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的即将举行,有关NGN的话题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应广大媒体的要求,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近日专门就相关话题组织了一次媒体见面会,派出若干位专家释疑解答。
将加强互联网管理权
研究院专家介绍,互联网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已逐步演变形成了目前非常独特的管理机制和办法,保证了互联网的稳定运行及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全球用户规模已扩展到10亿户。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互联网早已从一个基于学术和军事的专用网络演变为全球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渗透到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媒体、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公众的利益,涉及众多公共政策,如同基础设施以及关键互联网资源管理相关的问题,包括域名系统和IP地址的管理、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对等和互联,以及多语种化等;同互联网使用有关的问题,包括垃圾邮件、网络安全及网络犯罪;比互联网本身有着更为广泛影响的问题,如知识产权或国际贸易等,这些问题牵涉众多法律问题、技术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等,现有的由私营部门和美国一国主导的互联网治理机制已经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变革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并已经上升到联合国层面进行讨论。各方就互联网治理问题在联合国层面的第一次交锋是在2003年12月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WSIS)第一阶段会议上。此次会议上,各国政府、民间社团、私营部门对于互联网要不要管理、应该由谁来管理、应该管理什么内容、具体怎样管理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未能达成共识。为此,会议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立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WGIG)”,对互联网国际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向WSIS第二阶段会议提出研究报告。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专家胡启恒院士作为安南任命的WGIG工作组成员在WGIG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也及时组织电信研究院、互联网协会、CNNIC等单位组成“互联网治理问题研究组”,专门就与互联网治理相关的技术问题、政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我国在此问题上的具体对策。作为互联网大国,我国在互联网国际治理问题上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美国单边管理互联网的不合理局面、争取建立起有利于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新的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最终形成的WGIG报告中充分反应了我方的观点。
2005年11月,WSIS第二阶段会议关于“互联网管辖权”问题分歧依然较大,联合国最终同意建立一个由各国政府参与的“互联网治理论坛”对此问题进行继续讨论(第一届“互联网治理论坛”将于2006年6月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主持召开)。
专家透露,互联网国际治理新机制的建立被搁置起来的实际原因还是因为美国强硬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放弃对互联网的实际控制权。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也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策略。1.继续进行互联网国际治理新机制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问题的讨论,了解动态、宣传观点、扩大影响、提高地位、争取利益,为我国互联网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新机制的建立。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加强国内互联网治理机制和方法的研究、试验与实践。目前国信办、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协会等组织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课题,以保护公众利益、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为目的来研究国内互联网治理机制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基本包括:1.加强对新技术(如P2P)、新业务(如即时通信)引发的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2.引进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研究镜像服务器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制定有效应对措施;3.研究探索国内IP地址集中申请机制的建立、运作和管理方式;4.加强互联网站、域名信息、IP地址信息比对功能,提高网站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率;5.加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的研究与制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效性和操作性;6.开展对虚拟主机、主机托管服务的治理工作;8.充分发挥互联网协会的机制和作用,引导互联网行业自律。
IPTV通信行业标准制定紧锣密鼓
2005年可以说是“IPTV年”,从年初到年尾,围绕IPTV的话题国内国外纷扰不休,与此同时,IPTV业务也正在不同国家以不同形式迅速开展,而且由于IPTV技术现阶段的多样化和建设大规模单一网络的需要,促使IPTV的标准化问题成为普遍受关注的热点。
