闲暇当对全书再作彻底修订,以不负读者及同仁多年的厚爱。
蒙杨德炎总经理支持,北京商务印书馆近年陆续出版了我的多种著述,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有关排印等各项事宜,获著作室主任常绍民先生等费心协助,一并感谢。
陈鼓应
2007年6月于北京海淀寓所
目录
北京商务重排版说明
修订版序
前言
内 篇
逍遥游
齐物论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