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9.6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品牌:钱穆
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15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108017199
·条码:9787108017192
·版次:2005-0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钱穆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本书自序
诸位先生,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向诸位作一番有系统的讲演,甚为高兴。我的讲演,将连续四次,分成四个讲题。综合起来,暂定一总题,名为《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
让我先略一申说所谓“中国思想”一语之涵义。讲到思想,有指个别而言,如孔子思想,王阳明思想等。亦有指共通而言,如中国思想,印度思想等。
人类思想之开始,本都是共通的。如饿了想吃,渴了想饮,冷了想穿衣服。但后来渐趋分歧,如米食和麦食便分成两途,有些人在想如何烤面包,有些人在想如何煮米饭。饮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制咖啡,有人在想如何培茶叶。衣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养蚕织丝,有人在想如何牧羊织毛。
人类思想,如此般的分歧演进,今天我们所讲,固不是煮米饭和织蚕丝的问题,但所讲尽属抽象,而仍有其共通性。所谓中国思想者,则是在人类思想大共通之下之一个小区别。而就孔子思想以及阳明思想等而言,则所谓中国思想,仍是一共通性。
讲思想,又必注意其联贯性。换言之,思想必有其传统。这一时代的思想,必在上一时代中有渊源,有线索,有条理。故凡成一种思想,必有其历史性。而讲思想,则必然该讲思想史。
人类行为,必受思想之指导。惟其思想有传统,有条理,人类行为始能前后相继,有其持续性。此种行为之持续性,我们则称之为乃一种历史精神。历史精神也有其共通性,而仍不能不有其相互之分歧性。此种分歧,遂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之各别性,即特殊性。在各民族中,则又有其各时代之特性。于分歧中见共通,在共通中又有分歧。所谓中国思想,则就中国民族各时代思想之分歧中,来籀出其共通性,以见与其他民族思想之分歧处。
在任何一民族中,必有几许共通的思想,贯彻古今,超越了时代,跑进了人人心坎深处,而普遍影响及于社会之各方面,成为这一社会所普遍重视、普遍信仰或普遍探讨的论题,几乎成为一种口头禅。我们或许对此项口头禅,因惯常熟习听闻,熟习引用,而忽略了,甚至昧失了其内涵之深义。但当知,此乃一民族共通思想之结晶体,惟有此项思想才是活的,有力量的。一切思想分歧,都由此而演出。
今天我们处身在一大时代,在一思想斗争的时代中。我们该能开创我们时代所急切需要的新思想。但要开创时代新思想,我们该探讨历史上的传统思想,因其积欠埋藏蕴蓄在我们大群的心中,即在我们每一人的心中。它已演成了我们从来的历史,它已不啻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重要的核心。我们一切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大都由此演出,我们如何能不注意?我们该把握历史传统思想来开创我们时代的新思想,来完成我们时代的新使命。
我这四次讲演,便是根据上述观点来讲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此项论题,则必将是贯彻古今,而为每一时代之思想家所共同讨论者。此项论题,则又必是渗透深入于现社会一般人之心中者。因此讲思想史,即无异于是讲现代思想,因其已埋藏蕴蓄在现代思想之心坎底里,而有其深厚的生命,故为吾人所不得不注意探讨与发挥,以求其适应于现时代之需要,而成为一番新思想。我因于时间限制,只分讲四次,来举例申述。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本书自序
编辑推荐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本书自序
诸位先生,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向诸位作一番有系统的讲演,甚为高兴。我的讲演,将连续四次,分成四个讲题。综合起来,暂定一总题,名为《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
让我先略一申说所谓“中国思想”一语之涵义。讲到思想,有指个别而言,如孔子思想,王阳明思想等。亦有指共通而言,如中国思想,印度思想等。
人类思想之开始,本都是共通的。如饿了想吃,渴了想饮,冷了想穿衣服。但后来渐趋分歧,如米食和麦食便分成两途,有些人在想如何烤面包,有些人在想如何煮米饭。饮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制咖啡,有人在想如何培茶叶。衣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养蚕织丝,有人在想如何牧羊织毛。