专家介绍,从国际范围来看,已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地区标准化组织着手于IPTV业务的标准研究工作,但总的来说IPTV标准的制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有很多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与IPTV技术部分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如国际电信联盟(ITU)、流媒体联盟(ISMA)、开放移动联盟(OMA)、电信工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数字音/视频联盟(DAVIC)、ETSI、ISO、交互式电视联盟(ITV)、DSL联盟、宽带业务联盟以及IETF等。这些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可归纳为涉及IPTV业务的总体性标准、视频/音频压缩标准、压缩文件封装标准、信息控制标准、网络服务质量的标准、元数据标准、数字版权管理标准等。其中总体性标准包括ISMA和DAVIC标准,媒体编码标准包括ITU-T建议G.7XX、H.26x系列,以及ISO的MPEG系列,此外还有国际性公司自己的视频编码标准;压缩文件封装标准包括ISMA的建议,微软和REALNETWORKS的企业标准;传输标准主要包括IETF制定的IP网络传输音视频信息相关系列标准,如IGMP 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SVP带宽预留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间协议、RTSP实时流协议以及IP多点广播(多播)协议;与网络服务质量相关的标准仍在完善中;元数据标准包括ISO提出的一些标准;数字版权管理的标准包括OMA的建议和ISMA的MPEG-4建议。国际上和IPTV技术有关的标准(包括框架、媒体编码、数字版权保护等)还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体系,而且许多核心知识产权掌握在国外的厂商手中。与国外相比,我国已经具备了制定IPTV通信行业标准的基础。专家指出,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将要制定的行业标准中,对促进国内业务的发展,同时保护国内厂商的利益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为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工作部署,我国IP与多媒体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CCSA TC1)于2005年设立了“IPTV特别工作组(TC1 SWG2)”,项目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烽火科技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在充分筹备和协调的基础上,目前特别工作组已经召开了多次会议,提出了IPTV第一版本标准体系的草案,以及IPTV业务系列标准(第一版)的首批7项研究课题的草案。
专家介绍,我国已经具备的开展IPTV通信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已先后对基于ATM的视讯点播业务的网络和系统,以及基于IP网络的信息点播系统开展标准化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已可以应用于IPTV行业标准制定中。2.广电系统的研究部门也正在开展和DRM及视频编码有关的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双方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沟通。3.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企业已经各自起草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企业标准。4.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和国内其它单位共同向ITU-T提交了“F.741 视讯点播业务需求和描述”等国际建议,为国内标准将来向国际标准过渡奠定了基础。5.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简称AVS工作组)负责的《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标准包括了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与保护等4个主要标准及一致性测试等支撑标准,填补了国内第二代信源标准的空白,代表着国内在IPTV的一些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上开始取得进步。
谈到我国行业标准立项和制定依据的原则时专家介绍,行业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意见,要循序渐进的开展研究,同时要适当兼顾今后附加业务的发展需要,并要考虑国际化需要,但前提是先要立足国内。同时,在标准研究工作中还要着重考虑解决几项重点问题,如知识产权问题、承载网络问题、体系架构问题、数字版权保护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编解码标准问题、系统内部接口标准化和互通问题,以及系统的开放性等问题。
提及最为敏感的知识产权问题时专家指出,目前IPTV业务开展中采用的技术存在着一系列知识产权的问题,除了对设备制造商有影响外,还将对运营商业务开展造成影响,其中可供数字版权保护机制采用的OMA方案包含了针对运营部门的专利收费政策始终是一种隐患。IPTV业务采用的一些视频编码技术除了在设备制造时需要交纳专利费外,运营商也需要向国外交纳逐年递增的专利费,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视频编解码标准虽在努力推进,但利用该标准开发的相关产品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专家指出,更多隐藏的专利问题还在研究中,行业标准中对相关技术的采用必须考虑这一问题,并对使用者加以说明。
目前我国围绕IPTV通信行业标准项目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在2005年8月10日召开的IPTV特别任务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IPTV系列标准(第一版)应首先开展研究的7个项目;在2005年12月召开的IP多媒体技术委员会上对首次提交的六项IPTV6标准草案公开进行了审查;在2006年2月的IPTV特别任务组会议上对今后IPTV标准体系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若干关键研究方向的确定达成一致意见,并就如何参与国际电联的相关活动,及对今后国际IPTV标准制定的意见达成一致,标志着国内的IPTV产业正在联合起来走向国际。专家表示,国内积极推进IPTV标准制定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不能让国内一个产业给国外企业打工,二是也不能让国内一个产业只使用一个厂家的产品。标准制定的原则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CNGI IPV6路由器选型全面展开,中国设备必须保证在50%以上
CNGI工程作为我国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网络也引起了与会媒体的极大兴趣,尤其是有关CNGI IPV6路由器的选型情况。
专家介绍,在2003年CNGI工程招标中中标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科院网络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及教育网CERNET六家单位有关IPV6路由器的选型测试工作都已陆续开展,应标的设备分别有华为NetEngine 、S8512、S8016,中兴ZXR10 T128E、ZXR10 T64E,港湾PowerHammer、ESR,Juniper M20、ERX1400 ,思科12404、7304、4507,瑞通RS38000、XGS15008,泰乐8860等。
从目前各家测试的情况看,IPv6网络设备总体状况表现为双栈路由器产品实现较多,比较成熟;三层交换机产品较少,功能支持较少;宽带接入服务器产品很少;协议转换网关产品较少,性能参差;防火墙产品较少,性能较差。IPv6路由器协议现状表现为大多厂商基本协议实现完备,协议一致性测试通过率>90%;主流厂商路由协议实现完备,协议一致性测试通过率>90%,路由协议互操作性较好;业务协议支持状况不好,极少厂商提供6VPE支持。IPv6路由器过渡技术现状表现为技术实现参差不齐,主流厂商基本实现6PE,且硬件实现;6PE作为过渡技术十分合适,主流厂商基本实现6PE,硬件实现,性能有保障。
专家介绍,从目前全球的情况开看,国外在IPV6方面的研法相对国内的水平并不突出,因为研发起点的相同,所以国内国外在IPV6的研发方面并不存在“谁追谁”的问题。相对来讲中国属于比较积极跟进的国家,一些IPV4做得好的国家对IPV6的研究似乎热情不够,而中国正在通过积极的探索力争在IPV6方面有所建树,并规定CNGI的中标企业在选择IPV6设备时必须保证50%以上的国内设备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