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3.90目录:图书,国学,集部,总集,
品牌:黄洽
基本信息
·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237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33315839
·条码:97875333158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文史哲博士文丛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是古代神话故事的集大成之作,达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顶峰。它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宗教文化内涵,涉及佛教、道教、原始宗教、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可谓是范围广泛,内容芜杂,呈现出交糅混杂、斑驳陆离的状态。
近十年来,在学术界文化研究热潮的带动下,一些学者开始对《聊斋志异》中的宗教文化内涵予以关注,出现了个别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但是目前研究《聊斋志异》宗教思想的单篇论文较少,仅有十篇左右,显得过于单薄不够全面深入,这种研究状况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所包含的丰富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的实际是极不相称的。本文拟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聊斋志异》的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这个角度,探寻《聊斋志异》鬼狐世界的魅力,有助于我们对志异小说的文化意蕴有更深刻的了解,加深对《聊斋志异》这部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空前绝后之作”(清陈廷玑语)的认识。
佛道二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逐步走上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道路,这是一个文化选择和重构的过程。在《聊斋志异》进行创作的时候,面临的就已经是一个深邃的文化结构、庞杂的文化系统。蒲松龄在接受宗。
作者简介
黄洽,1965年11月出生,山东威海人,1981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的研究,出版过专著《鬼神世界的魅力》一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集几十年之短篇小说集,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最耐人寻味,余香再再,使人不忍掩卷,令人思绪遐飞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和书生的情爱故事。作者将笔触涉入杳冥荒诞之域,借神狐鬼怪直抒胸臆,把现实中的矛盾移到幻想领域里,从而酣畅淋漓,游刃有余。其中隐藏的思想无不与封建社会的宗教思想有关。
本书着重对蒲松龄受宗教文化影响的几个方面作了条分缕析,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剖析,并阐述了蒲松龄接受宗教文化内涵的心理机制。该书论证严密,令人信服,也为研究《聊斋志异》的读者提供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诠释。
目录
引言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宗教的影响
一、禅宗与明末人文色彩浓郁的个性解放思潮
二、清初的反思批判思潮以及宗教与传统道德的重建
第一章 蒲松龄创作心态论
第一节 “阐幽明微,赖兹刍荛”
——蒲松龄的儒者情怀与劝善惩恶的救世婆心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由腐朽衰落、动荡不安到东北满族崛起入主中
原、改朝换代大变动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特
殊的意义。明代后期,一方面封建专制统治达到了极致,各种矛盾集中暴露
,政治腐败、信仰危机、社会风气堕落;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活跃与繁荣
使得社会风尚、社会心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禅宗与心学合力影响下而兴
起的启蒙思潮,动摇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标准,竟奢炫奇、逾礼越矩、
风流放纵成了大多数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与明初的那种淳朴俭约、遵规守
礼、不尚奢华的社会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明清易代又给整个社会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思想家们痛定思痛,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激烈批判前一时
期盛行的个性解放思潮,重树朱学旗帜,提出向传统回归和传统道德的重建
。作为社会时代形象记录的小说,其发展演化的轨迹,呈现出与思想文化变
迁相呼应的内在趋势。
后人评论晚明这段历史时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这一说法是符合实际的。自万历后期,朱明王朝统治日趋腐朽,统治集团从
上到下,从朝廷到地方,腐化现象十分严重。神宗皇帝沉溺酒色,怠于政事
,将近二十年不上朝,致使朝政几陷于瘫痪;又挥霍成性,贪婪无度,派出
大批的宦官到全国各地去充当矿监税使,搜刮民脂民膏,他们横征暴敛,胡
作非为,弄得民不聊生,因而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反税监斗争,天下骚然。大
小官吏,贪墨成风,卖官鬻爵,行贿受贿,滔滔皆是。统治集团内部党派纷
争愈演愈烈,朝臣与朝臣之间的矛盾尖锐对立,朝政日趋腐败混乱。天启年
间魏忠贤的阉党专政,疯狂打击东林党正直派官员,使得朝廷中善类几乎为
之一空,而与东林党对立派别的在朝官员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则纷
纷投靠魏忠贤。他们廉耻丧尽,甘愿充当魏阉的爪牙,更导致了士人普遍的
人格泯灭,“公道沦亡,人心败坏,凶气参会,群邪翕谋”,奸宵小人充斥
朝廷,以名节自励的正直廉洁官员则谴谪相继,被摈逐殆尽。贪污受贿成风
,朝政进一步败坏,“庙堂考课,一切以虚文从事,不复加意循良之选,吏
治既以日偷,民生由之益蹙”。
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日趋腐朽,而维护其统治的哲学基础程朱理学则日
益失去了它维系人心的权威力量,走向衰退。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一带自
明中叶以来出现的资本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