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05年服务器行业的技术来说,提供更高的性能、更便捷的管理是各家服务器一致的特点。
锋利的刀片
刀片服务器作为成熟的产品已经有2、3年的历史,但是目前依旧被认为是一个新兴技术,因为它优势依然明显同时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生产刀片服务器,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使用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衍生于机架式服务器,不同点在于刀片服务器每片主板上集成了CPU、内存和网络设备等全部服务器的功能,既可以单独作为服务器使用,又可以轻松组合成集群。最大的优势在于刀片服务器可以共享机架提供的各种线缆,不像机架式服务器每个单一服务器都要连接供电、网络、控制等各种线缆,大大减轻了部署的难度。
由于特点决定,机架式服务器拥有硬件成本相对低廉、部署维修简便、空间占用小等优势。适合电信、互联网等高密度高负荷计算中心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刀片服务器的增长速度位列服务器行业之首。 根据IDC数据,刀片式服务器上2005年第三季度持续的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87.9%,厂商销售收入比2004年同期增长87.9%。第二季度的刀片式服务器市场的销售收入为4.40亿美元。
IDC的预测报告称,到2008年,刀片服务器将几乎垄断×86服务器的所有增长,刀片服务器发运量预计在2007年将超过塔式并在2008年超过机架式,在2008年将占35%,未来的刀片服务器迅速成为x86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刀片服务器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关注多实施少,直到网络游戏的繁荣才带动了一下刀片的市场。上海九城为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向惠普购买了2200多台、总重量总计近百吨、总数超过4000个处理器的HP ProLiant刀片服务器,这一应用堪称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刀片集群应用,也充分展现了HP刀片服务器在高密度计算中的特点和优势。
虽然发展迅猛前途无量,但在刀片服务器的发展道路上还是有不少障碍。标准化与软件支持是目前刀片服务器的最大困难。刀片服务器的结构决定机架是连接各个刀片的载体,但问题是现在市场上每个厂商之间的机架与刀片并不兼容,用户选择刀片服务器就意味着以后的升级以及维护只能选择同一家厂商,选择的局限性把很多用户挡在了刀片服务器的大门之外。
触手可及的64位技术
64位技术终于在今年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主流宝座。微软最终发布了支持64位处理器的Windows Server x64,为处理器的64位扩展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环境条件。6月23日,微软正式在中国推出64位Windows Server 2003,并为用户提供了中文外挂语言包以实现中文界面。Windows Server 2003 x64可以运行于64位的Intel Xeon处理器、Intel奔腾4处理器、AMD Opteron处理器和AMD Athlon 64位处理器之上。
2003 年,AMD率先在X86系列中引入64位技术,敲开了64位技术普及的大门。本已抢占先机的AMD在赢得一片叫好的同时再销量上却收效甚微,直到一年后英特尔推出64位处理器,64位技术在真正算在业内正式开始大行其道。英特尔在时间上毕竟落后对手太多,在市场上AMD凭借服务器处理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AMD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服务器处理器销售额相比上季增长89%,更值得AMD欣慰的是在今年9、10两个月,AMD在美国处理器市场的出货量均超过英特尔,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在很大程度上是AMD 64位技术获得市场认可所带来的结果。
世界知名服务器厂商除了英特尔的铁杆盟友戴尔之外,IBM、HP甚至一向使用自家处理器的SUN也推出了采用AMD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HP Cluster Platform 4000集群服务器系统甚至已经安装进了美国俄亥俄州空军基地,该系统使用AMD Opteron处理器,运行Linux OS操作系统。HP表示,还将为美国国防部网站安装2套类似的8节点和45节点集群服务器系统。能够美国军方采购名单,足以证明AMD的实力与64位的市场认可程度。
提到64位技术就不能不提英特尔的安腾系列,安腾系列是英特尔为高端应用而推出的纯64位处理器,本想借技术优势与自身的影响力垄断服务器市场,但是事实却给了英特尔巨大打击。兼容性差、性能没有达到开始承诺的水平加之推出时间一拖再拖,让很多厂商失去了耐心,最终投入AMD阵营。
安腾的没落在今年尤为明显,IBM的态度不温不火在情理之中,毕竟它还有自己Power系列。一向紧跟英特尔的戴尔都宣布放弃支持安腾处理器无异于背后捅了英特尔一刀。眼看市场被AMD慢慢蚕食,慌忙改进至强应对让英特尔也疏于管理安腾的死活,计划在今年底推出的新安腾又被推迟到了2006年。
64位技术在AMD Opteron与英特尔至强在硬件方面的支撑,微软等软件按厂商在应用层面上的扶持,用户慢慢开始转向了64位应用,64位时代的脉搏已经触手可及。
“多核”正当时
多核处理器是今年最新的流行时尚。今年4月,AMD抢先发布了双核Opteron处理器,而计划在2006年第一季度出品双核至强的英特尔不得不提前在10月发布了双核至强,多核之站由此拉开。
多核处理器,较之当前的单核处理器,能带来更多的性能和生产力优势,因而最终将成为一种广泛普及的计算模式。处理器发展到如今,时钟频率已经接近现有生产工艺的极限,通过提高频率提升处理器性能基本走到了尽头,连提出摩尔定律的英特尔都放弃了攀登频率高枫的努力,改而提升运行效率。
双核处理器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
双核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不提高生产难度的前提下,用两个低频率核心产生超过高频率单核心的处理效能,特别是服务器产品需要面对大量并行数据,多核心分配任务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看作一种多处理器协作的微缩形式,并且达到更加的性能价格比,一套系统达到两套系统的性能。
服务器厂商对于双核态度也十分积极。5月,IBM宣布在IBM eServer及IntelliStation图形工作站产品线中为AMD最新推出的双核Opteron处理器提供强大的支持。6月,IBM宣布在最新的 Linux群集系统Cluster 1350上支持基于AMD双核芯片的刀片服务器LS20。
戴尔在英特尔双核至强公布后,立即推出了10多款搭载该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预计明年这一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英特尔计划在明年双核的出货量将占到所有产品的80%。
中国惠普工业标准服务器市场拓展经理贾滨表示,目前,双核概念已逐步为市场接受,明年将是双核应用年。双核服务器在计算性能、空间、能耗上具有明显优势,将会在电信、网游产业以及银行关键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新技术出现的初衷是为提供用户的使用效率与便捷性,各种技术的普及最终决定因素也是市场与用户的接受程度。刀片、64位、多核等技术虽然在硬件方面都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应用层面以及用户的需求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真正成为市场主流、成为服务器核心技术,还有不少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