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7.60目录:图书,国学,子部,儒家,
品牌:孟轲
基本信息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页码:149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626907X
·条码:9787806269077
·版次:2003-8-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据说他父亲名激,在孟子幼年时就去世了。孟子幼年所受的教育颇得力于他的母亲。《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说的就是这位贤母教子的故事。长大后,孟子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这就奠定了他对儒家学说的终生信仰。学成之后,孟子就像当时许多学者那样,一面设帐讲学,一面游说各国。曾先后到过宋、齐、滕、魏、鲁等国。孟子晚年曾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过学。据说宣王很尊敬他,但以他的学说过于“辽阔”而终不采用。晚年的孟子不问世务,专心于著述。《孟子》一书就是他于晚年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纂的。
《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基本上都是对话体。对话比单人语录更能把论题阐发得具体深入。在《孟子》一书中,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并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这一学说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以德服人,实行王道,反对以力服人,实行霸道;对臣民应减轻刑罚与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对百姓应施行道德教化,使他们人人能“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孟子还具有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然,这里并不是在说百姓的地位比国君的地位高,而是说国君在治国时,如果不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在书中孟子还指出,国家存在的根本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劝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同乐。孟子的“仁政”学说,其哲学基础是“性善说”。他认为人性善,把仁、义、礼、智看成是人的本性,是先天固有的,所以人就应该努力地去培养和扩展这些善的本性。这些观点自然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孟子在孔子“生而知之”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并把认识的目的归结为寻求丧失了的本心。这就否定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同时孟子也重视思维的作用,他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的主张就是正确的。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强调人的自我教育,主张修身养性,“养吾浩然之气”,以完善自我;他还教育人们为实现远大奋斗目标,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吃苦精神。并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政治斗争激烈,各派学说蜂起。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孟子就不得不与其它各类思想与学派进行交锋。这就使《孟子》中的许多文章充满了论辩性。在这类文章中,孟子往往巧妙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采用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方式,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在论辩中,孟子还“长于譬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尽管从逻辑来看,个别比喻未免牵强,但使文章富于形象性,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气势浩然是《孟子》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的修养。
媒体推荐
亚圣智言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据说他父亲名激,在孟子幼年时就去世了。孟子幼年所受的教育颇得力于他的母亲。《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说的就是这位贤母教子的故事。长大后,孟子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这就奠定了他对儒家学说的终生信仰。学成之后,孟子就像当时许多学者那样,一面设帐讲学,一面游说各国。曾先后到过宋、齐、滕、魏、鲁等国。孟子晚年曾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过学。据说宣王很尊敬他,但以他的学说过于“辽阔”而终不采用。晚年的孟子不问世务,专心于著述。《孟子》一书就是他于晚年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纂的。
《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基本上都是对话体。对话比单人语录更能把论题阐发得具体深入。在《孟子》一书中,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并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这一学说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以德服人,实行王道,反对以力服人,实行霸道;对臣民应减轻刑罚与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对百姓应施行道德教化,使他们人人能“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孟子还具有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然,这里并不是在说百姓的地位比国君的地位高,而是说国君在治国时,如果不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在书中孟子还指出,国家存在的根本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劝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同乐。孟子的“仁政”学说,其哲学基础是“性善说”。他认为人性善,把仁、义、礼、智看成是人的本性,是先天固有的,所以人就应该努力地去培养和扩展这些善的本性。这些观点自然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孟子在孔子“生而知之”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并把认识的目的归结为寻求丧失了的本心。这就否定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同时孟子也重视思维的作用,他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的主张就是正确的。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强调人的自我教育,主张修身养性,“养吾浩然之气”,以完善自我;他还教育人们为实现远大奋斗目标,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吃苦精神。并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政治斗争激烈,各派学说蜂起。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孟子就不得不与其它各类思想与学派进行交锋。这就使《孟子》中的许多文章充满了论辩性。在这类文章中,孟子往往巧妙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采用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方式,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在论辩中,孟子还“长于譬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尽管从逻辑来看,个别比喻未免牵强,但使文章富于形象性,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气势浩然是《孟子》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的修养。能以其“浩然之气”,……
编辑推荐
《孟子》的哲学是智者的哲学,《孟子》的哲学是思辨的哲学,在这本书中你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人生的启迪。
目录
梁惠王章句 上
王立于沼上章
寡人之于国也章
寡人愿安承教章
晋国天下莫强焉章
孟子见梁裹王章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孟子之平陆章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①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①刍:草、草料。
【译文】
孟子到平陆去,对平陆的大夫孔距心说:“如果您的士兵一天之内三次掉队,那么您是否要开除他呢?”孔距心回答说:“等不到三次,我就开除他。”孟子说:“既然如此,那么您如同‘掉队’的失职行为也太多了。饥荒年头,您的百姓中,年老体弱的倒毙在山沟里,年轻力壮的逃散到四方,差不多千人了。”距心说:“这不是我孔距心所能改变的。”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并替他喂养,那这个人就一定要给牛羊找到合适的牧场和草料。牧场和草料找不到,那就把牛羊还给原主人呢,还是站在一旁眼看着它们饿死呢?”距心省悟地回答:“这的确是我的过错了。”过了些日子,孟子朝见齐王,说:“您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位。能够明白自己过错的,只有孔距心一人。我给您说说是怎么回事。”齐王听后说:“这的确是我的过错了。”
邹与鲁哄章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注释】
①哄:交战。 ②有司:有关官吏。 ③尤:责备,怪罪。
【译文】
邹国和鲁国打起来了。邹穆公问孟子:“这一仗我损失了三十三位官员,可是普通士兵却没有一个为长官拼死的。杀了他们吧.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长官的死而不去援救。该怎么办好呢?”孟子回答说:“闹灾荒的年头,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死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