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7.50目录:图书,国学,子部,儒家,
品牌:刘培桂
基本信息
·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259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33309731
·条码:9787533309732
·版次:2001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题咏371篇,分别录自孟子林墓、孟府,孟母林墓祠庙,孟母三迁处、断机堂,子思书院等处的历史石刻;明代成化本《孔颜孟三氏志》、嘉靖本《三迁志》、万历本《孟志》、天启本《三迁志》,清代雍正本《三迁志》、光绪本《重纂三迁志》,以及历代《邹县志》等有关书籍。
本书收录题咏的时限,起自汉代,截至清末。在这一时限内,上述石刻与史籍所载之关于孟子或与孟子有密切关系的孟母、子思的题咏,凡能见到者均全部收入。
本书在收集有关资料时,坚持采用原始出处的原则。凡既有石刻又有刊印者,一律采用石刻,或石刻已毁而刊印又有多种版本者,一律采用最早版本。
本书内容包括:拜谒亚圣邹国公墓留题、敬谒先师邹国公祠、驺弱孟子庙碑铬、太师右丞相过邹孟子之碑颂、首谒亚圣公题诗等内容。
媒体推荐
书评
邹,孟子故里。春秋时称邾、邾娄,战国时为邹国,秦汉时置驺县。后又称邹县,现在其境内设邹城市。这里有孟子的林墓、祠庙,还有孟母三迁处、断机处,子思作《中庸》处,子思书院、子思祠等与孟子有关的古代遗迹、遗址及纪念性建筑。如岗如阜的陵墓,桧柏掩映的殿庑,历尽沧桑的遗址,是历代人们凭吊、拜谒、祭祀孟子的圣地,也是学士文人对儒学寻根求源的圣地。人们前来凭吊、拜谒、祭祀孟子,总会为一种情感所驱动;而凭吊、拜谒、祭祀之后,又会使这种情感得到慰藉并进一步升华,以至感慨万千。这种情感的表述,题咏当然是最雅的形式。“邹城南去有名祠,满地丰碑满壁诗。”“题勒半穷凫峄石,可能写得七篇终?”这是拜谒者对孟庙题咏之多而发出的赞美与感叹。
然而,孟庙并不是在孟子殁后就有,而是在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由孔子45代孙孔道辅创建。当时,孟子虽再度受到孙复、胡瑗、石介三先生的推崇,但官方尚未认可。直到元丰六年
(1083年),才被追封为邹国公。随之,孟庙也由远离邹城三十余里的四基山孟子墓侧迁至邹城东郭。因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宣和三年(1121年)又由邑士徐祓等捐资,由县城东郭移至南门外道左,即今址。因此,在北宋之前是没有孟庙题咏的。但是,早在西汉,就有了对孟母的赞颂。这些赞颂,名日赞颂孟母,实由孟子而引发,在赞颂孟母中,也蕴含了对孟子的赞许。西汉刘向《列女传》中《孟子颂》曰:“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西晋左芬《孟母赞》曰:“断机激子,广以坟奥。聪达知礼,敷述圣道。”这是咏孟诗歌的萌芽。北宋题咏孟子的诗歌,也并非存于孟庙,而是存于尊崇孟子的部分学者、政治家的诗词文集之中。如,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作《孟子赞》,进一步肯定了唐代韩愈对孟子的赞誉:“醇而醇者,孟氏而止。”“较其大功,盖禹之比。”“孔子之后,一人而已。”王安石则吟出七绝:“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成为孟子千余年之后的知音。
北宋虽然创建了孟庙,然而人们对它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还未等人们诗兴作起,女真人便赶走了徽、钦二帝,邹县也就成了金朝的领地。因无人间津,孟庙荒芜了。“先师立教尊姬孔,其土一祠犹草莱。”这是;通判赵鼎谒庙后留下的哀叹。拜谒者悄悄来到孟庙,或将题咏刻于碑阴,或将题咏藏于橐囊,以待来日。金代的题孟诗歌虽然很少,但留存于孟庙的题孟诗歌却从这个朝代始见。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将孔孟都追封了最高的爵位,一个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一个是邹国亚圣公。连孟子父母也分别追封为“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这时孟庙得到重修、扩建,谒庙者与日俱增。然不知何故,题名者有之,题咏者罕见。所留下的几篇诗句仅系于碑文之末。如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张颈,在《驺孟子庙碑铭》中替孟子疾呼:“天欲平治兮舍我其谁?安得所遇兮性之身之,无有乎尔兮孰知我悲?”
