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7日消息:这里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龙芯通用CPU芯片研制实验室。正是在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狭小空间,科学家们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有机无芯”的历史,把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龙芯芯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胡伟武研究员告诉我们,这个小小的芯片从国外购买的价格最高可以到几万元,占到整个服务器成本的70%以上。
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就是因为这项核心技术的缺失,基本没钱可赚,利润率只有2%到3%,还不如传统产业。国外大公司每年从中国赚走100多亿美元,比我国购买飞机、石油、汽车花的钱还要多。所以我们国内的科研院所在自主创新里要发挥什么作用,要啃一些硬骨头,让企业来喝汤、吃肉,我们应该要有一种胸襟,“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我们要做核心技术的研发,而且心态上要帮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现在我手里的这个比指甲盖还要小的灰色金属小薄片就是被称为“我的中国芯”的科技创新成果――龙芯通用CPU芯片,现在它已经达到了中档奔腾四处理器的性能,也正是这个小家伙,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谁在自主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竞争和发展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它只有6乘6毫米,非常小,但里面是几千万个晶体管,我们一根头发丝大小的地方,它可以走上千根线。现在,龙芯处理器已经到了可以推向市场的程度,而且我们的成本会非常非常低――千元电脑,而且不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通用处理器的技术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我们现在,龙芯,就有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会买我们的技术去生产芯片,这对我们来说就非常有意义。
“热爱科学、乐在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正是在这样的格言激励下,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批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高福说,创新的意识已经贯穿中科院的理论、制度、人才、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一股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正在蔚然形成。
由于中国科学院这几年知识创新工程营造了这么一个氛围,每个人的潜能达到了最大的挖掘,所以也取得了一些一流的成果、也有了一流的效益,我们现在合作的这个企业80%的产品是销往欧洲和美国,这个不容易啊。最后的目标就是要在欧美这样的国家,像食品行业――要求质量第一的这样一个行业也能打出中国牌。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中国牌”,让中科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劈波斩浪,急起直追。
2005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研制、建设与实验圆满完成,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技术与示范成功应用,抗禽流感药物在短时间内成功合成……一项项丰硕的科技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中科院创新发展快速提升的轨迹――2005年,中国科学院专利申请39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4%。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科学家的伟大历史使命。
抓知识创新工程,首先要凝练科技目标,然后要组织好创新队伍,我们希望第三阶段要实现创新能力的跨越发展,能够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升我国产业创新能力、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重要贡献。在科学技术方面能够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影响,在某些领域能够走到世界的前沿。他们有勇气、有责任做这些重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