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报价¥20.50|图书,国学,集部,总集,李春青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20.50
目录:图书,国学,集部,总集,

品牌:李春青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83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30109406X

·条码:97873010940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探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深层文化逻辑。古代士人阶层的乌托邦理想与社会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决定着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儒家诗学之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古代士人那里,凡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在诗学或审美的世界中得到实现。为了梳理这种诗学观念对社会政治理想的置换过程,本书在学理层面上扼要地探讨了诗学与子学、经学、玄学、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对“文”与“道”、“情性”与“意”、“自然”与“丽”等几对重要诗学范畴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进行辨析,力求从诗学观念、诗学范畴、文学实践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那种一贯之的诗学的意义生成模式予以揭示。

作者简介

李春青,男,北京市人,生于1955年9月,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有著作多种。目前主要从事文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与古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探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深层文化逻辑。古代士人阶层的乌托邦理想与社会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决定着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儒家诗学之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古代士人那里,凡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精神追求都可以在诗学或审美的世界中得到实现。为了梳理这种诗学观念对社会政治理想的置换过程,本书在学理层面上扼要地探讨了诗学与子学、经学、玄学、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对“文”与“道”、“情性”与“意”、“自然”与“丽”等几对重要诗学范畴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进行辨析,力求从诗学观念、诗学范畴、文学实践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那种一以贯之的诗学的意义生成模式予以揭示。

目录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童庆炳/1

绪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

——对一种恰当的阐释态度的探寻

一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二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意义何在?/7

三走向文化诗学/11

……[看更多目录]

点此购买报价¥20.5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