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实战之全面问答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网络安全领域,随着黑客应用技术的不断“傻瓜化”,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地位正在逐渐增加。一个网络中,只有有效实施了IDS,才能敏锐地察觉攻击者的侵犯行为,才能防患于未然!本文对IDS的概念、行为及策略等方面内容以问答形式进行全面介绍,期望帮助管理者更快和更好地使用IDS。

问:都有哪些重要的IDS系统?

根据监测对象不同,IDS系统分为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很重要的IDS系统:

1、NIDS

NIDS是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hacker或cracker通过网络进行的入侵行为。NIDS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目标主机上运行以监测其本身的通讯信息,另一种是在一台单独的机器上运行以监测所有网络设备的通讯信息,比如hub、路由器。

2、SIV

SIV是system integrity verifiers的缩写,即系统完整性检测,主要用于监视系统文件或者Windows 注册表等重要信息是否被修改,以堵上攻击者日后来访的后门。SIV更多的是以工具软件的形式出现,比如著名的“Tripwire”,它可以检测到重要系统组件的变换情况,但并不产生实时的报警信息。

3、LFM

LFM是log file monitors的缩写,即日志文件监测器,主要用于监测网络服务所产生的日志文件。LFM通过检测日志文件内容并与关键字进行匹配的方式判断入侵行为,例如对于HTTP服务器的日志文件,只要搜索“swatch”关键字,就可以判断出是否有“phf”攻击。

4、Honeypots

蜜罐系统,也就是诱骗系统,它是一个包含漏洞的系统,通过模拟一个或多个易受攻击的主机,给黑客提供一个容易攻击的目标。由于蜜罐没有其它任务需要完成,因此所有连接的尝试都应被视为是可疑的。蜜罐的另一个用途是拖延攻击者对其真正目标的攻击,让攻击者在蜜罐上浪费时间。与此同时,最初的攻击目标受到了保护,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将不受侵犯。蜜罐最初的目的之一是为起诉恶意黑客搜集证据,这看起来有“诱捕”的感觉。

问:谁是入侵者?

通常我们将入侵者称为hacker,但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可以这么说:hacker是发现系统漏洞并修补漏洞的,cracker才是利用漏洞占山头搞破坏的入侵者。为了不混淆视听,在此干脆统一叫作入侵者吧。一般来说,入侵者分为两类:内部和外部。内部入侵者通常利用社会工程学盗用非授权帐户进行非法活动,比如使用其他人的机器、冒充是处长或局长;外部入侵者则要借助一定的攻击技术对攻击目标进行监测、查漏,然后采取破坏活动。

有一点请牢记:统计表明,入侵行为有80%来自内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