明太祖一统天下之后,虽崇儒重道,但当读到《孟子》中“土介”、“寇仇”之语时,却大为反感,不仅命刘三吾作《孟子节文》,删去《孟子》85章,而且将孟子牌位逐出孔庙。在孟子遭受冷落的情况下,邹县的地方官吏仍竞相重修孟庙。首任知县桂孟谒庙后写道:“书藏老屋苍苔雨,庙枕荒郊古木风。藻荐一杯浇断础,拟将微力效前功。”。因孟庙邻近古道,邹县境内又设邾城、界河两处驿站,途经的朝廷要员络绎不绝地到孟庙拜谒,他们用最美妙的诗句,尽情地颂扬孟子。如,书吏尤存作《祀孟子之歌》:“泰山岩岩,配禹超荀,功业炽兮。命世亚圣,醇乎其醇,崇仁义兮。绍尧继舜,道传其身,赖不坠兮……”专供主祀者祭孟时吟颂。河东薛碹书律诗:“邹国丛祠古道边,满林松柏带苍烟。远同阙里千年祀,近接宣尼百岁传……”刻石镶于祠壁。其后王华商、邵贤等竞相次其韵志感。监察御史陈洙、李棂则在同谒孟庙后,分别用同韵五言古风“发明孟夫子命名之意”。多人同咏一题者比比皆是,一人题咏多题者屡见不鲜。如,东官后学卢瑛田谒庙后口占自警诗三章,改亭山人徐炳分别以孟庙、孟林、孟母祠等为题以五言古风及七绝赋诗六首,阳明学的继承者许孚远瞻谒孟庙后漫题六首绝句志怀。在地方官吏中,甚至形成了以孟庙及孟子故里圣迹为描述对象的题咏群体。如成化年间的儒学教谕刘浚、廖海,训导胡选,县丞顾俊等,他们以“亚圣名祠”、“三迁教子”、“中庸精舍”等为题,相互唱和,留下了七律、七绝、五言古风等题咏20余首。这个朝代,是谒孟诗作的鼎盛时代,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留存数量最多,约有260余篇,占历代总留存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
编辑推荐
本书共收题咏371篇,分别录自孟子林墓、孟府,孟母林墓祠庙,孟母三迁处、断机堂,子思书院等处的历史石刻;明代成化本《孔颜孟三氏志》、嘉靖本《三迁志》、万历本《孟志》、天启本《三迁志》,清代雍正本《三迁志》、光绪本《重纂三迁志》,以及历代《邹县志》等有关书籍。
本书收录题咏的时限,起自汉代,截至清末。在这一时限内,上述石刻与史籍所载之关于孟子或与孟子有密切关系的孟母、子思的题咏,凡能见到者均全部收入。
本书在收集有关资料时,坚持采用原始出处的原则。凡既有石刻又有刊印者,一律采用石刻,或石刻已毁而刊印又有多种版本者,一律采用最早版本。
本书内容包括:拜谒亚圣邹国公墓留题、敬谒先师邹国公祠、驺弱孟子庙碑铬、太师右丞相过邹孟子之碑颂、首谒亚圣公题诗等内容。
目录
总序 陈光林
前言
凡例
汉代
孟母颂 刘向
晋代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亚圣名祠①
廖海②
岩岩亚圣挺天生,齐宋梁滕道化行。
处士杨朱皆入苙,夷之墨者赖陶成。
前朝历历曾褒赠,当代煌煌复宠荣。
功业不归神禹下,万年庙食表尊名。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新修兖州府邹县志》卷一。
②廖海:明江西泰和人。成化年间任滕县儒学教渝。有咏《古邹十六景》等诗文,与邹县儒学教谕刘浚等唱和。
三迁教子①
廖 海
圣母当年用意诚,移居择里正频频。
筑埋贾衍非居子,俎豆周旋足可人。
割断机丝期勉学,慈谋市脯养天真。
昭昭青史垂彝范,慕义闻风率土滨。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新修兖州府邹县志》卷一。
中庸精舍*
廖 海
环堵萧萧远市廛,先贤曾此事摩编。
台荒岁久归辽雁,树古秋深噪暮蝉。
鱼跃鸢飞皆性理,民彝物则总天然。
来今往古遵王道,孰敢纤毫少倚偏?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新修兖州府邹县志》卷一。
谒孟子庙①
胡 选②
邪说当时势已张,惟公距墨力诛杨。
阐扬圣道明如日,扶正人心凛若霜。
论性七篇嘘烬火,斯文千载仰余光。
迄今庙貌人瞻拜,英气犹同树色苍。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新修兖州府邹县志》卷四。
②胡选: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任邹县儒学训导。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邹县志》称“地易胡选”。万历三十九年刻本《邹志》载:“胡选,青阳人,嘉靖二年任。”未知孰是。有咏《古邹十六景》等诗文,与儒学教谕刘浚等唱和。
亚圣名祠①
胡 选
邹城南去有名祠,满地丰碑满壁诗。
为辟异端扶正道,至今千载仰为师。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新修兖州府邹县志》卷一。
中庸精舍①
胡 选
异端崛起忽如蜂,正道当时渐失宗。
惟有圣孙忧最切,一间精舍作中庸。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本《新修兖州府邹县志》卷一。
亚圣名祠①
叶 聪②
邹孟高风不可扳,闲来古庙挹遗颜。
中流砥柱今何处?千古令人仰泰山。
[注释]
①本篇录自明嘉靖四年(1525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