人类思想,如此般的分歧演进,今天我们所讲,固不是煮米饭和织蚕丝的问题,但所讲尽属抽象,而仍有其共通性。所谓中国思想者,则是在人类思想大共通之下之一个小区别。而就孔子思想以及阳明思想等而言,则所谓中国思想,仍是一共通性。
讲思想,又必注意其联贯性。换言之,思想必有其传统。这一时代的思想,必在上一时代中有渊源,有线索,有条理。故凡成一种思想,必有其历史性。而讲思想,则必然该讲思想史。
人类行为,必受思想之指导。惟其思想有传统,有条理,人类行为始能前后相继,有其持续性。此种行为之持续性,我们则称之为乃一种历史精神。历史精神也有其共通性,而仍不能不有其相互之分歧性。此种分歧,遂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之各别性,即特殊性。在各民族中,则又有其各时代之特性。于分歧中见共通,在共通中又有分歧。所谓中国思想,则就中国民族各时代思想之分歧中,来籀出其共通性,以见与其他民族思想之分歧处。
在任何一民族中,必有几许共通的思想,贯彻古今,超越了时代,跑进了人人心坎深处,而普遍影响及于社会之各方面,成为这一社会所普遍重视、普遍信仰或普遍探讨的论题,几乎成为一种口头禅。我们或许对此项口头禅,因惯常熟习听闻,熟习引用,而忽略了,甚至昧失了其内涵之深义。但当知,此乃一民族共通思想之结晶体,惟有此项思想才是活的,有力量的。一切思想分歧,都由此而演出。
今天我们处身在一大时代,在一思想斗争的时代中。我们该能开创我们时代所急切需要的新思想。但要开创时代新思想,我们该探讨历史上的传统思想,因其积欠埋藏蕴蓄在我们大群的心中,即在我们每一人的心中。它已演成了我们从来的历史,它已不啻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重要的核心。我们一切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大都由此演出,我们如何能不注意?我们该把握历史传统思想来开创我们时代的新思想,来完成我们时代的新使命。
我这四次讲演,便是根据上述观点来讲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此项论题,则必将是贯彻古今,而为每一时代之思想家所共同讨论者。此项论题,则又必是渗透深入于现社会一般人之心中者。因此讲思想史,即无异于是讲现代思想,因其已埋藏蕴蓄在现代思想之心坎底里,而有其深厚的生命,故为吾人所不得不注意探讨与发挥,以求其适应于现时代之需要,而成为一番新思想。我因于时间限制,只分讲四次,来举例申述。
目录
增订版补记
自序
前言
第一讲 道理
第二讲 性命
第三讲 德行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道理
今先讲第一论题,即“道理”两字。道理两字,在中国社会,已变成一句最普通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国思想之主要论题,即在探讨道理。我们也可说,中国文化,乃是一个特别尊重道理的文化。中国历史,乃是一部向往于道理而前进的历史。中国社会,乃一极端重视道理的社会。中国民族,乃一极端重视道理的民族。因此中国人常把道理两字来批判一切。如说这是什么道理?道理何在?又如问,你讲不讲道理?这一句质问,在中国人讲来是很严重的。又如说大逆不道,岂有此理,那都是极严重的话。道理二字,岂不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现社会人人之心中与口中,而为中国人所极端重视吗?但中国人如此极端重视的所谓道理,究竟是什么一种道理呢?这不值得我们注意来作一番探讨吗?
依照常俗用法,“道理”二字,已混成为一名,语义似乎像是指一种规矩准绳言。在中国人一般思想里,似乎均认为宇宙(此指自然界)乃至世界(此指人生界),形上及于形下,一切运行活动,均该有一个规矩准绳,而且也确乎有一个规矩准绳,在遵循着。但此项规矩准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人类的知识能力,又何从而认识此项规矩准绳呢?这正是中国思想史上所郑重提出而又继续不断讨论的一个大问题。
若我们进一步仔细分析,则“道”与“理”二字,本属两义,该分别研讨,分别认识。大体言之,中国古代思想重视道,中国后代思想则重视理。大抵东汉以前重讲道,而东汉以后则逐渐重讲理。《宋史》有《道学传》,而后人则称宋代理学家。今天我们通俗讲话,则把此两字联结起来,混成为一观念。这正是两三万年来中国思想家所郑重提出而审细讨论的一个结晶品。
现在依次先讲“道”。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庄子》说:“道行之而成。”这犹如说,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唐代韩愈在《原道》篇里说:“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这是说,道指的由这里往那里的一条路。可见道应有一个向往的理想与目标,并加上人类的行为与活动,来到达完成此项理想与目标者始谓之道。因此道,必由我们之理想而确定,必又由我们之行动而完成。人之行动,必有其目的,由于实践了整个历程而到达此目的,若再回头来看,此整个历程便是道。因此道,实乃是人生欲望所在,必然是前进的,是活动的,又必然有其内在之目的与理想的。
由是演绎开来说,道是行之而成的。谁所行走着的,便得称为谁之道。因此道可得有许多种。如说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道等是。即就人道言,既是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则由此至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60