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翟启慧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452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301106262
·条码:978730110626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第一卷研究论文:我国生物学界的创业大师、近代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秉志院士,学识渊博,研究范围广泛。他在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等领域均有重要成就,尤精于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他早年的一些研究在国内很有声望,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收录了秉志在1915—1964年的5。年中所发表的部分研究论著,主要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昆虫学、神经学、解剖学、区系分类学、古动物学等领域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各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20世纪50年代后,秉志考虑科研、教学与渔业生产之需要,对既有经济价值,又是模式硬骨鱼的鲤鱼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形态学研究,把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联系起来,全面充实和提高了鱼类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本书收录了鲤鱼形态学的部分论文及专著《鲤鱼解剖》中的最后一章,以示他一贯的指导思想:解剖学不能只讲动物的形体结构,应将事实与理论结合,进一步解释进化程序中的现象。
·第二卷杂著五种:此卷收录《竞存论略》、《科学呼声》、《生物学与民族复兴》、《师鉴》、《人类一斑》五种著作,此五种著作,皆写于抗日战争期间。其时作者因夫人卧病,惮于远行,故滞留上海,但为保持民族气节,避免曰人的拉拢和迫害,隐姓埋名,一面继续其动物学的研究,一面拿起笔从事著述,一以贯之其科学救国的宏愿。面对空前的国难,作者在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又服膺于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尔的生物进化观,恃之以阐述中国积弱积贫,任人凌辱的原因。作者认为只有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普及和发展,才是富国强民之策。故作者反复言说,以醒国人,可见其赤子之心。
《竞存论略》,1940年12月由开明书店出版,1946年12月曾再版。《科学呼声》,1946年11月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发行,1947年2月再版。《生物学与民族复兴》,系中国文化服务社于1946年11月出版,列入“青年文库”。《师鉴》与《人类一斑》,在作者生前未曾出版,此次系据手稿整理。其中《师鉴》仅存三篇,在第三篇“传经”之首,作者曾言儒教为四途:传经、饬行、修文、经世;在篇末,作者亦云将在“饬行”篇中叙述儒家的躬行君子之道德实践。依此可知《师鉴》一书,尚有三篇,是作者未曾完稿,还是手稿有遗失,不得而知。
·第三卷文录,诗存,书札:本册分为文录、诗存、书札三部分。文录系收集到的各种文章的选集,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生前发表在《科学》、《东方杂志》、《国风》、《科学画报》、《学林》、《大公报》、《南行》等刊物上,部分是作者手稿。时间起于1915年,作者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时期;止于1964年,作者去世前一年。
作者旧学深厚,然自抗日战争时期,始才赋诗。尝云:唐代高适五十始能诗,兹后若侥天之幸,于此道亦能有所习。迨至晚年,尤爱此道,与友朋唱酬不断。1986年,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为纪念作者诞辰一百周年,刊印《秉农山先生诗存》,由作者门生伍献文托厦门大学何厉生编订。此即按何本录入,并附伍序一篇于前。
作者生平来往书札甚多,虽四处搜讨,也仅得此,大多已遗失。这些主要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其余如“致龙榆生”系龙厦材提供,“致郑集”系郑集提供,“致刘咸”系复旦大学档案馆提供,“致卢作孚”采自《卢作孚书信集》,余下则为作者自留底稿。在整理时添加了一些注释,以便于读者理解。
编辑推荐
120年前,中国近代动物学的一代宗师——秉志在河南开封诞生了,这位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倾毕生精力、蘸满腔激情谱写了一首近代中国动物学建立、发展与壮大的不朽诗篇,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奉献、科学救国的高尚情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新中国动物学的拔尖人才。
2006年是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决定隆重举办纪念会,并资助出版本书,目的是缅怀秉志先生对我国动物学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功勋,继承并发扬秉志先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激励后人在科学探索的历程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秉志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学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秉志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的功绩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目录
第一卷 研究论文
Ⅰ 昆虫学
Some Inhabitants of the Round Gall of Goldenrod
The Biology of Ephydra subopaca Loew
Ⅱ 神经学
On the Growth of the Largest Nerve Cells in the Superior Cervical Sympathetic Ganglion of the Albino Rat—fr。m Birth to Maturity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科学家之长寿与大器晚成
吾人试翻阅科学发达史,或科学名人之传记,所得最深之印象,即科学
界之伟人,皆寿命甚长,如牛顿(Newton)、达尔文(Darwin)、巴斯德(Paste
ur)等无不年逾古稀。然尚有不止于是,直享寿至九十以上,而聪明犹强,
著述不辍者,如英之沃来斯(wallace)、德之安格勒(Engler)与翁德(wundt)
等皆是。其余凡在科学界有伟大成就,纵不能人人克臻遐龄,然以平均而论
,其享长寿者,要居百分之七十以上。若就其平生事迹以考究之,则知其所
以能如此者,诚非无因。盖科学家尽终身之力,从事于格物致知之功,其思
想乃极纯洁,道德自然高尚,精神遂日形矍铄,此其一;所从事之工作有一
定常轨,其一切作休、起居、饮食,皆有条不紊,最合自然之规律,换言之
,即最合乎卫生之道,此其二;研究日深,窥自然界之奥妙,功力既至,左
右逢源,有极大之愉乐,此其三;科学之中有无穷尽之问题,一问题得以解
决,又有新现象连带发生,既解决一问题,得相当之快慰,更进而研究新问
题,朝朝暮暮,长有无限之希望,其兴趣乃愈养愈浓,此其四;科学家最宝
贵其时间,爱惜其精力,一心从事于研究,不愿妄费其力于无谓之事,凡社
会上之足以嘶丧人生健康之娱乐,皆不能波及之,此其五。有此数原因,科
学家工作愈久,成绩愈宏,因研究科学而得长寿,亦唯因长寿而能成大科学
家,此乃互相因果者。近世生物学发达,卫生营养之常识,尤为治科学者所
习闻,兹后科学家之登上寿者,将更指不胜屈矣。
科学家有伟大贡献,垂光史册者,必竭毕生之力,经过种种困难,挫折
及失败,而不屈不挠,奋斗到底,始能得最后之胜利。兹有科学界两大人物
,其事迹饶有兴趣,吾国治科学之青年,不可不知:一为法国之拉马克(Lam
arck),系动物学大家,在天演学说中,自成一派,开达尔文学说之先声。
氏幼年曾习神学,不感兴趣,旋在军中充士兵,在战场受伤,退伍后习医,
又习植物学,至年已五十,始习动物学,以后三十余年研求不息,著述等身
,在动物学上有开创新纪元之功,为斯学中永垂不朽之伟人。二为美国之詹
谟士(James),系心理学大家,幼年在大学习医,又习动物学,复专攻生理
学,曾在哈佛大学之博物院中充专门技师,后任生理学副教授。三十岁以后
,以其兴趣广泛,尝徘徊于医学、动物学、生理学三者之间,欲择一而终身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